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就一直野心勃勃,大有吞并六国的意思,世人皆知:"得楚者则得天下,楚亡则天下并矣"因此进入战国时期,楚国就成了秦国一统天下最大的阻碍自秦孝公开始,秦国就不断蚕食楚国的商於之地,因为商於之地是秦国攻打楚国的重要基地,秦国得到了商於之地,也就能轻而易举的南下攻占楚国都城郢都,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陈国怎么被楚国攻灭的?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陈国怎么被楚国攻灭的
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就一直野心勃勃,大有吞并六国的意思,世人皆知:"得楚者则得天下,楚亡则天下并矣。"因此进入战国时期,楚国就成了秦国一统天下最大的阻碍。自秦孝公开始,秦国就不断蚕食楚国的商於之地,因为商於之地是秦国攻打楚国的重要基地,秦国得到了商於之地,也就能轻而易举的南下攻占楚国都城郢都。
拥有商於之地后秦国还可以向江汉地区扩张,在此修建武关,与秦国的函谷关遥相呼应,对楚国形成包围之势,一举灭亡楚国。但是当时的楚国国君是大名鼎鼎的楚威王,楚国国力在楚威王时期达到了鼎盛,不仅"东可拒齐"而且"西可抗秦",楚威王看出了秦国的野心,因此在江汉地区设置了大量兵力防止秦国入侵,使秦国的东出受到了阻碍。
这一切在楚威王去世后就被打破了,继位的楚怀王是一个糊涂的国君,正是楚怀王在位期间,秦国不仅完全得到了商於之地,而且还相继攻占楚国汉中地区,灭亡对楚国有利的巴蜀之地,此后更是一路势如破竹,占领了楚国南郡、黔中郡、巫郡,然后引鄢水灌鄢城,使楚国军民死伤数十万,而后攻入郢都,焚毁楚王室宗庙,楚王逃走到陈地。到了陈地之后,楚国依然以一己之力抗衡着秦国,保存了一部分实力,以备在日后的秦灭楚之战中能够与秦国相持良久。
一、楚国因何迁都1、楚怀王的错误决策
如果说楚怀王是一个好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他在位期间屡次受到大臣的抨击,尤其是左徒屈原对他的抨击最为猛烈,他虽然昏庸的把屈原流放了,但是并没有杀掉他,后来又把他召了回来,这种举动算不上高尚,但起码说明楚怀王不是一个嗜杀的人。
后来太子杀人逃跑,秦国诱骗楚怀王前去解释,楚怀王却认为自己作为父亲要承担儿子犯下的错误,因此还是去了秦国。这些举动都可以证明他不是一个坏人,但是作为君王,他却缺乏君主的个人素养和判断是非的能力。
秦惠文王时,三晋联合燕国和楚国,推举楚怀王为合纵长进行伐秦战争,但是秦国此时已经今非昔比,国力和兵力都达到了巅峰,首先在修鱼大败三晋联军,至于弱小的燕国对秦军来说则是不值一提,很快五国就被打败了四国,对于实力最为强大的楚国,秦惠文王利用了楚怀王糊涂的性格,命令张仪前去谈判。
楚国当时与齐国结盟,因此张仪此行的目的就是要让楚国和齐国绝交,彻底孤立楚国。张仪以"商於之地六百里"诱惑楚怀王与齐国断交,楚怀王贪恋土地宣布与齐国断交,然而当他向张仪讨要土地时,却只得到了张仪得六里封地,楚怀王恼羞成怒,出兵攻秦。
但此时的楚国已经是孤立无援,在与秦国进行的丹阳之战、蓝田之战和召陵之战中,楚国不仅惨败而归,还丢失了汉中地区,使楚国腹地门户大开,而后秦国又攻占了楚国附近的巴蜀之地,拥有了稳定的后方粮草补给通道,使巴蜀和汉中相连,成为入侵楚国的一条畅通无阻的路线。而楚怀王则认为巴蜀之地荒蛮,根本不值一提,从此也就失去了这个本来近在咫尺的绝佳战略要地。
楚怀王二十七年,韩国和魏国与秦国重修旧好,恰逢此时在秦国做人质的楚国太子芈横杀了秦国大夫然后逃跑,秦国大怒联合韩国、魏国和齐国共同攻打楚国,在垂沙之地大败楚国,之后又派华阳君芈戎继续攻打楚国并且夺走了战略重镇襄城,楚怀王不敌只好把太子横送到了齐国,请求与齐国和好,这才使秦军撤退。
秦国看到齐楚结盟后又开始拉拢楚国,秦王派人给楚王写信,言明垂沙之战是因为楚国太子杀人之后擅自逃跑引起的误会,并且邀请楚怀王去武关会盟,楚怀王到达武关后即被秦国扣押,宣太后和秦昭王向其索要楚国的巫郡和黔中郡,楚怀王此时才如梦初醒,但他没有失去一个国君的威严,始终没有向秦国妥协,最终死在秦国。
可以说他的一系列错误决策导致了楚国后来的国土沦丧。
2、秦国的野心暴露
秦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攻打楚国,并不是因为秦国忘记了楚国,而是因为秦国正在联合其它国家消灭齐国,在五国联军和苏秦的谋划之下,联军攻占齐国七十余座城池,齐国只剩下了即墨一座孤城,而燕国针对当年齐国在其国土上的烧杀抢掠展开了报复,使得齐国几乎灭亡。
因为灭齐之战是秦国发起的,所以在这一战过后秦国地位增加,同时还获得了大量的土地,列国再无能力与之抗衡。此时攻楚的时机已经成熟,楚顷襄王芈横仍然是一个国君,流放了最为忠心的屈原,朝廷上尽是奸臣当道。
