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丰台站位于丰台火车站原址东侧,这里原来是丰台火车站的货场。老丰台站建成于1896年,是北京地区最早的火车站,历经百余年岁月沧桑,在2010年停办客运业务。这座古老的火车站见证了中国铁路发展的历史和中国近现代史。我们采访了与丰台站有着深厚渊源的几位“老丰台”,来听他们讲讲丰台火车站的往事。
记者在原老丰台站的站台,能看到进入新丰台站的高架
一座火车站
历经百年风雨沧桑
穿过岁月长河
在历史中看见未来
“我小时候喜欢趴在墙头
看一辆辆火车走过来,走过去”
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展馆副馆长 周伟
周伟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丰台人,家住丰台桥北,从这里往南不远,便是老丰台火车站。他曾经在丰台机务段工作,上过新中国第一代电力机车——韶山1型电力机车,在老丰台站干过外宣,现在是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副馆长,从事铁路文化研究工作。在他的讲述中,关于丰台站的历史徐徐展开:
1881年,唐胥铁路诞生。这条长9.7公里的铁路,是近代中国第一条由清政府允许修建的铁路,主要作用是将唐山的煤运往胥各庄,再由胥各庄通过“煤河”运往天津。这条铁路后来继续展筑到了塘沽和天津,也就是唐津铁路。
1888年,李鸿章提议,修建一条天津至通县的铁路,便于京津两地物资运输。不过由于当时的通州地区人口众多,英国铁路工程师金达在考察地形后,认为将当时的卢沟桥作为终点更为合适。1896年,津芦铁路经过丰台,这里成为后来丰台站的雏形。
1896年,津芦铁路建成后,铁路继续发展。到1897年,将一直向北修建的津榆铁路(天津至山海关)与津芦铁路(天津至卢沟桥)合并管理称之为“关内外铁路”,铁路越过山海关继续修筑,丰台站是去往卢沟桥和北京城外马家堡车站的必经之路。1897年,京汉铁路芦保段(卢沟桥到保定)修建,1906年,京汉铁路全线通车。它由丰台站和关内外铁路交汇。1905年,京张铁路开始修建,它由丰台站东边柳村接轨,过广安门、在西便门外跨过京汉铁路,经阜成门、西直门一路向北。由此,丰台站连接起了张家口、汉口、沈阳等当时的重镇,交通枢纽地位日益显现。在客运之外,丰台站还承担北京地区货物周转和列车编组的任务,是北京地区第一个货物运输编组站和货场,在丰台火车站东边、南边也形成了几个大的货场。
丰台车站建成初期的中英文站牌,后方为站舍。为使各国籍铁路工人均能看懂,当时货车的车号使用阿拉伯数字和中国传统数字——苏州码子,如站牌后方的敞车车号为793,即苏州码子“〧〩〣”。
早期铁路道口经常出现撞人和骆驼牲畜等事故,为了方便行人通行,在丰台站以西修建了一座木桥,后来木桥几经改造、扩建,它是丰台大桥的前身(后拆除)。桥南桥北独特的文化现象由此形成。在桥南,因为聚集了服务铁路的的机务段、车辆段、电务段、工务段等等,铁路职工家属生活聚集地,形成了风格明显的“铁路文化”。而桥北,由于当时的丰台站只有北面进出车站,丰台站北边形成了正阳大街,商贾云集,慢慢地,商业文化逐渐发展。这样的格局,一直延续到了新中国成立后。
1959年的丰台火车站
周伟是位老丰台人。老丰台站、南来北往的旅客、轰轰隆隆的火车,存在于他童年的记忆中。
“那个时候,我刚五六岁。丰台大桥边上有一道墙。我就喜欢趴在墙头,看着火车一辆又一辆走过来,走过去……开始还有蒸汽机车,烟特别大,后来是内燃机车,火车一来嘎嘎响,声音特别大。再后来,到80年代后期,在丰台站,出入的就有了电力机车。我就是开电力机车司机出身的。和铁路的缘分从小时候就结下了!”
