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找到的最早的考古文化(考古发现史话第二讲)(1)

今天是我们第二次讲座,讲的内容是新石器时代的考古。上星期我们讲的是旧石器时代的考古,新石器考古我准备了两讲:一讲的是仰韶文化,二讲的是东西南北中,就是除了中原以外其他周边地区的新石器文化。

我是对原始社会很感兴趣,因为我是想知道我们现在的社会是怎么来的?为了研究原始社会,我不仅是对考古很感兴趣,我对电视里面的动物世界还很感兴趣。因为我们人类社会就是从动物社会过来的,所以我就特别喜欢看动物世界里关于动物们是怎么样行为的那些介绍。因为以前我们不知道,以为动物就是动物,人是天之骄子。实际上,人也是动物,最近这些年西方生物学界有一门新的学科,叫动物行为学。因为人类社会就是从动物社会,其实动物不叫社会叫群。人类社会就是从动物群演变而来。动物群体当中它们也有行为规范,也有规则,动物你不要以为它只是动物,它一定也有感情,一定有沟通的信息系统,人类沟通的信息系统叫做“语言”,动物的沟通信息系统叫做“嚎叫”。但是他们一定会传递信息,否则的话它们怎么交流,它们怎么谈恋爱?动物也要谈恋爱啊。

(仰韶的位置,请横过手机来看)

为什么把仰韶文化要单独要做一讲?因为仰韶文化它所在的地区是中原,“中原”——我们从来认为这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因此中原地区的原始文化也是备受关注的。实际上,我们现在已经意识到了,就是我们中国的华夏文明,以夏商周为代表的华夏文明,实际上不是从中原地方的原始文化发展而来的,它是全国各地所获得的文明的成就汇聚而成的。

所以我第二讲是仰韶文化,第三讲的是文明的曙光,“东西南北中”,全国各地除了中原以外,其他地方的文明曙光。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原以外其他地方的文化的成就在那个时代其实并不比中原低下,那么为什么后来“夏商周”中原的文明就远远高过周边地区呢?那是有一个融汇!有一个汇聚的那么一个过程的,那么我先介绍一下中原的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的发现者也是安特生,北京直立人是安特生主持发现的,当然不是他亲手挖的,但是这件事是他领导做的。仰韶文化也是安特生主持做的。1920年秋天,安特生和特点一个助手叫刘长山,到河南去考察,他就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带来了很多他当时捡来的石器。

安特生是个内行一看这个东西就知道他很古老。所以,第二年他就带着刘长山跑到当年他发现这些石器的地方去考察。果然,在黄土的断崖上,底下夹杂着很多文物,这些文物主要是陶片石器,还有人活动过留下的灰烬,一些垃圾。

能找到的最早的考古文化(考古发现史话第二讲)(2)

(考古地层)

我们可以看到下面一层土的颜色和上面土的颜色不一样,下面颜色深的那个图层就是几千年前人类活动过以后形成的地层。古老的地层都被压在下面,越是下面的地层,它里面包含的地层年代越早。他们在仰韶村考察发掘,发现了很多的遗物,特别是里面的陶片,陶片是红颜色的陶片上面画了很多的花纹,这种陶片就被称为彩陶。

仰韶文化就是以彩陶而出名。所以,当时安特生就把仰韶文化命名为彩陶文化。后来,我们就认识到彩陶不是仰韶文化所独有的,别的地方,别的时代,也有彩陶。所以,用彩陶来命名仰韶文化是不科学的。因此,后来我们就统一命名为仰韶文化。仰韶是最早发现仰韶文化的村子的名字。现在考古文化的命名都是以小地名来命名。因为安特生对仰韶文化的发现具有开创的功绩,所以他被尊为仰韶文化之父。

能找到的最早的考古文化(考古发现史话第二讲)(3)

(仰韶彩陶)

我们在讲新石器时代考古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用到‘考古学文化’这个词,简称‘文化’。我们在考古学中所说的文化和我们平时所说的文化不是一个概念,平时我们把识字多少叫做有文化或者没文化,叫做文化水平高文化水平低,读书读的多叫文化水平高,只有小学水平叫文化水平低,这个实际是指受教育的程度如何,还有我们是指知书达理,有没有教养,你有教养就说你这个人很有文化彬彬有礼。你这个人没文化举止粗鲁就是没文化。我们这个时候说的文化是指教养。而我们在考古学中所说的文化,它是文化人类学里面的一个概念。是指一群人,在一个地方,一个区域,在某段时间,有那么一群人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基本一致,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一致,所以这群人,比方说几千年前的这群人,虽然现在没有了。但他们留下来的遗物,遗迹,仍然可以反映出当时他们的生活状态,所以,我们就把这个叫做考古学文化。

