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蓉 通讯员 钟婷婷,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疝气流血是从哪里流出来?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疝气流血是从哪里流出来
本报记者 刘蓉 通讯员 钟婷婷
近日,蒋女士因腹股沟疝气前往医院就诊,结果手术中发现是隐匿的腹腔巨大脂肪肉瘤,疝气、食道反流等症状,都是这个肉瘤导致的。厦门市中医院普外科医师团队历时5小时手术,切除了她身上足有两个新生儿般重的巨大肿瘤。
“卸货”后,蒋女士也“瘦身”成功,原来的症状都消失了。她说:“我平时身体挺好,肚子本身也不小,以为胖是缺乏运动的缘故,没想到身上长一个这么大的肿瘤,太可怕了。”
胃口不好却圆润 以为是食道反流
40岁出头的蒋女士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胃口常年一般,但身材反而较为圆润。虽有定时体检,但未进行过腹部超声检查。去年11月中旬,她老是感觉反酸、烧心,并有胸骨后疼痛、腰痛等症状,去医院就诊后,医生考虑是反流性食管炎、腰椎间盘突出,正规治疗一个多月也不见好转。近几日,她的右侧腹股沟区鼓出了一个包块,且站立时明显,躺着又消失,十分奇怪。听别人说是疝气,她前往厦门市中医院普外科找到纪发达医生就诊。彩超证实蒋女士的确是右侧腹股沟疝,同时,纪发达还注意到蒋女士的肚子有点大,但查体没有其他特殊发现。蒋女士接受纪发达的建议,先对腹股沟疝进行手术处理。
手术探查发现异样 切除6公斤肿瘤
手术当天,做好麻醉后,蒋女士平卧位,但腹部并没有像正常人那样平躺后有塌陷,反而依然圆鼓鼓。准备开展手术的纪发达有点奇怪。他还是决定先进行腹腔镜检查,腹腔镜探头一进腹腔,就发现蒋女士“腹中有物”。原来蒋女士的腹膜后有一个巨大肿瘤。肿瘤体积出奇巨大,血供丰富,出血风险极高,肿瘤侵犯范围较大,横贯患者的腹腔和盆腔。经过5小时奋战,纪发达医生团队终于安全取下蒋女士腹中的巨大肿瘤。病理证实这个巨大肿瘤是一个直径大约50厘米、重达6公斤(相当于两个新生儿重量)的脂肪肉瘤。术后,蒋女士恢复良好,感觉“如释重负”,反流性食管炎症状好转了,腰也不痛了,右侧腹股沟肿物也消失了。原来这个大肉瘤从腹膜后长出来,占据了腹腔大部分,把大肠小肠全部往上腹部挤压,甚至压缩了胃的空间,难怪蒋女士食量小,且出现右侧腹股沟疝。
后续的肿瘤病理结果显示,这个肿瘤是恶性肿瘤,需要后续治疗。幸运的是,没有发生转移,医生判断它在蒋女士体内已经存在至少2年了。
早期无症状 与肿瘤特性有关
为什么术前没有发现?纪发达解释,这与腹膜后脂肪肉瘤的特性有关。
腹膜后肿瘤是指一种原发于腹膜后或转移到腹膜后的良性或恶性肿瘤。脂肪肉瘤是腹膜后最常见的一种肿瘤,占腹膜后原发肿瘤的40%,复发概率极高,约为40%-60%。因生长缓慢、位置隐匿,早期常无明显症状。患者感觉腹部胀满或者摸到腹部包块时,肿物往往已经巨大,且患者通常以腹部包块或是其他症状就诊,并可有腹胀、腹痛、排便排尿困难、下肢肿胀等肿瘤压迫症状及发热、乏力、消瘦等慢性消耗症状。手术切除是腹膜后脂肪肉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通常发现时肿瘤体积巨大、周围脏器及血管受侵,手术风险大,若无法将包括包膜在内的肿瘤组织完整切除,术后复发率高。
【医生手记】
脂肪肉瘤
首次手术意义重大
●纪发达 厦门市中医院普外科医师
脂肪瘤大家都熟悉,很多人胳膊上长个疙瘩,到医院看,医生会说没事,回家观察,别刺激即可。但脂肪肉瘤就不一样了,它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大多发生在四肢和腹膜后部位,生长迅速,瘤体较大,质地较硬,多为单发,通常是成年发病,40岁到60岁最为常见,儿童发病罕见。治疗以手术为主,首次手术的意义重大,尚无有效的放化疗方案。
患有此病会引发患者腹胀,腹部有压迫感以及浑身乏力和食欲减退的临床表现,如果有体检,能够及早地查出异样并治疗,所以体检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知道自己已经患有腹膜后脂肪肉瘤,应积极配合医生,以得到有效治疗。
来源: 厦门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