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强者。

从小到大,我们都在努力了解别人、战胜别人,活到现在,才知道那些小聪明小手段,只是让自己或多赚点钱、或博点虚名而已。有人说,钱多了名气大了不好么?也没什么不好,但也没什么好。

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大(能战胜别人只是有力)(1)

《红楼梦》中说:今之人,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总一时少闲,又有贪淫恋色、好货寻愁之事......

所以,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都会有烦恼。你羡慕的那些人,你想成为的那些人,跟你一样有解决不完的烦恼。

烦恼就像工作,无论你这个月如何加班,下个月还是有做不完的工作;无论你现在解决了多少烦恼,下个月还会有新的烦恼出现。

只不过人们都怀着一个信念:等我****就好了。等我能月薪一万就好了;等我能年薪百万就好了;等我公司上市就好了;等我买房了就好了;等我有女朋友就好了;等我结婚就好了;等我有小孩就好了;等我小孩上学就好了;等我小孩上大学就好了;等我小孩结婚就好了;等我退休后就好了.......

道理虽简单,但大家只是装着明白,然后不约而同走着同样的路。在路上,不停地想着去了解别人,去战胜别人。

是时候向内求了:“自知”、“自胜”。

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大(能战胜别人只是有力)(2)

自知者“明”

什么叫“明”?佛经中讲人们活在“无明”之中,受着无明之苦。

不了解无名之苦,你总熟悉“无明之火”吧?那个无明,就是从佛经中来的。

我们的情绪、各种造作,都来自于“无明”。

如果能“明”,就没有“无明”了,也就不会有那些情绪和痛苦了。

自胜者“强”

人最大的对手,只有自己。当你了解了自己,你会看见自己的一言一行,哪怕是那些不可触摸的念头想法,都是由各种欲望和习性支配着。

什么叫战胜自己?如果能不被欲望支配,就算战胜自己了。

抽烟的人,有烟瘾;喝酒的人,有酒瘾;吸毒的人,有毒瘾;赌博的人,有赌瘾;好女色者,被女色迷住;好权力者,被权力束缚;好名者,被名累;好利者,被利毁......

世人忙忙碌碌,都想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但绝大多数人努力的方向错了,他们以为战胜别人就是强大,其实不然,老子说:能战胜别人,只是有力,能战胜自己,才是强大!

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大(能战胜别人只是有力)(3)

以前有个穷人,上山砍柴,发现了一个油灯。于是他用自己的破衣服擦了擦。油灯冒出青烟,出来一个白胡子老头。

老头说:“我是神仙,你擦亮了神灯,可以满足你一个愿望,你尽管开口,房子车子票子、权利美女金钱都可以!”

穷人想了想,说:“我还是不能太贪,我就想过一种生活:钱够花就行,有点事做不太忙,平时没啥烦心事,家人平平安安,身体健健康康,生活平平淡淡就好。”

神仙听了说:“你这是要享清福啊!这是我现在过的日子,给不了你。”

如果真的让这位穷人过上了他想要的日子,估计他会觉得,生活太平淡了........

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意思呢?

平淡的想要坎坷,坎坷的却又想回归平淡。无论平淡还是坎坷,其实都是“心”在造作。

“心”造作只有一个目的:让你永不满足。好比渴了你想喝水,但你喝下的是盐水,喝过之后,你觉得更渴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每个“成功人士”,哪怕成了首富哪怕名满天下,他们还是每日忙碌在名利场中。不是他们不想停下来,而是停不下来,“心”不满足!

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大(能战胜别人只是有力)(4)

《金刚经》一开篇,须菩提就提了一个问题: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老师啊,你说我们这些人怎么才能降服这颗心呢?降服了以后,又如何能保持住整个状态呢?

能降服“心”,也就是“自胜者强”了!

战胜自己,并不是把自己束缚住,强迫自己做一些事或不做一些事。战胜自己,是让自己不被任何事物、欲望束缚住。在修行的角度讲:这叫出离。

所谓出离,就是不再执着过去执着的事物。当你不再执着一件事物或一种习惯,它就失去了指挥摆布你的能力,你也就获得了自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必须出离所有的事物,才能获得彻底解脱。

当然,出离并不是让你什么都不去做,而是让你不要被那些事物和习惯所束缚。

抽烟喝酒打牌,这只是看得见的习惯束缚。看得见的那些,还比较容易“出离”。

那些看不见的“束缚”,往往会束缚人一辈子。放下不是避而不见,而是见或不见,心无波澜。

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大(能战胜别人只是有力)(5)

那么如何才能战胜自己呢?

首先,用一些小事来锻炼自己的毅力。每个人都有些小毛病,自己知道,但一直没认真去改。例如:经常熬夜、沉迷游戏、沉迷网络小说、好酒.......

