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干什么?我在等待戈多。 他什么时候来?我不知道。 我是在等待我的戈多,我却真的不知道他会什么时候来。 我答应他,等他。这种等待注定是漫长的,我在深似地狱的没完没了的夜里等待。▌

从理性分析爱情纪录片(纪录片横滨玛莉)(1)

《等待戈多》剧照

对于贝克特来说,那个在树下等待戈多的男子,做着无意义的等待,颠三倒四的动作让他的行为充满魔幻现实主义的荒诞。

很多人认为这种行为毫无意义,可又有哪些事情是真正有意义的?

你的生活中,没有毫无意义的等待吗?

有一个女人,做起了现实生活中的贝克特——

《横滨玛莉》

从理性分析爱情纪录片(纪录片横滨玛莉)(2)

《横滨玛莉》海报

又是一部用照片串起的回忆录式纪录片

打开这部纪录片看20分钟,心头就会冒出一个疑问:

我是不是看错了?为什么20分钟过去了,还没有看到纪录片的主人公——玛莉。

这是导演中村高宽的一个心头病,由于拍摄的大部分素材丢失了,窝在剪辑房的导演陷入了沉思。

然后,剪出了这样一部穿插着照片的回忆录式纪录片。

片中的主角不是玛莉,而是那些曾经跟玛莉有关系的人,通过对他们的采访,串联起大家对玛莉的印象。

从理性分析爱情纪录片(纪录片横滨玛莉)(3)

起初,中村高宽只是个纪录片的副导演,负责现场的拍摄,为了在纪录片领域有更多的造诣,他来到了北京电影学院,学习了相关知识。

从理性分析爱情纪录片(纪录片横滨玛莉)(4)

导演中村高宽

2006年,亲自操刀拍摄了这部《横滨玛莉》,拍出了一个时代背后的人物。

不为歌颂,只为纪念。纪念一个叫做玛莉的日本女子。

她用资生堂最白的粉装扮自己,画最浓的妆,站街60年,在别人的非议中,过着贵族般的生活。

从理性分析爱情纪录片(纪录片横滨玛莉)(5)

从理性分析爱情纪录片(纪录片横滨玛莉)(6)

玛莉

别人笑她太疯癫,她笑别人看不穿

在日本昭和年代,一位名叫西冈雪子的日本妓女,浓妆艳抹徘徊在横滨街头,等待着她的戈多,一个美国军官。

从理性分析爱情纪录片(纪录片横滨玛莉)(7)

1945年,日本在二战中战败,西冈雪子的父亲在战乱里过世,弟弟趁机霸占了所有家产,伤心的她决心离家出走。

24岁的西冈雪子独自在外找工作糊口,但是社会失业景象十分严重,女性几乎没有工作的机会。

有些绝望的雪子被一则看上去还不错的招聘广告吸引了:

「新女性:涉外俱乐部招聘女性事务员,包吃包住包服装,高收入,限十八至二十五岁女性应征。」

饿坏了的雪子不假思索,直接征求了这个职务,与六万多名女性竞争。

凭着自己美丽的外貌和一口流利的英语,雪子成功入选,这次入选,改变了她一生的轨迹。

发布这则广告的其实是东京警视厅参加设计的RRA协会,也就是「特别慰安设施协会」。

应聘上的女性要成为慰安妇,雪子就这样“被骗”成为了美国士兵的泄欲工具。

从理性分析爱情纪录片(纪录片横滨玛莉)(8)

每晚,都有嚼着口香糖的阿兵哥在外排队等候,应聘上的姑娘们则被关在房里,自由权被剥夺,最高一天甚至要“接待”55人。

雪子回忆起这不堪的过往,忍不住说道:这些属于人的种种感觉,一去不返。

当时,日本政府认为,牺牲年轻女性肉体,就可以换取大部分女性的安全,而她们的花样年华就这么在牢笼中度过了,生活形如牲畜。

由于美国士兵多半不愿戴保险套,慰安妇们都被感染了花柳病,她们的不堪很快被外界发觉。

1946年,占领军就以「公然卖淫是对民主理想的背叛」为诉求,要求撤除各地的慰安所,雪子在没有任何补偿的情况下被赶上了街,丧失了基本的生活能力,尊严没换回,还得继续在街上卖淫谋生。

从理性分析爱情纪录片(纪录片横滨玛莉)(9)

