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卦象图坎卦(艮卦静止如山)(1)

艮。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艮卦:卸掉责任,挂笏隐退,朝列之中已看不到他的身影,在他的庭院中寻找,也没有找到。其人远走高飞,自无灾祸。

《象辞》说:本卦为两艮卦相重,艮为山,可见艮卦的卦象是高山重立,渊深稳重。君子观此卦象,以此为戒,谋不踰位,明哲保身。

《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

《彖》中这段话的意思是:艮卦所阐释的是相对静止的哲理。该停止的时候就停止,当行动时要果断地行动,动静适时适当,君子之道就能光明。艮卦所说的“止”,是相对而言的,既止其所当止。因为卦中上下体各相应爻位都呈两两相敌而不是相交的关系,各走各的路,各办各的事,相互不往来。因此说:止于背部,不得使身体面向所止的地方;就好像在庭院里行走,两两相背,不曾感觉到有人的存在,进入这一境界,就不会受害。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初六:歇脚养息,不要轻举妄动,自然无灾难,这是长期吉利的贞兆。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象曰:不拯其随,未退听也。

六二:停立不行,但腿部肌肉还是负伤。心里很不愉快。

《象辞》说:腿部肌肉还是负伤,因为其人固执己见,没有退回来,听取别人的意见。

易经卦象图坎卦(艮卦静止如山)(2)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象曰:艮其限,危薰心也。

九三:卸掉重担,保护腰部,但是胁间肉却已裂开了,引退不及时,则罹凶险。这是由于为名利所惑,不能迅速引退卸职所招致的灾祸。

《象辞》说:“卸掉重担,保护腰部,胁间肉却已裂开了,引退不及时,则罹凶险”,危险是由为名利迷惑所致。

易经卦象图坎卦(艮卦静止如山)(3)

六四。艮其身,无咎。象曰:艮其身,止诸躬也。

六四:引退保身,没有灾祸。

《象辞》说:引退保身,是说其人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自身的安危上,所以不会招惹灾难。

易经卦象图坎卦(艮卦静止如山)(4)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象曰:艮其辅,以中正也。

六五:闭口少言,讲话有分寸,自然没有悔恨。

《象辞》说:闭口少言,讲话有分寸,没有悔恨,因为六五之爻居上卦中位,像人谨守中正之道。

易经卦象图坎卦(艮卦静止如山)(5)

上九。敦艮,吉。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终也。

上九:注意保护自己的脑袋,首级不失,自然吉利。

《象辞》说:爻辞讲以忠厚为归宿之所以吉利,因为上九之爻为一卦之终爻,像人秉守忠厚,必得善终。

易经卦象图坎卦(艮卦静止如山)(6)

传统解卦

这个卦是同卦(下艮上艮)相叠。艮为山,二山相重,喻静止。它和震卦相反。高潮过后,必然出现低潮,进入事物的相对静止阶段。静止如山,宜止则止,宜行则行。行止即动和静,都不可失机,应恰到好处,动静得宜,适可而止。

大象:两重高山并峙,故宜止不宜进,阻塞之象。

运势:凡事不宜妄动,前路受阻,只好待机而动。

事业:在经过一段发展后,应进行调整,暂时停止行动,总结经验教训。不可因贪名利而妄进。自我克制,自我约束,谨言慎行,不要盲目追求他人。经过休整后,在适当时机到来时,再大显身手。

经商:进入停滞不前的状态,切勿盲目冒进,而宜适时停止,进入安静退守,不要受外界干扰,尤其是应该保持内心和理智上的宁静,更不要轻易与他人合作。等待时机,必有光明前途。

求名:应保持纯正的目的,静守正道。勿为功名诱惑,秉守忠厚,可得成功。

婚恋:重感情,彼此以诚相待,可白头到老。

决策:性格沉静、内向,不喜好活动,也不善于交际,为人忠诚老实,讲信义。注意听取他人的建议,明哲保身。机遇不到,不宜积极活动,该止则止,勿抱不切实际的想法。

易经卦象图坎卦(艮卦静止如山)(7)

互卦

易经卦象图坎卦(艮卦静止如山)(8)

错卦

易经卦象图坎卦(艮卦静止如山)(9)

综卦

艮卦,艮为山卦,原文《艮》: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象》曰:“不拯其随”,未退听也。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熏心。《象》曰:“艮其限”,危熏心也。六四,艮其身,无咎。《象》曰:“艮其身”,止诸躬也。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象》曰:“艮其辅”,以中正也。上九,敦艮,吉。《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终也。

如喜欢请关注怀冰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