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对很多人来说应该又喜又忧吧?俗话有云:「未食五日节粽,破裘毋甘放」。端午过后,天气稳定许多了,总算不用再为了隔天天气大变,不知道该穿什么出门而手忙脚乱。

可是,温暖的天气也让许多「小生物」活跃了起来,蚊虫变多了,蛇类也可能频繁出没,让人又惊又怕。古时候于是便有「端午驱五毒」的习俗。在端午这天,要整理环境,挂上菖蒲、艾草及榕树叶,希望能驱避居住环境附近的蝎子、毒蛇、蜈蚣、壁虎和蟾蜍,避免危害。

其中,还有一项现在的人们比较少看到的习俗活动── 饮雄黄酒,也是为了驱五毒而进行的。

雄黄酒最佳功效广告:千年蛇精现原形

虽然作者本人并没有喝过雄黄酒,但关于雄黄酒的习俗,也是从小听到大。据说在端午节这天,喝雄黄酒可以保佑无病无痛、百毒不侵,而不能喝酒的儿童,则可以用酒液在额头上写个「王」字,同样可以达到防护的功效。此外,还有「白蛇传」的故事,也是每年都要听上一轮。

白蛇传的故事相信大部分的人都很熟悉了:白素贞与许仙在飘着蒙蒙细雨的西湖相遇,因白素贞开口借伞,两人因此相识,进而相恋结为夫妻,一起过了一段幸福快乐的日子。

雄黄是怎样来的(让千年蛇精也中招的)(1)

白蛇传。图/wikipedia。

直到有天,许仙到寺庙参拜,遇上僧人法海。法海看出许仙身上有妖气缠绕,断言他必受妖怪纠缠,妻子很可能是蛇妖。而许仙被这么一说居然也慌了,听了法海的怂恿,在五月初五端午节那天,备了雄黄酒和妻子白素贞共饮。白素贞喝了酒,头昏脑胀,回房间休息,一会儿许仙偷偷朝门缝一看,赫然看见一条白鳞大蟒蛇,就盘在他与白素贞的床上!许仙太过惊恐,活生生被白素贞的蛇精原形吓死了,酒醒的白素贞,为了救夫君,毅然上昆仑山盗取能起死回生的仙草⋯⋯

这段「饮雄黄酒现原形」的情节,可说是整段故事的重要转折。原来雄黄酒这么厉害啊!听到这里,总不免停下惊叹一会。毕竟拥有千年修行、能上昆仑山盗仙草、又跟高僧斗得难分高下的蛇精,竟然因为小小一杯雄黄酒就不支倒地、现出原形。雄黄酒的奇效,真是不言而喻,白蛇传的故事俨然也成为雄黄酒效果的最佳广告了。

雄黄:古代冒险者的野外出行必备道具

不过,雄黄能驱蛇的说法,可不是白蛇传首开先例。

早在东晋时候,《抱朴子》内篇〈登涉〉即记载如下:「昔圆丘多大蛇,又生好药,黄帝将登焉,广成子教之佩雄黄,而众蛇皆去。今带武都雄黄,色如鸡冠者五两以上,以入山林草木,则不畏蛇。」这是说只要在深入山林时身上带着雄黄,不仅不用害怕蛇的侵扰,各种蛇类还会自行回避,简直就像是装备了抗蛇防护罩一样。要是不幸还是被蛇咬了,也不用担心,《抱朴子》接下来又说,只要拿出雄黄,磨成粉末,就会变成现成的特效药,涂抹在患部,蛇咬之伤很快就会痊愈。

雄黄也是好用的除虫剂。在端午的习俗中,也有人会将雄黄粉末或雄黄酒撒在家中或房屋四周,据信这样害虫就不会靠近,也能防止疾病。而古时候的医书中,可以看到几则奇特的病例,大意都是病患服用雄黄之后,从腹中吐出一条小蛇来──以今日的眼光来看,应该是雄黄将寄生虫驱赶出来了吧。

除了除虫、防蛇、解蛇毒,雄黄还被认为是能祛离邪祟的避邪之物,《荆楚岁时记》便提到,正月时配戴雄黄作成的药丸可以趋避鬼邪。既可以赶有形的蛇,又可以赶无形的鬼,雄黄俨然驱邪避煞还能治病的万能物品,只要有雄黄,万事不用烦恼,也难怪到了明代,在《本草纲目》的记载中,雄黄已经变成能「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的护身神物了。

雄黄是怎样来的(让千年蛇精也中招的)(2)

雄黄。图/wikipedia。

雄黄是什么,又从哪里来?

看了这么多雄黄的效果,相信大家差不多开始好奇了吧──这么好用的雄黄,到底是什么东西,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既然雄黄是中药的一种,第一时间不免会猜想那是否是某种植物。不过,它既不是树上结的果子,也不是土里长出来的叶子──雄黄这东西,其实是一种矿物。

雄黄的外观看起来是橘黄色到红色的晶体,可能呈块状或粒状,但结晶漂亮的时候,看起来也像宝石一样。雄黄莫氏硬度只有1.5到2,比石膏稍软一点,多在温泉沉淀物或火山升华物中发现,而究其成分,雄黄其实是一种硫砷矿物结晶,主要成分为四硫化四砷(As 4 S 4)。

看到「砷」,想必大家都眉头一皱──看来雄黄其实有毒!

雄黄是怎样来的(让千年蛇精也中招的)(3)

喝了不能祛病,反而使毒上身。图/Pexels。

没错。由于雄黄具有毒性,大多时候,其实都只是当作外用药使用,对于治疗某些皮肤病有功效。但即使如此,大量或长期使用,仍有造成急性或慢性砷中毒的危险,使用上不可不慎;而古时,虽的确有内用驱虫的处方,不过现今有更安全有效的方案,自然也不会使用了。

至于雄黄防蛇的说法,则没有什么根据的传言,更别提驱鬼避邪,现代都市人如我们,应该没有理由兴冲冲地准备雄黄。何况未受中医训练的一般人,实在不建议自行使用雄黄,一来抓不准安全剂量,二来不清楚处理方式的宜忌,很可能造成危险──举例来说,雄黄忌高温加热,因为雄黄加热一定温度氧化之后,有可能反应成「三氧化二砷(As 2 O 3)」。这三氧化二砷何许物也?正是大名鼎鼎杀人灭口必备良药的砒霜呀。

虽说如此,倒也不必太过惊慌,拒雄黄于千里之外。虽然雄黄的确具有毒性,但只要剂量恰当,仍然还是安全的药物,而即使是现在,一些药品的成分中仍含有雄黄,要是碰上了,只要谨遵中医师医嘱,都不至于有危险。

不过端午节的雄黄酒嘛⋯⋯还是不建议饮用啰。


雄黄是怎样来的(让千年蛇精也中招的)(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