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豪放派代表人物有苏轼柳永(诗词大会名师观察员)(1)

名师观察员·沈彬清

杭州市夏衍初级中学语文教师,热爱古诗词与现代诗创作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为杭州写下赞誉之词。

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首词,将杭州之美写得淋漓尽致,被称为千古一绝。词作者是北宋词人柳永(原名三变)。

都说宋代的韵味,一半来自于宋词,宋词的韵味,一半来自于婉约,而婉约的韵味,一半来自于柳永。

本周,浙江少年诗词大会云课堂第十四课,我们邀请了“名师观察员”——杭州市夏衍初级中学语文教师沈彬清,和同学们聊聊这位对宋词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婉约派代表人物,在当时被民间奉为“顶流”的词人柳永。

云树绕堤沙

现在很多人写杭州,都喜欢引用柳永的传世佳作《望海潮》。

那年,他19岁,参加完乡试后前往开封。他途径杭州,被这里美不胜收的湖光山色和热闹繁华的城市生活所吸引。他在陶醉于美景时,也心系仕途。孙何,三变昔日的好友,时任杭州太守。柳永再三思考,填了一首词毛遂自荐。这一首,便是《望海潮》。

吟咏一次,便可感受杭州的富庶与美丽。词上阙写都市生活,下阙写西湖美景。从整体到局部,全词空间感极强。写法铺叙洒洒,形容得体。

柳永虽代表婉约,但《望海潮》一反婉约词风,写得波澜壮阔、大气有度。浓墨重彩地向世人展现了当时杭城的繁华与壮丽。值得一提的是,本词运用了很多的数字,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或实写,或虚想,捎带夸张,极为豪放。

我最爱的,是“云树绕堤沙”。“云树”,“入云之树”,以形摹状——树之高大,呼之欲出。而这些高大的树木,环绕着钱塘江的堤岸。一个“绕”字,写出堤岸迤逦曲折的态势。三变远眺观至此景,自然之物浑然一体,树、云、沙、水合而为一。

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填得一手好词,早在入京前,就名誉天下,“凡有井水处皆唱柳词”。这样的盛名让他自己也认为入京会试,必然高中。但他却因“属辞浮糜”名落孙山,后又连考三次,都未考中。第四次实则高中,但仁宗一句“且去浅斟低唱,何用浮名”,让他彻底断了仕途之路。仁宗这句,就来自他第一次落榜后所填之词《鹤冲天·黄金榜上》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科举求得功名,柳永却不满于登进士第,“状元”才是唯一之所求。“偶失”可见他当时那一份年少轻狂。既然已经落榜,那何去何从?柳永并非又“三年苦读”,而是“争不恣狂荡”,过那些封建士大夫所不齿的狂荡生活。

科举落第和世俗的盛名,极为反差,让他产生了一种叛返之心。他虽说着“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但心中依是高中之心。写到最后,那句“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是牢骚,更是一种把矛盾具化的表现。他不甘,他无奈,那些“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的夸赞似乎并非自己所想要的。

古典文学研究家周汝昌在《唐宋词鉴赏辞典》中评“这一纸‘牢骚言’,在宋元时代有着重大的意义和反响。它正面鼓吹文人士者与统治者分离,而与歌妓等下层人民接近,有一定的思想进步性。”

读词,是读世俗的真真切切

柳永因词而无缘仕途,也因词进入歌舞伎的世界。在宋朝,她们作为一类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群体,命运十分悲惨,值得同情。他为之悲愤,为之控诉那个由“正人君子”主导的社会。

《木兰花·虫娘举措皆温润》刻画了一位名为“虫娘”的悲剧命运,代表了这些为民族艺术文化做出贡献,但沦落骂名的女性。

虫娘举措皆温润,每到婆娑偏恃俊。香檀敲缓玉纤迟,画鼓声喧莲步紧。

贪为顾盼夸风韵,往往曲终情未尽。坐中年少暗消魂,争问青鸾家远近。

古人很早便用“虫”字来形容女性的美。而“虫”身份低贱,是自然界的“下等”物,却又是这么贴合“虫娘”的身份——艺高,志高,却为风尘。

整首词全为白描手法,但暗用众多典故。他用典不露迹,已然化境。“争问青鸾家远近”一句中,“青鸾”是凤凰中的一种,赤色为凤,青色为鸾。“坐中少年”把她当作天上的仙子了。虫娘没有理会,也不必理会。从“争”字可知,虫娘那自身以来的“恃俊”之傲。

