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战场上首次出现了末敏弹的实战画面,据乌军方发布的作战视频,乌克兰军队首次使用了末敏弹攻击俄军的装甲目标。这也是俄乌战场上首次出现了末敏弹的身影。

俄罗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型号(6马赫穿甲弹从天而降)(1)

从乌军发布的视频研判,乌军的一枚末敏弹击毁了俄军的“铠甲”S1防空系统。从带有小型减速伞判断,这可能是德国的SMArt155型末敏弹,很显然是随着德国PZH2000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一起交付给乌克兰军队的。

此外,在乌军7月12日公布的作战视频中,又一次发现了末敏弹。俄军的一辆BMP步兵战车被乌军发射的末敏弹摧毁。从画面上末敏弹展开的减速旋翼来看,这应该是瑞典和法国合作研制的BONUS末敏弹,是从法国凯撒155毫米卡车炮上发射到。

俄罗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型号(6马赫穿甲弹从天而降)(2)

这样看,乌军同时拥有两种欧洲国家制造的末敏弹,这对于乌克兰军队的炮兵远程精确打击有很大帮助。

末敏弹又被称为末端敏感弹药,是一种能够在弹道末段对目标进行自主探测与攻击的特种子母弹药,主要用于攻击装甲车辆的顶部装甲,具有作战距离远、毁伤效果好、效费比高和发射后不管等优点。

俄罗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型号(6马赫穿甲弹从天而降)(3)

末敏弹可采用毫米波、红外被动敏感器,或激光辅助。末敏弹的攻击过程一般是这样的。当末敏弹飞抵目标上空后,延时引信启动抛射装置,依次抛出子弹。

随后减速伞、充气气囊减速器或减速旋翼展开,对子弹实施减速、定向,调整姿态。与此同时,微处理器、多模传感器、中央控制器等电子控制部开始充电。毫米波雷达开始测定子弹到地面的距离。

俄罗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型号(6马赫穿甲弹从天而降)(4)

红外或毫米波末端敏感器经过多次扫描确定目标正确无误后,中央控制器便发出攻击指令。弹药在空中爆炸后,战斗部在瞬时高温高压的作用下自锻成型,并对装甲目标进行攻顶式打击,很容易击穿防护脆弱的坦克炮塔顶部或发动机舱盖。

一枚大口径炮弹中,往往可装填2个末敏弹战斗部。一枚大口径远程火箭弹通常会装填5枚末敏弹。而一枚攻击机投掷的航空子母弹则可装填十几枚末敏弹。因此末敏弹非常适合对大规模装甲部队进行覆盖式攻击。

俄罗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型号(6马赫穿甲弹从天而降)(5)

德国SMArt155末敏弹主要由Pzh2000自行榴弹炮发射,最大射程为27公里。炮弹抵达目标上空后,抛出末敏弹子弹药,减速旋翼展开,末敏弹减速、定向和调整姿态。

瑞典和法国合作研制的BONUS末敏弹主要从法国凯撒155毫米卡车炮发射,没有采用减速伞,而是采用了减速旋翼构型,这种末敏弹的下降速度较快,难以被干扰,打击效率相对提升大。但由于旋翼结构下降速率过快,BONUS末敏弹的有效探测范围要比德国SMArt155末敏弹小一些。

俄罗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型号(6马赫穿甲弹从天而降)(6)

每一发155毫米炮弹可携带两枚末敏弹子弹药,采用红外 毫米波双模探测系统,主/被动毫米波敏感器可与战斗部药罩结合为一体。优点是可打击熄火冷车状态下的红外信号非常弱的坦克装甲车辆,命中率为53%。

SMArt155末敏弹和BONUS末敏弹都属于第二代双模末敏弹,在2002年~2005前后定型,其技术水平与中国现役的第二代双模末敏弹相当。现在,中国已经发展出了第三代末敏弹,采用了红外 毫米波 激光的三模敏感器,性能更先进。

俄罗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型号(6马赫穿甲弹从天而降)(7)

末敏弹通常会采用自锻破片的破甲弹战斗部,紫铜或金属钽药型罩的开口角度大于120度,战斗部在100米~50米的高度炸开,形成一根初速2000米/秒的自锻破片穿甲杵体,能打穿100毫米左右厚的坦克顶部装甲。这大概相当于中国59式主战坦克前装甲的厚度。

末敏弹的毫米波和红外末端敏感器探测到坦克以后,在几毫秒内就能完成目标识别、瞄准、起爆和打击等动作,瞬间完成,最短耗时不到1毫秒,而人类眨一下眼就要300毫秒。

俄罗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型号(6马赫穿甲弹从天而降)(8)

自锻破片也是一种破甲弹,是破甲弹(空心装药聚能战斗部)的一个变种。正常的空心装药破甲弹战斗部,也就是我们常见的RPG火箭弹,药型罩的锥角都小于90度,以45度角为最佳。而如果把聚能战斗部的药型罩锥角扩大,大于90度时,其形状就像是一个浅盘子,这时起爆的紫铜药型罩就不会形成聚能射流,而是被炸药的轰爆能力压缩为一个类似穿甲弹的杵体,初速可达2000米/以上。

由于自锻破片的初速非常高,甚至比当今最先进的坦克炮穿甲弹的初速还要高。所以在100米左右的近距离内,都无需考虑瞄准的提前量问题,可以由传感器直接引爆,是理想的非接触式战斗部。

俄罗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型号(6马赫穿甲弹从天而降)(9)

不过,由于末敏弹比较贵,打击孤立目标时会有浪费,成本太高了。末敏弹更适合打击大规模集群目标。末敏弹打固定目标时,实验数据的毁伤率大约为20%。在实战中打击移动中的装甲集群,能有10~15%的有效毁伤率,那就很厉害了。

末敏弹需要有一个先进高效的炮兵自动化指挥作战体系支持,要让火炮齐射时能打移动目标,能均匀分配目标,保证毁伤率。这就很考验一支军队的侦察指挥系统的能力。不然你就是有末敏弹也根本打不到一个快速推进的坦克纵队。

俄罗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型号(6马赫穿甲弹从天而降)(10)

因此要有效使用末敏弹,需要拥有非常先进作战体系,如果没有这个体系,那只能使用末敏弹进行零星的战斗,不足以影响战局。而乌克兰战场上不太容易碰到集群装甲目标。这是个大矛盾。乌克兰目前的武器装备和作战体系并不能够让末敏弹发挥出巨大的优势,即便北约援助了末敏弹也无济于事,乌军不具备支持末敏弹有效作战的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