战国七雄,分别是秦、韩、赵、魏、楚、燕、齐七个国家。对于战国七雄的结果我们也都知道,最后是秦国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秦国虽然统一了六国,并不意味着秦国一直很强,秦国是战国中后期才崛起的。秦国崛起的同时,有一个国家也在崛起,这个国家就是赵国。可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赵国都是和秦国对抗的主力。有时候甚至是唯一一个和秦国对抗的国家。赵国之所以有强大的国力,和其君主有直接关系。我们今天看一下,赵国君主的大致状况。

赵国五大名将简介(赵国的14位国君除了最后一个)(1)

赵国还是比较特殊的,立国比较晚。和楚国、齐国、燕国、秦国不同的是,这个国家是在战国时期才出现,正式被承认为诸侯。不过在赵国建国之前,名义上是晋国的家臣,实际上已经是独立状态的了。所以这里面讲的赵国君主,不仅仅是建国之后的君主,还有一些是建国之间的。

赵国的国君始祖应该追溯到赵衰,这个字不是年shuai,而是cui,平声。赵衰在晋文公流亡的时候就追随他,所以晋文公回国继承国君位子之后就重用他。晋文公在晋国建立了六卿制度,重用士大夫,赵衰就是六卿之一。之后赵衰的后代在晋国一直担任卿这个官职,手握大权。

赵国五大名将简介(赵国的14位国君除了最后一个)(2)

赵衰去世之后,位子传给了赵宣子。赵宣子去世后,传位给赵庄子。赵庄子去世后,传位给赵文子。赵文子去世后,传位给赵景子。赵景子去世后,传位给赵简子。赵简子去世后,传位给赵襄子。为赵国建立奠定基础的正是赵简子。虽然到公元前403年赵国才成为诸侯,但在赵简子时代晋国已经名存实亡了,韩赵魏三家已经瓜分了晋国。我们看赵简子之前的这些人能发现一件事,这些人大多数还可以,总体是把赵氏家族治理的越来越好。光看他们的谥号就能发现不一般,宣、庄、文、景这些都是非常好的谥号,没有特别大的功劳后世是不会给他们上这种谥号的。

赵国五大名将简介(赵国的14位国君除了最后一个)(3)

现在讲赵国的君主就从赵襄子开始讲,虽然他不是诸侯,但他比赵国后面所有的国君都重要。所以这里把赵襄子算成赵国的第一代国君。赵襄子执掌赵家的时候,智、赵氏、韩氏、魏氏等家族控制了晋国。这里面智氏实力最大。智氏灭了其他家族之后,问韩、赵、魏三家要封地,除了赵襄子,其他两家都交了封地。所以智伯带着韩氏、魏氏进攻赵襄子。赵襄子被包围之后,暗中联系韩氏、魏氏。大致就是告诉他们,自己要是灭亡了,智氏肯定还会进攻他们,到时候都会灭亡。在赵襄子的游说下,韩、魏两家和赵襄子联合起来一起灭了智伯。瓜分了智伯的地盘。

赵国五大名将简介(赵国的14位国君除了最后一个)(4)

如果不是赵襄子,赵氏估计就灭亡了。赵襄子不仅拯救了赵氏,还占领了智伯一部分地盘,增加了赵氏的实力。说他是赵国的开国之君,也不算为过。

第二代国君赵桓子。赵襄子去世后,本来要传位给赵献子的,结果赵桓子赶走了赵献子,自己当家做主了。由于大臣对赵桓子不满,所以大臣联合起来杀了赵桓子,迎回了赵献子。总的来说,赵桓子什么也没做,对赵国影响不大。而第三代国君赵献子。虽然被大臣迎回当了15年当家人,史书上对他的记载也并不多,和赵桓子一样,影响也不大。

赵国五大名将简介(赵国的14位国君除了最后一个)(5)

第四代国君赵烈侯。赵烈侯是位明君,史书上对他的评价比较高。说他“为政待以仁义,约以王道,又选练举贤,任官使能,节财俭用,察度功德。”说白了,一个合格拥有的美德,赵烈侯基本上都有。他去世后并没传位给自己儿子,而是传给了自己弟弟,因为他儿子太年轻了。公元403年,周王室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这件事就是发生在赵烈侯在位期间。总的来说,他的贡献还是比较大的。

赵国五大名将简介(赵国的14位国君除了最后一个)(6)

第五代国君赵武侯。赵武侯是赵烈侯的弟弟,前面也说了他继承大位的原因。赵武侯在位13年,不过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他的一些事迹。不过从谥号上看,他对赵国应该有一定的贡献,否则也不会有“武”这个谥号。“武”这个谥号,一般都是君主在军事方面比较厉害。

赵国五大名将简介(赵国的14位国君除了最后一个)(7)

第六代国君赵敬侯。赵武侯死后,又把国君位子传给了自己哥哥赵烈侯的儿子赵敬侯,可见赵武侯还是比较厚道的。赵敬侯在位期间,迁都邯郸,并把邯郸打造成经济发达的大都市。这个对赵国的影响非常大,为赵国北进打下了基础。不仅如此,赵敬侯还与魏、韩二国正式灭掉晋国,瓜分晋国残余领地,占领晋国剩下的地盘。不过他的私德不怎么样,用现在的话说,是个酒色之徒,而且喜欢享乐。不过享乐归享乐,他在位22年外没有外敌入侵,内没有权臣乱国,这在当时还是比较厉害的。总的来说,也算是明君。

赵国五大名将简介(赵国的14位国君除了最后一个)(8)