我们现在常常说的这个文化那个文化,也是这个概念。我们说我们是中国人,华夏文化,我们的汉文化和人家西方人的文化,或者和日本人的东洋文化是不同,这个不同是指我们和他们的生活方式不同。我们喝茶,中国人有茶文化,日本有茶道,英国人喝下午茶,我们现在也喝下午茶了。但是,我们喝法和人家不同,大家都喝茶,他们是他们的喝法,我们是我们的喝法,我们喝我们的茶,他们喝他们的茶。他们有他们的茶具,我们有我们的茶具。所有这些物质的精神的,它所反映的是生活方式,所以文化最基本的概念就是:它是指某一种生活方式。既然是生活方式它就不是指某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某一个人的状态,是指一群人的状态,一群人共同的状态才叫文化,你一个人喜欢这样喜欢那样,这叫个性。它不叫文化。

我们讲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文化经常会讲到文化,讲到历史时期这个文化会用的比较少,先秦时代,我们还会说商文化、周文化、吴文化、越文化,但是到了秦汉以后一般我们就不再说文化了,因为秦汉以后全国的文化基本统一,也就是最多地方上有所区别,方言有点区别。但是文字是一样的,读的书也是一样的。所以 秦汉大一统以后我们就不再讲文化了,因为文化统一了。

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现在大体上把它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早期,就是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这个过渡不是一个转折关头,而是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真正的过渡是很难找到的。一半新石器一半旧石器,这样的材料我们很难找到。早期是指最早的新石器,最早的时候那个新石器的材料很少,因为距今七八千年,八九千年的遗址是很难发现的,因为年代太久远。

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多数的新石器文化主要是这两个时期:一个是七千年到五千年以前;一个是五千年到四千年以前。那么,这两个阶段在我们的教科书里面把它说成是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这个常识我想大家应该都有,但是,关于母系氏族父系氏族这个说法实际上已经过时了。

因为这个说法是摩尔根在他的《古代社会》这本书里面提出来的。这本书被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这本书里面全盘肯定。恩格斯照搬了摩尔根的理论,因此在西方社会学里面把摩尔根和恩格斯两个名字当中画一条短横,把它们联系起来。关于原始社会的理论,摩尔根和恩格斯是一样的。所以这一套理论,关于“母系和父系”因为得到了恩格斯的肯定,所以中国的历史学界就把它作为“马克思主义”来看待。因此在我们的教科书里面讲到原始社会就先是母系氏族然后进入父系氏族。

这套东西实际上我们已经知道已经过时,在80年代,四川大学一位叫童恩正,这位先生是一位多产作家,即是历史学家又是考古学家,有一本他写的科学幻想小说叫《珊瑚岛上的时光》,我上中学的时候就看,后来文化大革命一结束拍成电影,这部电影是文革以后最早的一部中国自己拍的科幻片,这样一位多产的作家,但是很可惜六十出头就去世了。

能找到的最早的考古文化(考古发现史话第二讲)(4)

(童恩正)

他在80年代就有一篇论文,把摩尔根的理论,从头到底逐条的批判。他也只能批判摩尔根,批恩格斯是不行的。其实,这个问题关于母系父系的事情,实际上在考古学界大家都心知肚明。我们现在写论文,除了那些因为有很多学者他们的思想比较陈旧比较老套,还在那里说父系母系。现在的年轻人都不说父系母系了,我不知道你们脑子里是不是还有父系母系,如果还有什么父系氏族社会母系氏族社会,那就out了!这个时代以仰韶文化为代表,所以称它为仰韶时代。这个时代以龙山文化为代表,所以就称它为龙山时代。

仰韶文化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大概是这样的:它从至今七千年到五千年持续了两千年。在全国发现了五千多处遗址,在全国各个文化当中它的数量是最多的。这就意味着在中原地区,当时人丁最兴旺。人是生产力第一要素,我们以前讲生产力三要素的时候,眼界里只看到工具,石器,铁器。认为有了什么工具,我们这个社会就进入什么时代……而我们眼里面没有人。

