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的车桥镇图(说说德安县车桥镇这个地名)(1)

苏北的车桥镇图(说说德安县车桥镇这个地名)(2)

过去八九十年代,我们学校老师经常要出差去给各县乡农村中小学教师上函授课。在南昌去往武宁、修水等县城的316国道上,要路过一个车桥镇,它属于德安县管辖,是德安县比较偏远的一个乡镇,距离南昌市大约有一百多公里路程了。在那个年代,国道都还是比较逼仄而弯多坡大的两车道沙土路,行车速度非常慢,早上去往武宁的长途班车从南昌城驶出,行至车桥镇,基本上就到中午了。于是大客车司机就把满车的乘客往路边简陋的饭店一拉,打开车门放下大家,在此匆忙吃一个盒饭便餐,以便下午继续坐车完成长途旅程。由于当年武宁修水等县,参加我们学校函授班非常积极,所以我们也就连续多年需要跑武宁修水县去函授,而每次去武宁修水便都要路过车桥镇并在此停车吃饭,于是路过次数多了,比较难吃的路边盒饭吃多了,也就记住了“车桥”这个地名。可是细想起来,“车桥”这个地名还是感觉比较特别,因为南方水多,各地乡镇小地名中,以“桥”命名者不少见,但是这里为什么叫“车桥”呢?这不好解释呀,难道这里的一座什么重要的桥是只给车通行不供人畜行走的吗?这在过去这样的偏远乡村来讲是不合常理的嘛!于是后来一次机会去到德安县函授时,我就把自己对于“车桥”这个地名由来的疑问告诉当地进修学校的老师。为此他解释说:我们这里车桥镇是有一座清朝古桥,在车桥镇林下这个地方,据说是当年那里一个出去做县令的官出钱修建。林下这个地方,有两条溪流在此交叉,于是就把这座桥叫“叉桥”,而当地方言,“叉”和“车”同音,于是就转而叫成“车桥”,把这个桥叫作“车桥”也更气派一点,好像意思说桥造得很大,什么车都可以通过。

哦!经过他的讲解,我终于解除疑惑,知道德安县车桥镇这个地名的由来,看来这个“车桥”名称还真有点迂绕。不过回味起来,又不免有些许感慨:过去我们社会生产力落后,物力财力乏匮,即使是在一条溪流上建一座坚固的“叉桥”这样的石拱桥也极不容易,所以桥的建造才可能成为一个地方值得千百年铭记的大事,由此引起以一座桥命名一个乡镇的文化现象;而到了现在,这种令人内心酸楚的文化现象不再有了,每天祖国大地上都会兴建许多大型现代化桥梁,建桥修路,天堑通途,早已司空见惯,所以桥也就不再会承载一个地方人民沉甸甸的心理嘱托了,桥就是桥而已,也就不再会给予一座桥为一个地方命名的冠名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