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是哪几位(诸子百家诸子都是哪些人)(1)

……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始终。

……

诸子百家是哪几位(诸子百家诸子都是哪些人)(2)

写在前面的话

《三字经》是儒家的启蒙教材,讲完了儒家的经典著作,就该开始讲先秦诸子百家了。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诸子中的“五子”。

诸子百家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这句话讲的是:读过了儒家的经典著作,就开始读诸子百家,读的时候要抓住重点,记住其中的内容。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派别的总称,尤以儒道墨法名五家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诸子指的是中国先秦时期管子、老子、孔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学术思想的代表人物;百家指的是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学术流派的代表家。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

大家比较熟悉的“百家争鸣”这个词说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派间争芳斗艳,各显其能的局面。

儒家:创始人是孔子,代表人物还包括孟子、荀子等。主张“仁、义、礼、智、信”。

道家:创始人是老子,庄子继承发展了老子的思想。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

墨家: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崇尚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墨家的很多理论与儒家的理论是不同的。例如墨家所倡导的兼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相爱,而儒家倡导的仁爱则是有等次的爱。

名家:尤以擅长论辩著称。著名人物有邓析,惠施,公孙龙。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以法制为核心思想,主张以法治国。代表人物包括管子、商鞅、韩非。

故 事 分 享

墨家——止楚攻宋

一次楚国准备攻打宋国,请工匠鲁班制造攻城的云梯等器械。墨子听到消息后日夜兼程赶往楚国劝阻,抵达楚国国都郢都后,墨子先找到鲁班,说服他停止制造攻宋的武器,后鲁班引荐墨子见楚王。

墨子对楚王说:“现在有一个人,丢掉自己的彩饰马车,却想偷邻居的破车子;丢掉自己的华丽衣裳,却想偷邻居的粗布衣,这是个什么人呢?”楚王不假思索地答道“这个人一定是爱偷窃的人!”墨子趁机对楚王说:“楚国与宋国相比,不正如彩车与破车、锦绣与破衣。大王攻打宋国,不就是以大欺小么,如果一定要攻宋,会丧失道义,并且一定会失败。”楚王理屈辞穷,借鲁班已造好攻城器械为由,拒绝放弃攻宋的决定。

墨子说:“鲁班制造的攻城器械不是取胜的法宝。如果大王不信,就让我与他当面演习一下攻与守的战阵,看我如何破解它!”

楚王答应后,墨子就同鲁班演习各种攻守战阵。鲁班组织了多次进攻,结果都被墨子击破。随后,墨子说:“你即使杀了我,也无法取胜,因为我已经让我的大弟子禽滑厘带领了三百弟子去宋国,用墨家制造的器械帮助宋国守城!”这番话彻底打消了楚王攻宋的念头,楚王知道取胜无望,被迫放弃了攻打宋国的计划。

这就是著名的“止楚攻宋”的典故,充分体现出了墨家非攻的思想。

法家——商鞅变法

秦国秦孝公颁布求贤后,商鞅来到秦国,被秦孝公任命为左庶长,并委托他实行变法。为了能取得百姓的信任,商鞅在国都咸阳的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杆,声明说,谁能将这根木杆搬到北门去,便赏他十金,因为这件事儿太简单了,所以老百姓都不相信,也没有人去搬。这时,商鞅又宣布:“能搬到北门去的,赏五十金。”重赏之下出来了一个人,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把木杆从南门搬到了北门,搬完回来商鞅立刻赏给他五十金,说话非常算数。从此之后,秦国的百姓都知道左庶长商鞅说的话可信,这也为变法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的成功,使秦国的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从边陲小国到一统天下,成为七雄之首。

诸子百家是哪几位(诸子百家诸子都是哪些人)(3)

”五子“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三字经》重点提到了诸子中的五位,分别是荀子,扬子(扬雄),文中子(王通),老子和庄子。

01【荀子】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荀子虽是儒家的继承人,但是他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荀子非常重视教育,强调了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

《荀子·劝学篇》系统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认为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不可中断,强调了重视学习,积累知识的重要性。下面和大家分享其中的名句,共同赏析一下: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句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来源,认为在学习中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很多事情只有亲身经历了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要重视实践。

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学习贵在积累,要重视每一点的积累,才能有所成就。

02【扬子(扬雄)】

扬子(扬雄),西汉后期的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精通《易经》、《老子》。扬雄认为“经莫大于《易》,传莫大于《论语》”。所以他模仿《周易》写了《太玄》,又模仿《论语》写了《法言》。

扬雄在历史上颇有争议,司马光对他评价很高,认为他的文章简明而深奥。但朱熹却评价扬雄为“莽大夫”,说他是王莽的大夫,认为他是趋炎附势之人,由此否定了扬雄的人品。

扬雄的辞赋造诣很高,是继司马相如之后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年轻的时候,以司马相如的赋为本,写了很多辞赋,并在儒家传统文化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对后人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03【文中子(王通)】

文中子(王通),隋朝的教育家、思想家。传说王通15岁就开始教学活动,18岁的时候有“四方之志”“游历访学”,非常有学问。王通用了九年的时间著成《续六经》(《王氏六经》),包括《续诗》《续书》《礼论》《乐经》《易赞》《元经》。

王通潜心研究孔子思想,主张振兴儒学。在他死后,他的弟子为了纪念他,模仿孔子的门徒记《论语》的做法,编了《中说》(又叫《文中子说》)。这部书用讲授记录的形式,保存了王通讲课时的主要内容,以及他与弟子、友人和当时人的对话,虽在形式上仿效了《论语》,但在内容上有所创新,并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

04【老子】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与孔子为同一时代的人。老子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讲究不与人争。

老子的作品《道德经》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被誉为万经之王。

名句赏析: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最高境界人的德行,就像水一样,滋养万物而不与之争。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合抱的大树,是从幼芽发起;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土积累的;千里远行,也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

05【庄 子】

庄子,本名庄周,与孟子为同一时代的人,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

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其中记录了他和弟子的思想。《庄子》共分内外杂三篇,其中集中表现庄子思想的主要是三篇:《齐物论》《逍遥游》《养生主》。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形成了独特的庄周风格,他经常利用有趣的寓言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这其中重要的故事,也是接触到人生最根本问题的故事:

庄周梦蝶

出自《庄子·齐物论》。讲的是有一次庄子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在这个梦里,他能够深刻感受到蝴蝶所有的感受和要做的事情,并且忘记自己是一个人,可是等他一觉醒来后,发现自己不是蝴蝶而是庄子。究竟是庄子梦中变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中变为庄子,实在难以分辨。由此得出结论,此之谓物化。庄子借这个梦来比喻生死,认为生死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处境,应该要直面生死,顺应变化。

诸子百家是哪几位(诸子百家诸子都是哪些人)(4)

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希望你们喜欢。敬请期待接下来的精彩内容,我们不见不散哦。

往期精选:

三字经|解读《诗经》和《春秋》| 赏古典之美

《周礼》与《礼记》|看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六经都有哪些经典著作?为什么不是我们常说的四书五经?涨知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看孔子是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

更多文章请点击上方蓝字“国学童年”

喜欢就点个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