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没有过好过去的人,是很难过好未来的过去的种种会时刻羁绊着你,干涉你的未来,拉着你继续走原来的老路,即使是一条死路,也会义无反顾思维惯性、行为惯性、情绪惯性,一切都是刻骨铭心的,固执而又顽强,每当你有了那么一点领悟,略微开了点窍,试图改变的时候,只要稍微走神,忘记坚持,必定会原音重现,原形毕露,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当你关上一扇门就会打开一个窗?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当你关上一扇门就会打开一个窗(一定记得关好身后的那扇门)

当你关上一扇门就会打开一个窗

对于一个没有过好过去的人,是很难过好未来的。过去的种种会时刻羁绊着你,干涉你的未来,拉着你继续走原来的老路,即使是一条死路,也会义无反顾。思维惯性、行为惯性、情绪惯性,一切都是刻骨铭心的,固执而又顽强,每当你有了那么一点领悟,略微开了点窍,试图改变的时候,只要稍微走神,忘记坚持,必定会原音重现,原形毕露。

不记得是谁说的了:人生中,每过一段时间就要跟过去告别一次;告别的时候一定不要留恋,记得关掉身后那扇过去的门。人生中无数次地告别,都是那么不舍,让人无法忘怀,恋恋不舍;那一丝丝的牵挂,总会萦绕在自己的身旁,剪不断,理还乱。记忆,总是在分别的那一霎那,开启。好的、不好的、开心的、不开心的、幸福的、痛苦的,一股脑钻进你的心里,各种滋味混杂一起,让人时而甜蜜,时而忧伤;或者愤怒,或者平静;一会儿笑,下一刻哭。

过去的总要过去,人都是向往更好的未来。李笑来说过:七年就是一辈子。不知道他是怎么分配的,或许他的本意是,每过七年就得有一次蜕变,放下过往期待重生;我认为立意是非常好的,重生才是真正的开始,总不能真到一辈子,才去重生吧。给自己定个期限,比如李笑来说的:七年。七年一个轮回,没意外的话总得有几个轮回,过几次不一样的人生,岂不美哉。

当你的人生出现问题,内心开始召唤你的时候,其实是在提醒自己,是时候要改变一下了;圣雄甘地说:欲变世界,先变其身。一个平凡人可能无法改变整个世界,却可以改变自己的世界,也权当给了这个世界一丁点的改变。不管自己怎么改变,你可能始终无法成为那个最想要的自己。萧伯纳临终前,有人这样问他:“如果你能再活一次,你会做什么呢?”萧伯纳沉思之后,长叹一声答道:“我想成为那个我本可以成为、却一直没有成为的人。”我们只能尽力改变自己,离那个想要的自己近一些。

当你转身时,一定记得关掉身后的那扇门。既然决定转身,那就要告别过去,改变就从放下过去开始。不管以前是怎么过的,效仿李笑来吧,此刻就是你新的一次七年。决定重生,就得有个新的自己,重新整合自己的资源,复盘自己过往的人生,果断而清晰,蜕皮塑骨,给自己一个全新的自己,开启一段新的人生。如果你不去驾驭生活,就会被生活所驾驭。

有了新的人生,就会有新的目标。目标是指引人一生的坐标。“目标感”是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的,他认为“人生目标”就是“终极关切”;只有目标才能够规划人生,带来意义和鼓舞和动力。当我们决定改变自己的人生时,其实就是目标发生了转变;想明白一些事,忙忙碌碌好久,突然发现自己想要的不是这些,说白了就是之前活得没有目标,或者目标不明确,根本不是自己的“终极关切”。

对过去自己的不满,也是我们努力改变的原因之一;仔细想想,很多人究其一生也无法改变自己分毫,这是为什么呢?其根本原因就是:放不下过去的自己,接纳不了自己的缺点。马丁·塞利格曼在《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一书中表明,有些事是无法或者很难改变的;比如说减肥、酗酒、基因、童年经历的伤害等等,对于无法改变的,我们选择接纳,可以改变的,我们选择努力。既然决定关上过去的门,开始新的历程,就得重新认识自己;而接纳自己的不可改变就变得尤为重要,纠结于此,就会让自己的路途变得迷茫,充满不确定,太过看重自己的缺点让自己寸步难行。只有坦然接受,才能更好地勇敢改变。

儿童时期的原生伤害,是每个人要面对的难题。一些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自己的发展。父母不欠当地养育,童年灾难性的经历都会对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人际交往、自信心、身体状态、甚至寿命都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好在我们可以在成年的时候,通过一些方法化解。按照人际神经生物学创立者西格尔的观点,童年的记忆是模糊的,存在与人的内隐记忆里,时刻左右一个人在面对各种状况时的初始反应,而初始反应的好坏、对错,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到结果。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特别容易做坏事的根本原因之一。究其本质原因,竟然是内隐记忆在第一时间发力;当事情过去了,人往往会后悔:我当时怎么就没控制住自己,就那么做了。

童年的经历对成年人的巨大影响,是一门科学,不是三言两语能解释清楚的;但是我们要尽力想清楚一件事,放下或者原谅一个人或者一件事容易,难的是原谅并放下自己的过去,让内隐记忆不再困扰我们;西格尔提到了一个办法,尽力让自己的内隐记忆外显化,慢慢变成外显记忆,才能化解;其中提到了冥想过去的经历,在冥想中将内隐记忆外显化,变得有迹可循,尝试去理解接纳,慢慢就会放下。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不是立竿见影的事。

说道童年伤害的巨大影响,就不得不说说当下对孩子养育的问题。我们童年的内隐记忆,不单单会影响自己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对自己孩子的伤害。那些记不清楚的童年不良记忆,会在孩子不合心意的时刻,会变得清晰,而且会像当年自己父母对待自己一样去对待自己的孩子;在同一种情境下,如果当年父母打骂了你,态度粗暴,你也会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而且事后会陷入混乱、自责的状态。所以养育孩子第一件关键的事是:了解自己,化解内隐记忆的伤害;这个时刻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契机,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通过打骂孩子这件事,将自己儿童时期的内隐记忆外显,变成外显记忆,一步一步化解。

由此看来,影响一个人的初始原因由来已久,却不被大多数人掌握。在这个层面上,想要改变自己,就要与自己的过去和解,轻轻关上身后的那扇门;让自己真正重生的意义就在此。人的一生都在忙于解决各种问题,而最重要的问题却一直在。金惟纯教授在他的书《人生只有一件事》里,明确地指出:人一生在做的事,就是要努力看清楚自己,不断学习,寻找并成就那个更好的自己。

理顺自己的思维,把紊乱的思维抽丝剥茧,剔除不好的思维模式,充分利用科学,将原来的我存在的内隐记忆外显化,找到阻碍自己的原生障碍,发现那个更好的重生的自己,为自己的家人、自己好好的活一回。记住,当你转身时,安静地坐在过去的那扇门前,好好地告别,走时不要忘记关好身后的那扇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