实际上,一个社会发展到什么样的水平,关键在于人。在古代,首先取决于人的数量,在现代,人的数量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更重要的是人的质量。所以你看中东,阿拉伯人、巴勒斯坦人那么多,就是打不过以色列。以色列人质量比他们高。所以以色列的军队,它的本科生是全世界比例最高的,比美国军队的大学生比例还高,因为他的军人的素质就是这样。所以,他的军队的质量就不是阿拉伯人、巴勒斯坦人比得了的。所以你看每一次中东战争,打一仗阿拉伯人就输一仗,阿拉伯人比他们多多了,周围全是阿拉伯人,那么多的阿拉伯国家和一个小小的以色列打,他们还不能团结,还互相不团结,一打就输,所以,现代要将生产力,你不讲人的质量不行。那么质量怎么衡量,怎么来度量它?这非常困难!不是说你学历高你就质量高。

我们以前常常有一句话叫:落后就要挨打。好像以为落后了就要挨打,其实你看我们大学生跑到街上碰到小流氓,你看谁打谁吧!肯定小流氓打你们。不是因为你们文明,你们知识丰富你们就可以打人家了。因为你们弱,因为你们文弱,所以就挨打。挨打绝不是因为落后,而是因为文弱。

所以在仰韶时代,它有那么多的遗址,就意味着它的人口最多。所以仰韶时代在那个时代在全国它是最兴旺,最厉害的。其实我们后面介绍可以看到,他们的工具其实不先进,和周围地区比,它不如周边地区很先进,但是仰韶文化它是那么的发达,主要分布在陕西、河南和山西这几个地方,还有甘肃也有,其他地方相对少。

能找到的最早的考古文化(考古发现史话第二讲)(5)

它的核心区在中间这一个圈子里面。在外面一个圈子是它的分布区,在外面的这个圈子以外,恐怕仰韶文化的遗址就没有了。仰韶文化的影响会有,比方说他们的彩陶对别人的影响会有,但是遗址是没有的。上图是它们的分布区,仰韶文化因为前后延续了两千年,两千年当中会有很多的变化。所以这些变化呢,我们把它分成四个阶段。

以时间划分,在考古学上叫做期,期是按时间划分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然后按地域划分的呢,是他的类型,也就是说在这个区域里面它比较一致,挖出来的陶器、石器形状比较一致。这个区域呢,跟它是有差别的,但是它这里面比较一致,所以我们看到不同的时期,它的类型是有变化的。也就是说当时的人群,是有变化的。这一群人他兴旺了,他的地盘扩大了,后来呢,它衰落了,它的地盘缩小了,有各种各样变化。

那么这些变化呢,因为没有文字,所以我们不知道这些类型,它代表着是哪些人,他们叫什么,姓什么我们都不知道。因为文献里记载了古代有这个氏那个氏,什么神农氏啊、有巢氏啊、燧人氏啊等等。怎么跟这些考古文化对起来,这个是非常困难的。我们知道当时的人不是千篇一律,不是大家都一样的文化面貌。生活方式是不同,但是他们怎么和文献记载联系起来,我们现在是很难做到,但考古学家都努力在做这件事情,好多人写文章都在做这件事情。我这个地方发现了这一个类型,这一个类型就是文献记载里面的某某某。都想做这件事情,但是这个结论呢都是在猜。因为你无法证明无法证明,你没有文字,你必须要找到文字说他就是谁,那你才能那么说。但是我知道那个时候不是千篇一律,是有区别的。

那么仰韶文化,我们说文化它是生活方式,那么它里面有哪些内涵呢?仰韶文化它是中国,就是七千年到五千年这一阶段新石器文化的一个代表。那么新石器文化呢,以前我们中学里面初中老师一个简单的说法就是说:旧石器是打制石器,新石器是磨制石器。实际上呢,这是一个简单的说法。这样的简单说法是为了大家,学生们便于记忆,但是不符合事实。我们现在已经认识到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区别,不是工具制造技术的区别。因为磨制和打制是制造技术上的区别,实际上新石器和旧石器的区别是在于它代表的经济生活不同。旧石器它是采集狩猎经济所用的工具,而新石器它是和农业联系在一起。所以,我们说人类第一次产业革命是农业革命,第二次是工业革命,第三次是信息革命。

能找到的最早的考古文化(考古发现史话第二讲)(6)

那么第一次产业革命就是农业革命,农业革命就和新石器联系到一起。这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第一大进步,这一进步发生在一万年前。人类总共的历史大概是三四百万年,前面的299万年全都是旧石器时代。都在那里打猎只有在一万年前才开始发明农业。因为发明农业,所以我们看到最早的新石器,它实际上都是打制的。

