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的大唐盛世,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唐太宗的光辉。这位千古一帝手下,文有房谋杜断,武有二李争辉。很多人都认为唐太宗的成功,来自于他的知人善任,虚心纳谏。皇帝的头衔太过耀眼,麾下的文臣武将又过于杰出,让唐太宗自身不世出的文韬武略往往被人所忽略。

李世民继位前曾任天策上将(李世民23岁担任的)(1)

唐太宗李世民出身西凉,在马背上长大的他,一手骑射的功夫出神入化。大业十一年,李世民跟随隋朝大将云定兴在雁门关大破突厥,救出被围困的隋炀帝,一战成名。后来山西叛匪魏刀儿围攻太原,18岁的李世民率领轻骑冲入贼阵,一箭射中敌方主帅,大破群盗。李世民的横空出世,也让李渊大喜过望,最强之人已在阵中。

李世民继位前曾任天策上将(李世民23岁担任的)(2)

义宁元年,李渊晋阳起兵反隋,19岁的李世民被封为右领军大都督,掌管半数唐军,相当于集团军总司令。攻陷长安后,李世民也有了正式的官职“光禄大夫”,从二品,相当于副部长级别。这其实是个历史性的时刻,因为李世民当过唐朝二品官员,所以之后唐朝数百年内,再也没有官员超过二品。包括那位头衔一大堆的狄阁老狄仁杰,正三品的当朝宰辅。

李世民继位前曾任天策上将(李世民23岁担任的)(3)

之后的李世民一路高升,到了武德四年,他已经身兼秦王、太尉、尚书令、司徒等多重身份。总结一下就是,当时唐朝亲王、三公、宰相、百官之首都在由李世民担任。这样的待遇其实已经古今罕有。除了李渊和太子李建成在名义上地位高于李世民外,这位开国首功之臣其实已经成为了唐朝实权第一人。

李世民继位前曾任天策上将(李世民23岁担任的)(4)

但是也正是在这一年,李世民在虎牢关大破窦建德和王世充,赢下最关键的一战。因为已经封无可封,唐高祖李渊便别出心裁地新设置了一个官职“天策上将”,将其封给23岁的李世民。如果说让李世民自己选择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官职和头衔,除了“天可汗”,那一定就是“天策上将”,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棋。

李世民继位前曾任天策上将(李世民23岁担任的)(5)

“天策上将”一职到底有多牛?首先来看它的官阶。天策上将不是简简单单的当朝一品,它的职位在三公之上,是唐朝武将的最高官职。并且最重要的是,自秦朝设立三公以来,所有的一品大员,一般都是虚衔,或者有专门的监察和制约机构。而此时的李世民是拥有实权的百官之首,可以说是权倾朝野。

李世民继位前曾任天策上将(李世民23岁担任的)(6)

并且“天策上将”最强大的地方在于,它可以“自置官属”。在很多小说演义中,都会说某某名将出自于“秦王府”,其实这个说法并不恰当,应该说是“天策府”。天策上将掌管全国征讨,也就是全军总司令,并且可以自己选拔人才,设置官职。

李世民继位前曾任天策上将(李世民23岁担任的)(7)

举几个例子,天策府下最高官职是长史、司马,从三品。最低官职录事,正九品。这样健全的官吏制度,其实已经相当于一个小朝廷。正因如此,李世民大肆“分封百官”,组建了杜如晦、房玄龄、李靖、李勣等50余人的天策府势力。用现代的官职代入的话,只能说相似美国的两党制,李建成和李世民分别是两党党魁,竞争上岗,成王败寇。

李世民继位前曾任天策上将(李世民23岁担任的)(8)

“天策上将”让李世民可以名正言顺发展自己的势力,通过高官厚禄收买了人心,拥有了甚至强于太子李建成的势力。李渊这么做,其实也将李世民逼上了绝路,“天策上将”不仅仅是功高震主,而是毫无制约。李世民知道李建成继位后,自己不可能逃过一劫,所以玄武门之变只是历史的必然,“天策上将”就是唐朝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