被赶上街的慰安妇有了新的称号「潘潘」,她们眼神游离,生活惨淡,唯一的追求就是不要饿死在街头。

从理性分析爱情纪录片(纪录片横滨玛莉)(10)

但,雪子跟她们不一样。

会画画、会弹琴、会讲英文的她不用等嫖客选她,而是她选客人,只要昂首阔步在横滨街头,就像个贵族小姐,吸引着许多目光。

「皇后陛下」的称呼也是这么来的,此后,雪子改名为玛莉。

从理性分析爱情纪录片(纪录片横滨玛莉)(11)

玛莉在这段期间爱上了一个美国军官,也因为这段恋爱,付出了一生的等待。

热恋期的军官给了玛莉一枚昂贵的翡翠戒指作为定情物,这枚戒指对于玛莉来说,意味着全部,意味着身份的认可,意味着逃离苦海。

从理性分析爱情纪录片(纪录片横滨玛莉)(12)

一旦抓住了,玛莉不想放开。

不过,好景不长,韩战爆发,军官情人被迫调离,邮轮离开前,两人恋恋不舍,玛莉初次被点燃的心,也将黯然熄灭。

军官告诉玛莉,会回来接她,玛莉信以为真也说会等他,不过这一等就是40年

自己成了横滨残存的老妓女,订情戒指仍戴在布满皱纹的手上。

尽管青春的肉体已不复在,她的内心仍是那位高贵的「皇后陛下」,替自己抹上厚厚的粉,勾勒出显眼的眼妆,深怕远处的爱人认不出自己。

从理性分析爱情纪录片(纪录片横滨玛莉)(13)

时间的更迭,没有风化玛莉那颗等待的心,她还是满怀希冀站在街头,继续生活,继续接客,继续等待那个他。

从理性分析爱情纪录片(纪录片横滨玛莉)(14)

这些年来她对客人无一拒绝献上躯体的每一处,但只有一个请求:不能吻她,因为她「可以出卖肉体,但不出卖灵魂」,她的灵魂只属于那个私定过终身的军官,她要等待他。

正是因为这个行为,让横滨街头的人觉得她有些不切实际的矫情与虚浮。人人都见过她,却都不会想要提起她。

渐渐地,当地居民开始害怕、唾弃玛莉,认为她是一种耻辱,甚至有许多店家开始禁止她进入。

从理性分析爱情纪录片(纪录片横滨玛莉)(15)

当她去咖啡店时,客人会抱怨「她用过的杯子,我不用!」,玛莉会自己准备一个杯子,每次进店都会开心地说「用我的茶杯给我一杯咖啡!」。

从理性分析爱情纪录片(纪录片横滨玛莉)(16)

她被警察带走22次,原因是「有碍这座城市的观瞻」。

从理性分析爱情纪录片(纪录片横滨玛莉)(17)

然而从警局离开后,她依然做着卖身的工作,拿着应该拿的钱,是妓女又怎样?也应该堂堂正正地走在这城市里。

虽然也有不少人对玛莉伸出援手,但她都不愿接受施舍,每年还会以自己的名义为她的恩人写明信片。

从理性分析爱情纪录片(纪录片横滨玛莉)(18)

某次一位有钱太太好心请她喝茶,玛莉却说「你是谁?我不认识你!」太太不满地回家向丈夫诉苦,丈夫听后告诉妻子,玛莉这样做只是不想让别人误会你跟她是一样的人。

从理性分析爱情纪录片(纪录片横滨玛莉)(19)

可能在某个深夜时分,玛莉也会懊恼自己的遭遇和选择,但太阳升起后,对于那些已成定局的事实,玛莉不再想要消极抵抗,而是梳妆整齐,用最好的姿态,面对周遭蜚声哗然的不解。

从理性分析爱情纪录片(纪录片横滨玛莉)(20)

除了那个等待了40年的美国军官,玛莉的生命里还出现了一位对她影响深远的男人——元次郎。

从理性分析爱情纪录片(纪录片横滨玛莉)(21)

男:元次郎

元次郎是一个同性恋者,是扮装皇后、歌手,也是男妓,经营着一家名叫「黑猫」的酒吧。

他的母亲也是妓女,一家人靠母亲的工作养活,从前的他非常瞧不起母亲的“工作”,时常大骂母亲是妓女,等到母亲过世后才后悔莫及。

从理性分析爱情纪录片(纪录片横滨玛莉)(22)