记者拍摄丰台火车站老站台
喧嚣中的烟火气,也让周伟印象深刻。
“我印象特别深,从丰台站出来,理发店、澡堂子、旅店、饭馆、丰台百货商店、药店、新华书店、菜市场、杂货店,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比较著名的饭馆是‘丰春楼’,一直到 70年代,它都是附近最奢侈、最豪华的饭馆。它是个二层楼,其他都是平房,来吃饭的铁路职工很多,南来北往的人也很多。”
20世纪80年代,老丰台站的检票口。
随着时代的发展,丰台站的功能地位开始下降。2010年6月20日,运营了一百余年的丰台站停止办理客运业务,丰台站改扩建被提上日程。2016年4月,《丰台火车站周边地区规划设计研究》通过专家评审。2018年8月13日,丰台站改建工程亦正式开工。2022年6月20日,百年丰台站旧貌换新颜,将开启新航程。
记者拍摄丰台火车站标志性拱形建筑
在新站开通前,周伟专门去转了转,看着眼前漂亮车站,叠在一起的双层车场,拥有智能化、数字化、高科技、人性化的车站,充满中国元素的新建筑,周伟感慨万千。
“未来,北京丰台站四通八达交通枢纽作用更加显现,旅客发送量会达到7000多万人!这是什么概念!以前都不敢想象!老丰台站,带动了周边的发展。希望新丰台站和新丰台,都能越来越好!”
“我看着新丰台站一点点盖起来”
北京丰台站值班员王戎
在北京丰台站动车所值班室,记者见到了王戎。动车所,是未来抵达丰台站的京九、京港线动车的“家”,它们将在这里进行“整备”,为下一次踏上旅程做好安全准备。
在王戎面前的电脑上是密密麻麻的线路图,它们对应着经过动车所的33条铁路线。王戎的工作是值班员。简单的说,就是根据调度员下达的计划接发车。列车进站或者出站,哪个信号灯亮,走哪个道岔,走哪条线,都得听从值班员的指挥。
记者采访时,北京丰台站还没有正式启用。动车所里只有部分试验车,王戎的工作不算太忙。他抽空和我们聊了聊。
王戎的大半辈子,都在丰台站度过。1979年当兵复员后,他干了9年运转车长,92年转岗到了丰台站。从1994年开始,他就一直在丰台站担任普速车场的值班员。一直到去年底,北京丰台站动车所建成。他的工作地点从老丰台站搬到了动车所。今年底,他就该退休了。
曾经的丰台站是特等站,肩负客运和货运双重功能,不论旅客发送量,还是货物吨数都很多。
“90年代那会儿,白班加夜班24小时下来,光接发的旅客列车就是120多对。要是赶上春运的时候,光一个夜班,客车单机就得照着一百五六。不算货车,货车没法统计。”
在动车所,王戎使用的是CTC系统进行接发车。所有的指令,值班员确认无误后,设置自处,系统会按照设置自动运行,确保安全。但在王戎工作之初,设备远没有这么智能和先进。
“我们原来采用的是电气集中联锁,现在用的是计算机联锁办理接发列车,能够最大程度确保安全。原来使用的是6502控制台,那个台子特别大,从这边这个墙到那个墙那么长,一个扇形的大台子,全靠人工排列接发车。平均一个班下来,5秒钟你得撂一次信号,几乎是闲不住。”
丰台站有三个场,一场是京山场,负责北京到山海关方向列车;二场是京广场,最早叫京汉场;还有一个是站台。通常需要三个值班员同时工作。值班员的工作要求责任心强。
“丰台站不好干。它的4条正线都在外边。接发车都得穿越正线。而且它的两个货场也在外边,也是穿越正线。穿越正线就容易碰客车,你一碰就得晚点。尤其进北京站的车,进站车速度快,一停一起这就5分钟。我们得小心、再小心。”
在老丰台站,王戎工作的小楼离站台有一定距离,几乎听不见车站的喧嚣,但值班室里,呼叫的电台声此起彼伏。
“值班室有四个电台,京原、京山、京广、调车机各一个,同时喊你,你都忙不过来,不知道先答应哪个。咱们就按先客后货再调车的原则。现在那种大方台子的电台,都改成电话了。触屏的,一个管所有,一点就行了。”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丰台站曾经的繁华。
1995年,丰台火车站的服务员主动为南来北往的旅客送开水,受到旅客的欢迎。邵华/摄
后来,因为时代发展,丰台站不能满足大客流的需求,慢慢淡出历史舞台。2010年6月20日停止办理客运业务。不过王戎的工作却没有停。
“丰台站的4条正线不能断。你得保证去北京站、北京西的列车不能停了。疫情之前,少的时候,每天都有100多对列车。”
2018年,丰台站启动改造。
除了负责值班员的工作,王戎还承担过三年的巡线工作,防止施工期间护网脱落、异物挂网等。他带着徒弟在现场巡线,见证着铁路一次次拨线施工,看着北京丰台站新楼一点点“长大”。
“新丰台站这个楼,我看着他一点点盖起来的。从搭框架到封顶。现在的火车站,设计理念跟以前的不一样了!你看丰台站,它是立体的,又跑普速又跑高铁。乘客来了,不用拖箱子咔咔走老远,地铁来,坐电梯上去了,多方便啊!下了地铁就坐火车,而且京广、京九都有。老百姓出行,未来有了更多选择,通行效率会更高!”