此后的两年时间里,秦国名将司马错与战神白起相继出兵楚国,攻陷城池无数,白起引鄢水而灌鄢城,次年又攻入郢都,楚国的两座重要城市全部被破坏殆尽,楚王于是率领其余臣民逃到了陈地。此时的楚国也已经由"强楚"变成了"弱楚"。
二、保存实力,避其锋芒1、陈地的屏障作用
陈地位于河南淮阳,地处豫东平原,周围有韩魏两国和大别山的拱卫,处在中原腹地,秦国即使再强大也不敢孤军深入,如果将补给线拉的太长就会造成后方跟不上,前方无补给的窘迫之状,还有可能使楚军反戈一击,如此作战得不偿失。
楚国虽然几近灭亡但还是有着长江中下游的大部分土地作为大后方,如果秦军继续穷追猛打楚国也未必不敢与其血战到底。陈地的天然屏障加上楚国的部分土地让楚国仍然保存着最后的力量。
2、陈地的历史
陈地是春秋时期陈国的旧都,在陈国灭亡后被楚国设置成陈县,楚顷襄王逃到陈地时,陈地已经被楚国统治二百余年,陈县因为地处中原加之楚国的二百年经营,已经变成了当时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千乘之国,经济和文化实力非常雄厚,战国时期又在此处开凿鸿沟、修建芍陂,加强了灌溉条件和土地资源的发展,更加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陈地的百姓在这种四通八达的社会背景下发展的也非常好。
根据史书记载陈地百姓很多人都是富商大贾,家有万亩良田。因此楚国以陈地为新的首都是一种非常正确的抉择,此地的经济文化斗与楚国有些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楚国养精蓄锐、东山再起的绝佳之地。
3、保存最后的力量
楚国因为在楚怀王的错误决策下导致门户大开,以至于最终国土沦丧,《史记.屈原列传》记载他:"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终兵挫地削,自己亦客死于秦,楚国从此由盛而衰,直至灭亡。"他的继任者楚顷襄王也因为昏庸无能、宠信佞臣而走了父亲的老路,在父亲对楚国的错误治理之下错上加错,导致楚国宗庙尽毁于秦人之手,使楚国八百年基业几乎损耗殆尽
然而他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就是迁都陈地,保住了楚国存在的有生力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楚国仍然是秦国啃不动的一块硬骨头。
电视剧《大秦帝国》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宣太后抱着安国君刚出生的儿子,感叹自己有了重孙子,华阳君芈戎来报,白起攻下了楚国的鄢城,宣太后和秦王大喜过望。然而当芈戎说白起引鄢水灌鄢城,城中居民死伤数十万时,宣太后却黯然失色,最后把孩子赐名子楚,以纪念无辜惨死的楚人。
这固然是电视剧渲染的桥段,但是历史上真正的鄢郢之战却不止死伤数十人,其具体的死亡人数根本无法统计,而且秦军在攻城的过程中,为了实现自己能够以人头数量多少封爵的愿望,杀害了不好无辜的楚人,有着严重的杀良冒功的举动。
正是因为秦人的残暴,让侥幸存活下来的楚人恨透了这个虎狼之国,他们宁肯跟随糊涂的楚王逃往陈地,也不愿意继续留在故土做秦人的刀下鬼,楚国虽然几乎灭亡,但是国土的辽阔产生了丰富的物资,楚人在逃跑时把这些物资带到陈地,与陈地发达的经济相结合,依然保存了楚国的力量,楚人在陈地繁衍生息、发展生产,把微薄的力量保存起来发展壮大,即避免了秦军的锋芒,也为日后与秦军抵抗打下了基础。
三、楚国的抵抗秦国消灭六国的野心膨胀,首当其冲的就是实力弱小的韩国,然后是和韩国相邻的魏国,随着韩魏两国的灭亡,陈地也逐渐暴露在秦国眼前,楚王眼见又要亡国,于是把都城迁移到了东方的寿春,即今天的安徽合肥地区,这里曾经是吴国、蔡国的地盘,后来被楚国控制,发展的与陈地旗鼓相当。
于是楚人在这里修建沟渠、生产出大量的粮食供给楚国军队作战,并且翻修了自楚庄王时代就存在的大型水利工程——芍陂,发展了当地的农业经济,为楚国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在后来的秦灭楚战争中,楚国因为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而坚持与秦军抗衡,楚国将军项燕巧妙的与秦军周旋,暗中尾随秦将李信三天三夜,差点全歼了李信的军队,惹得秦王嬴政大怒,派出了六十万秦军攻楚,即使实在秦军重重围困的情况下,楚军仍然靠着几十年保存的力量坚守了一年之久,最终秦军攻破寿春,楚国灭亡。
结语楚国因为楚怀王的决策失误而走上了不归路,在与秦国的斗争中一直处于下风,但是楚王选择迁都陈地,使楚国保住了最后的力量并且加以发展,虽然不能与兵强马壮的秦国相比,但楚国以一己之力抗争秦国,保住了一个大国最后的尊严。
虽然楚国最终难逃灭亡的命运,但是历史告诉我们,只要能够保存实力,懂得东山再起的道理,这个国家即使灭亡了,它所代表的永不服输的精神也会永远流淌于历史的血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