当他遇到70岁的玛莉时,仿佛看见了自己的母亲,开始“疯狂”帮助玛莉,想从玛莉身上找到某种救赎,弥补对母亲的愧疚。

元次郎每周都邀请玛莉一起聚餐聊天,上台演出时,也会特别给玛莉留一个座位。

从理性分析爱情纪录片(纪录片横滨玛莉)(23)

1995年的一场大雪后,玛莉突然消失。她在告别前,给元次郎写了封信,信中说着:「若再给我三十年,我一定会努力成为一个好老太太,我还有很多梦想…

后来元次郎得了癌症,担心自己养的猫没人照顾,正犯愁的时候,收到了玛莉的来信,她说自己想回横滨了。

从理性分析爱情纪录片(纪录片横滨玛莉)(24)

其实,玛莉消失的这段时间都待在故乡的养老院,元次郎知道后赶去与她碰面,还在那里演唱了两人10年前相识的那首歌《I Did It My Way》。

卸掉妆容的玛莉,像一个慈祥的老奶奶,在台下随着歌静静地点头。

从理性分析爱情纪录片(纪录片横滨玛莉)(25)

歌曲道尽了元次郎生命中的爱恨情仇,唱完跟玛莉紧握双手,笑着说要一起活到100岁。

那场演出后的一段时间,元次郎就离世了,一年后,也就是2005年,83岁的玛莉也离开了这个世界,临终前,她还是没有等到美国军官。

玛莉的离世,让人们开始念起她的好。

永恒,是因为逝去

当街头再也没有一个画着妆的老妪,姿态昂首、满怀希望地等待爱人的身影,横滨人开始后悔自己曾对玛莉投以的辱骂。

从理性分析爱情纪录片(纪录片横滨玛莉)(26)

时过境迁,人们才意识到当初对她的咒骂不过是对自己不成才的另一面逃避,玛莉的存在就像那面镜子,映照城市人心中那些不完美的缺憾,回避这些不完美,就像嫌弃靠卖身养活自己的母亲一样可耻。

从理性分析爱情纪录片(纪录片横滨玛莉)(27)

就像《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的玛莲娜,古怪、突出的人不是她,而是那些议论、排斥她的当地人。

人们羡慕她们的洒脱、嫉妒她的美貌,以至于诽谤她是不洁的存在。

从理性分析爱情纪录片(纪录片横滨玛莉)(28)

「莫妮卡·贝鲁奇」饰演「玛莲娜」

这就印证了一点:得不到的事物,就毁掉它。殊不知,毁掉的是自己那袒露在外一文不值的自尊心。

为了纪念玛莉,也为了保存玛莉的坚持。她的事迹被拍成了纪录片,做成了舞台剧……人们拼命用艺术再创造的形式,救赎曾经的过失,也向后人说明,没有什么比“出淤泥而不染”更重要的了。

从理性分析爱情纪录片(纪录片横滨玛莉)(29)

演员在化妆模仿玛莉

很多电影作品里都有玛莉的影子,《金陵十三钗》中的玉墨亦是如此,有情有义,危险降临时,舍身为人,她们身上的光芒令人艳羡。

从理性分析爱情纪录片(纪录片横滨玛莉)(30)

「倪妮」饰演「玉墨」

人性里的温暖与“妓女”的身份并不冲突。

很多人会疑问,如此有才华的玛莉,为何在摆脱慰安妇这个“身份”后,还是选择在街头当妓女,而不是另寻出路。

这或许是玛莉最为珍贵的地方,她想要在同一个地方,等待她的爱人,任环境的变化,她想如一。这样,恋人就会寻着之前的路,找到她,她会寻到她的戈多。

不为什么的坚持,是这个时代匮乏的。人们总爱问“为什么”,却不曾反问“怎么了”。

纪录片《横滨玛莉》的结尾,有句很贴切的话:

“我爱过笑过哭过,满足过失落过,我毫不羞愧,因为我用我自己的方式活着。我有过后悔,但很少。我做了我该做的事情,并没有免除什么。是的,有过那么几次,我遇上了难题。可我吞下它们,昂首而立。明天我将离开世界,与你们一一告别。这些年我过得很完整,我用我自己的方式活着。”

从理性分析爱情纪录片(纪录片横滨玛莉)(31)

从理性分析爱情纪录片(纪录片横滨玛莉)(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