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那么它就从砍砸器变成了石斧。从挖削器尖状器,变成了石刀和石镰。这种形状的出现,说明石斧是用来砍树的。为什么要砍树呢?要开荒。要种田第一步是开荒,开荒先要把地上长的树砍掉。我们现在到处田里面是没树,古代荒地原野上长的灌木甚至是乔木。你先要把它们砍下来,然后放一把火烧掉。这样你才能种田,这种耕种方式叫做刀耕火种。那么刀耕呢实际上是指用石斧来砍树,然后火种呢是烧光。然后种田,那个时候还不会耕,只会在地上捣一个洞,或者用石铲掘一个洞。撒点种子,把土盖上,让它长。只会是这样还不会犁地。

能找到的最早的考古文化(考古发现史话第二讲)(7)

那么石刀呢,是用来收割。当我们有了农业以后我们就靠谷物为生,而谷物你要把它收割回来,收割回来就要靠镰刀和石刀。石刀这种工具收割呢,只切一个穗,不是齐根割,我们现在拿镰刀割是齐根割。我们现在稻和麦是齐根割,而石刀呢它只切一个穗,下面那个草不要,因为那个时代有的是草。我们现在为什么要齐根割,把那个草也收回来呢?为了盖草房,为了喂牛。而那个时候资源比现在要丰富,草就不要,我只要上面的穗。所以石刀是切穗用的,这些石器的出现说明农业发明了。

那么农业和新时期谁在先谁在后?这个很难说。和新时期连在一起的还有一个重要发明是陶器。新石器时代一定是有陶器,没有陶器它肯定是旧石器。因为旧石器时代采集也好狩猎也好,得到的食物都可以生吃,采集来的果子就可以生吃,不必要煮。你打猎打来的野兽,当然生的也能吃,但是更好的就是烤一烤,那个野兽拿来烧烤就能吃,它不需要煮。但是粮食你必须用东西盛了以后煮熟才能吃。所以农业的发明一定是跟陶器的发明联系在一起的。但是是先有农业还是先有陶器?这个也说不出来。

能找到的最早的考古文化(考古发现史话第二讲)(8)

这仰韶文化呢,它已经不是新石器时代早期了。新石器时代早期呢,我们现在发现有一点,浙江最近几年就发现一个8000年前的叫上山文化,在萧山以南再往南去的山里面发现了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文化,那么往往挖出来的陶器是非常古老,而且很软很烂,你根本就挖不出来一个整个的不碎的罐子,根本就挖不出来。挖出来的全是碎片,然后把碎片粘起来,粘的像一个罐子的样子。但是它年代古老,因为年代古老的陶器它比较软,容易腐朽。仰韶文化的陶器挖出来那还是好样的,还是完整的。

仰韶文化实际上它是比较成熟的新石器文化了,所以我们看到它的石斧是这个样子的。这个样子用的时候,一般手拿着就能砍树了,但是,为了砍着方便呢,当然也可以给它安上把,这个把的安法呢,也是我们考古当中发现了这些烂掉的,但是有把的痕迹,我们知道是这样安的。所以,斧头的用法从古到今都是这样用,都是横着安把,竖着砍。石镰呢,我们看到它磨的也是非常好,上面有齿,像锯子一样。叫锯韧石镰。这种做铲子的石片呢,我们叫耜(si),叫石耜。后面那个把呢,我们叫耒(lei),如果没有前面那个头,光是那个木棒用来挖土,这个叫耒。耒前面绑上这个石头的铲子,合在一起,我们叫耒耜。

能找到的最早的考古文化(考古发现史话第二讲)(9)

我们看到汉代画像石里面的那个大禹像,肩上扛的那个有两个齿的挖土工具那就是耒,那个是木耒。整个就是木头做的,前面没安那个是石头的耜。那么,也可以安上石头耜。河姆渡文化里面呢,我们看到前面安的是一个牛肩胛骨,牛肩胛骨就是那个扇子骨,扇子骨它安在这个地方挖土也正好,正合适。那么石刀呢,我们看到它的用法就是这么用的。北方主粮在古代是小米,粟是小米,粟的颗粒是圆的。因此它的颗粒是放在石板上用圆柱形的石的石棒碾的滚动碾压,碾压以后的颗粒。而南方是吃大米,大米这样滚是不行的,米是长的滚不起来。所以我们是放在石臼里面舂的。大米的颗粒是舂的,小米的颗粒是滚的。所以在仰韶文化里面我们就发现了这样的磨盘和磨棒。

能找到的最早的考古文化(考古发现史话第二讲)(10)

…………………………………………

关注微信订阅号:lishijiangtan

请关注“历史讲坛”微信订阅号:深度史料分析,历史常识,历史人物,历史图片,文物遗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