还有些计划和目标,一直想做,但没有坚持下来。例如:锻炼身体、早睡早起、背单词、写日记、练书法......你可以挑一件,定一个短期目标,让自己努力达到。达不到,也没事,至少没有比以前更差,达到了,说明自己变强大了一点点。

简单讲,这就是锻炼毅力。有毅力的人,克服欲望和习性的概率就大一点,降服“自心”的时候就多一点。

另外,还可以学习第二种方法:觉察。

觉察也叫观照,就是时刻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例如,知道自己在看手机;知道自己在生气;知道自己在走路;知道自己在发呆;知道自己想抽烟;知道自己在担心明天的工作;知道自己在觉察.......

觉察每个人都会,但每个人都无法持续觉察。觉察有个原则:只是知道,不做评判。不迎不送,只是看见。

如果你反复练习,你会发现觉察的时间会越来越长。如果能做到时刻觉察,你不只是自知者明,而且能自胜者强了。

方法很简单,关键是坚持做。五分钟坚持不了,那就坚持三分钟。

《道德经》全文虽只有五千多字,却指明了天地人世的运行发展规律。

它告诉了我们每一个人修身养性、行事为人所应遵循的法则,指导着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世界、周围以及自己。

01

为人之道:层次低的人复杂,境界高的人简单

《道德经》中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颜色太多让人眼花缭乱,声音太多让人耳朵分辨不出,味道太多让人感觉失调,纵情打猎让人身心张扬发狂,稀奇的宝贝,常常让人为了得到而不择手段。

所以圣人只是为了维持基本的生存生活,有选择性地取舍

简单的人,想的事少,对待一件事、一个人更专心,不会搞弯弯绕绕。

简单的人不会在意别人的评价,只会遵从自己的内心。

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大(能战胜别人只是有力)(6)

想得越多,越算计,反而会越为生活所累,在日益复杂的现代社会里,学会简单的人才是真正的高境界。

简单的人懂得以简驭繁,反而在复杂的世界里保持内心的安宁。做最简单的人,吃最简单的饭,过最简单的日子。

真正的好生活都是简单的,平平淡淡才是真。

生活的本意,就在诗酒田园间。

生活的智慧,最重要的就是守住本心、回归本心。

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大(能战胜别人只是有力)(7)

02

处世之方:层次低的人强势,境界高的人随和

老子讲:上善若水。

随和的人就像水一样,虽然柔软,但是却可以包容万物。

《道德经》中说“夫唯不争,故无尤”,随和的人就像水,看上去柔软,却隐藏着无穷的力量。

做人随和,说话做事给别人留余地。

做人做事随和,不钻牛角尖,别人才会对你有好印象,有好印象自然有好人缘,人缘一好,路就宽了。

中国有句老话“枪打出头鸟”,锋芒太露,容易招致祸患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强势的人锋芒太盛,在言行上往往很不注意,很容易伤害他人,而这种伤害也是一种树敌。

杨修因一句话被杀,就是因为其锋芒太过。内敛,则会让你成为一个从容、大气的人。

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大(能战胜别人只是有力)(8)

做一个随和的人,守住口,保持低调随和之心。

当然随和不是无原则的妥协。

老子讲:“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和谐不是静态的和谐,和谐是竞争之中的平衡状态。

原则性的问题就要据理力争,不当墙头草,不能和稀泥。这才是真正的随和。

03

养生之法:层次低的人“养”,境界高的人“顺”

司马迁说老子: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作为周王室的史官,老子通晓懂得养生之道,有独特的养生智慧

现在人们越来越“懂得”养生了。

才逾不惑,就开始挑食,蛋黄不吃,动物内脏不吃,每到吃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窘态可掬,看了令人失笑。

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大(能战胜别人只是有力)(9)

《道德经》里讲: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在老子的世界观里,养生的关键是养精神。

保持内心的淡然和平和才是最重要的养生法门。

现代人为了养生而给自己设置各种雷区,这样的心态本身就输了。

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真正的养生,人顺应天道自然,处于常态就可以了,不必刻意进补或者修炼。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适度养生,顺其自然,才是最健康的活法。

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大(能战胜别人只是有力)(10)

04

谋事之术:层次低的人“收”,境界高的人“放”

想要成就大事,就一定要能聚人。能聚人,就得能管理人。

一个好的领导、好的企业家、甚至一个好的家长都要懂得管理之道。

怎样的管理才是好的管理?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衍生万物,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

这种“生万物”,是一种本性,自然而然的发展生长,是万物的本性。

无论是国家治理、家庭管理、孩子教育,都要把这种发展的本性释放出来。

所以国家、企业的管理治理中,不压抑这种本性,就是最大的成功

孩子教育也是如此。

好的教育,不能一味收紧,要懂得放松。

让孩子找到自己适宜的领域,不要设置太多的条条框框限制他的发展,让他顺着自己的天性,自由成长,这才是良好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