词中对虫娘的刻画,可见柳永写词的不凡。以虚收实,从整体到特写,又引向遥深的境界。白描,更直接,更有丰富的力量。

读词,更是读人生;读词,更是读世俗的真真切切。

三个填词小锦囊,收好

15岁时,我第一次在书上读到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后,在旧书店买了一本他的《乐章集》。少有校注,也鲜有评析,我就凭感觉去读,去看。高中课本中,那首《雨霖铃》我品了很久,找了很多语文老师去论,去谈,我太喜欢了。《乐章集》上的《雨霖铃》那页,相较于其他页,旧的很。我还记得语文方老师的那句“读词啊,你肯定不能只看这个词,这个人也要多看看的”。读了柳永的词,我便在想柳永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可以和他对话,有很多问题想问他。

大学时,我慢慢了解辞格、韵律,自己也开始填词。填词前,我读完了《纳兰性德词·新释集评》。纳兰,是清朝婉约的尾;柳永,是宋朝婉约的头。

尝试了填词后,古代文学老师建议我看《诗经注析》,他说:“你要从诗看,从源头看,才能看出自己的缺失。”我恍然大悟,诗比词早百年,忽略了它,怎能填出一首好词?

大学期间,我不知填了多少词,有的是练的,有的是品的。填词抒发了情感,也大大提高了古代汉语的功底。

工作后,我依然爱写诗填词。我曾送给带的第一届八十位同学每人一首诗,以名字为主题,激发大家学诗、写诗的兴趣。

填词是积累的技法。若你想填词,有三个小锦囊:理解“平仄”之规,在日常读诗,读词中多去留意“平仄”的规律;运用“意象”之意,平时多多积累常见意象,充实自己的“素材库”;感悟“词牌”之情,每个词牌都有它独特的故事,可以在互联网中多多了解,填上适恰的情感。

填词会综合运用你的古文言知识,潜移默化中提升文言诗歌水平,提升文化素养。希望同学们都爱上诗词,爱上古代文人墨客的珍宝。

名师观察员出题

品读词作,写写感受

同学们可以根据所学的知识,来品读这些同学和老师写的词。在以下三首词中任选一首,写一写你对这首词的感受、理解,可以从描写、意象、情感、朗读、韵律等方面进行解读。

1 恹柳荡春江,残雁归鸿地。常有幽人独往来,草动鶗鴂憩。悠卧碎阳边,寂寞无人语。碧海云天不解情,点点痴求雨。

2 催泪春无主。故妖娆、愁长绸断,黛青移目。伤败伤酒无人理,何看伤人伤诉。又镜破、七旬寒暑。独看黄昏折梨柳,效颦间、午醉谁无数。叹落雪,临安处。

3 三月临安,莺歌未啭,芳菲颓然。独遗一枝红杜鹃,遥望故山。人生自是别恨远,抬望眼,离恨幽幽绵银汉。风声寒,日阑珊,状元登楼泣远山。远山远,寒窗寒,状元马上泪满鞍。何日功名湮沙岸?驰我千里故国还!

我们将挑选一批最佳答案,刊登在钱江晚报·成长读本上,想不想来试试?

投稿方式:关注微信公众号“升学宝”,进入底部菜单“阅鹿书院”,点击“投稿”后上传。

步骤一:

宋词豪放派代表人物有苏轼柳永(诗词大会名师观察员)(2)

步骤二:

宋词豪放派代表人物有苏轼柳永(诗词大会名师观察员)(3)

如果你热爱古诗词,如果你喜欢画画,还可以参加我们的活动——品诗中之意,绘画中之情。投稿方式同样需要关注微信公众号“升学宝”,进入底部菜单“阅鹿书院”,点击“投稿”后上传。

优秀作品将亮相“成长读本”,并有机会成为“浙江少年诗词大会”决赛现场的题目。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