“从小站房到亚洲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
作为丰台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资深铁路媒体人、铁路文化学者罗春晓
北京丰台站开通前,罗春晓受到邀请提前探站。在古色古香的“北京丰台站”大牌匾前,他端着照相机认真地拍下了一张照片。
“这个牌匾非常具有历史厚重感,就像我们的丰台站。从很小的站房到亚洲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作为丰台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罗春晓是个80后。他对早年的丰台大桥印象深刻。“上丰台大桥要爬很陡的坡。我小时候,经常站在大桥上往下看火车。因为丰台站是京沪跟京广两条铁路交汇的地方,来来回回的火车很多,在上面很过瘾。”
在罗春晓的记忆中,80年代的时候,还有不少快车在丰台站停靠,后来,慢慢的,快车就少了,更多的时候,停靠丰台站的是一些“小票车”,也就是站站停的小慢车。
“比如去房山的琉璃河、良乡,或者是门头沟的很多地方,很多的火车都经过丰台站,然后再开往北京站或者北京西站。当时的丰台火车站承担了很多北京西南地区的人进城的交通,很多人在丰台站下车再换汽车然后进城务工或者是买东西。”
本台记者近期拍摄的老丰台站
罗春晓的高中生涯在北京十二中度过。当时的校区在四环路边上,离丰台站不远。他经常中午吃完饭,就去看火车跑来跑去,甚至在周末为了体验生活,专门去坐几站火车。
“周末的时候,虽然说从我们家到学校有班车可以坐,但是为了体验一下不一样的生活,我星期五晚上下了学以后没有什么事儿,就从丰台站坐火车坐到黄村站,然后坐公交车回家或者坐到当时的永定门火车站,换个公交车回家,可能就花个一两块钱。遥想起来就跟昨天似的。”
罗春晓上高中是在1998年,他的同学很多人家住房山,火车是他们的交通工具。
“他们是住宿的,每周日下午坐着火车到丰台站,走到学校,周五晚上放了学以后再坐火车回家。其实我当时真的羡慕他们的生活,感觉好像也是一个很浪漫的事情。”
时光奔腾向前。很多在改变。
“丰台站周围有很多的工厂,都是跟铁路相关,随着北京工业的外迁,这些工厂也慢慢停了。像三环新城所在的位置,当时原来是桥梁厂。很多年以前,铁路都是完全敞开的,可能还有人在铁路上遛狗、遛弯,慢慢地,火车一提速,它就封闭了。从2010年,老丰台站停止客运业务到现在,中国的铁路飞速发展,城市日新月异。我们看到丰台站也经历了重生,它可能将重新成为北京的一个面向西南的全新门户,成为了我们北京铁路的一张名片。”
而拱形的建筑、站房楼顶的大钟、雕花的玻璃、慢慢悠悠的绿皮火车……关于老丰台站的一切,刻在了罗春晓的记忆中。
“它像时间胶囊一样,就定住了,定在了2010年停办客运业务的那个瞬间,连同我八、九十年代关于旅行的记忆。”
(原标题:回望过往| 一座丰台站,百年铁路史)
来源:北京新闻广播
流程编辑:TF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