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清明之节

这几天正放清明节假。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我国四大传统节日。清明节既是传统节日,又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历法说今年4月5日03:20:03交节,就是说的“节气”。

清明读书会(读书清明之节)(1)

清明,正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因此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

清明读书会(读书清明之节)(2)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也称祭祖节。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百度百科)。所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

清明读书会(读书清明之节)(3)

古人和今人过节,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今人能把任何一个节日变成金钱的狂欢,古人则是见花落泪,望月生怀,或读书、吟诗。

假期里,当成人们还在喝酒、吃饭、打牌时,学龄儿童大多打手游,刷抖音,偶有几个或者在那里背古诗: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清明”诗,大概是所有清明诗中传唱度最高的了吧。尽管千百年来,关于这首诗的质疑、关于这首诗的解读,不胜凡几,但是“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周汝昌)

清明读书会(读书清明之节)(4)

清 明

〔宋代〕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这首同样以“清明”为题的古诗,以清明时节为背景,是人的生活里多了几许困顿、艰难,少了一些诗和远方,只能“晓窗分与读书灯”。

同为宋朝诗人,人生赢家欧阳修的眼里,清明节可是另一番景象了: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三月三日上巳节游春,自古有之。书圣王羲之在“兰亭集序”就向我们描绘了当时的盛况:“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清明读书会(读书清明之节)(5)

清明时节,又逢上巳之时,西湖本就景美,呼朋引伴,自然车如流水马如龙,游人皆簪花而归,“满目繁华”,俨然一派盛世之境。

关于清明节的传说很多,关于清明节的故事很多,关于清明节的古诗词很多。早年读过一个私塾先生让学生“瘦清明诗”的故事,依然记得分明:

先生教学生学习了杜牧的“清明”诗后,先让学生“肥诗”,相当于我们现在让学生扩写故事和把句子写具体。学生大吹法螺,好不热闹。然后让学生“瘦诗”,相当于我们现在让学生缩写故事和缩句。学生从瘦一字,到受二字,到瘦三字,到瘦四字,然后终于不可再瘦,老师便长长的叹息一声:“就如次吧”。

那本书叫“365历日历事”吧?后来借给了谁不记得了,而且书也不见了。这个故事我看了大概有二十七八年了,而且我自己做老师也已经三十一年了,但故事中那位先生长长的叹息,却依然在我的心头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