第七代国君赵成侯。赵成侯在位期间,多次进攻为霸主的魏国,还进过秦国、齐国等,赵国可以说是四处作战。虽然胜利的比较多,但由于明确的目标,赵国并没有获得太多的好处。在魏国进攻邯郸的时候,如果不是齐国援助,赵国弄不好会亡国。虽然他不算昏君,但也算不上明君。

赵国五大名将简介(赵国的14位国君除了最后一个)(9)

第八代国君赵肃侯。赵肃侯在位期间,正值魏国霸业衰落的时候。韩赵魏三家之前一直是以魏国为主导,在魏国衰落的时候,赵国现在撑起了这杆大旗。赵肃侯在位期间,基本上连年征战,由于对魏国和、齐国称王不满,所以基本上一直在进攻这两个国家。总的来说,他算是个明君。不过他死后,列国开始来复仇了。秦、楚、燕、齐、魏五国各派精兵一万人前来赵国参加赵肃侯的葬礼,想要趁机灭亡赵国。这也能从侧面说明赵国在赵肃侯的带领下,实力不断强大。

赵国五大名将简介(赵国的14位国君除了最后一个)(10)

第九代国君赵武灵王。这个大家都比较熟悉,他不仅对赵国影响非常大,对中华文明都有重大影响。赵武灵王刚即位就面临五国兵临边境,他临危不断处理好了危机。他即位后在赵国进行了胡服骑射,这次改革不亚于秦国的商鞅变法,彻底改造了赵国。这次改革迅速提升了赵国的实力,赵国也建立了一直强大的军队。可以说,当时的赵国是唯一一个能正面对抗秦国的国家。利用这支军队,他吞灭中山国,大败林胡、楼烦二族,开辟云中、雁门、代郡三郡,还修筑了“赵长城”。这些作为壮大了赵国的国力。

赵国五大名将简介(赵国的14位国君除了最后一个)(11)

他在壮年的时候,禅让给为了自己儿子,这样有更大的精力来谋划灭亡秦国。不过计划还没实施,自己在沙丘之变中被饿死了。一代明君死的可以说非常憋屈。赵武灵王在位时称王只有三年,后来觉得赵国实力不行,一直没有称王。这个还是比较不容易的,不贪图虚名。

第十代国君赵惠文王。赵惠文王虽然参与饿死了自己父亲赵武灵王,但也算是明君。他在位时先是参加了五国伐秦,迫使秦国废除了帝号。后来又参加了五国伐齐,差点灭亡齐国。在五国伐齐之后,山东六国只有赵国能和秦国对抗,这一切都是在赵惠文王的领导下进行的。赵惠文王最大的特点是能做到虚心纳谏,蔺相如、赵奢、廉颇等人都是当时的名臣。

赵国五大名将简介(赵国的14位国君除了最后一个)(12)

第十一代国君赵孝成王。对于赵孝成王,大家最熟悉的就是他在位期间发生的长平之战。这次战争使得赵国精锐丧失,国力大大衰退,对赵国来说真的是灭顶之灾。不过长平之战的失败不能都怪赵孝成王和赵括,和赵国国情有很大关系。长平之战之后,在后面的邯郸之战中,赵国大胜。而且当年被秦国占领的上党郡也重新归了赵国。之后赵国和燕国的战争中,依然处于有利地位,占领了燕国很多城池。可以说,赵国国力虽然锐减,但还是有一定家底的,要不然也不能吊打燕国。说赵孝成王是明君估计很多人不认同,但他也绝对不是昏君。

赵国五大名将简介(赵国的14位国君除了最后一个)(13)

第十三代国君赵悼襄王。赵悼襄王时期,廉颇虽然不受重用,但赵国又出了一位名将——李牧。这可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而且一生没有败绩。这个时候,赵国和燕国又多次爆发了战争,赵国一直占有优势,不仅占领了燕国众多城池,还俘虏很多燕国军队。而且魏国还趁机割让了很多国土给赵国。总的来说,在赵悼襄王统治时期,赵国虽然没有恢复到长平之战的水平,但也并不差,还是有希望和秦国对抗的。

赵国五大名将简介(赵国的14位国君除了最后一个)(14)

第十四代国君赵幽缪王。这个人是赵国的亡国之君,他对赵国的灭亡要负主要责任。赵幽缪王即位之初,在秦国的不断进攻下,赵国丧失了宜安、平阳、武城、狼孟、番吾等郡,还丧失众多军队。后来他重用李牧,挽回了很多局势。不过后期因信谣言杀害李牧,罢免司马尚,令宗室赵葱、颜聚代替,导致赵军大败,国破家亡。他本人被秦国俘虏,被嬴政流放到湖北的一座山中了,没多久就去世了。

赵国五大名将简介(赵国的14位国君除了最后一个)(15)

赵幽缪王被抓走之后,赵嘉又跑到了代称王,继续抵抗秦国。不过此时的赵嘉算不上是真正的赵王,所以没有把他算进去。而且他称王没几天就被俘虏了,新建的政权又灭亡了。

这就是赵国14个国君的状况。如果把赵襄子前面六个算上的话,一共有20个国君。这20个人里面,说真的,除了被大臣处死的赵桓子和最后一个赵幽缪王,其他的都还不错。当然,赵桓子虽然被处死,但也没危害过赵国。这里面对赵国危害最大的就是赵幽缪王了,如果没有他,秦国也不会这么轻易灭亡赵国。此时的赵国国君,如果换成之前任何一个,秦国就不会这么容易统一六国。

参考资料:

《史记》、《东周列国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