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真正的太空之旅(南阳姑娘仝飞舟)(1)

志愿者唐永康、罗杰、吴世云、仝飞舟(左至右)出舱后致意

一次真正的太空之旅(南阳姑娘仝飞舟)(2)

仝飞舟

一次真正的太空之旅(南阳姑娘仝飞舟)(3)

仝飞舟和母亲在一起

阅读提示12月14日,备受国内外关注的“绿航星际”4人180天受控生态生保系统集成试验(“太空180”大科学试验)在深圳圆满收官。4名志愿者在密闭空间里自给自足地工作生活了180天。这是我们国家参与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受控生态保护试验,南阳姑娘仝飞舟是4名志愿者中唯一一名女性。当看到仝飞舟从密闭舱中走出来,电视机前的南阳人都由衷地感到自豪!

走出密闭舱,仝飞舟与专程从家乡南阳赶来看望她的母亲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她给了母亲半年来的殷切期待以最踏实和安心的拥抱,母亲则在女儿的耳边轻声说道:“付出终有回报,祝贺你凯旋归来!”

关于“太空180”:圆满完成此试验

仝飞舟,土生土长的南阳姑娘,毕业于中国体育大学,后加入中国航天队伍,曾作为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的体质训练员,护送刘洋登上太空。作为中国航天员中心的一名科研人员,她一直为祖国的航天事业默默奉献着。

在过去的180天里,仝飞舟和其他志愿者圆满完成了各项科研试验任务。平台14个子系统运行可靠,实现了5类25个品种植物的茁壮生长,及两大学科1700余项数据的连续采集,获取了大量详实可靠的试验数据和重要声像资料。

“我觉得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体验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没有体验就不知道它的艰辛;没有艰辛,就不知道它的快乐;没有快乐,就不会有感悟。”仝飞舟对记者说,这次试验经历,为她今后从事太空事业积累了不可多得的经验和宝贵财富。

关于舱内生活:饮食靠自给自足

过去的180天,志愿者们在占地370平方米、总容积1049立方米的密闭舱内生活。在舱内究竟怎么生活?他们是农夫,每天都精心照料自种的粮食和蔬菜;他们是厨师,每天自己动手烹制美味佳肴;他们是火星人,模拟着未来人类飞往火星的生活和工作。

“封闭的180天里,我连平时最爱吃的鸡蛋都没见过。”仝飞舟说,在舱内吃的面粉和新鲜蔬菜,都是自种自采,没有外来补给。

仝飞舟告诉记者,他们还曾“孕育”了一个小生命呢!“太空180”试验运行到第80天时,参与试验的大麦虫出生了。大麦虫是近年我国从东南亚国家引进的一种生物,营养价值远远超出幼体蟋蟀和黄粉虫。它不仅作为美食丰富志愿者们的饮食结构,为他们提供优质蛋白,还在太空旅行中参与系统物质循环,处理植物不可食废物。

那么,它好不好吃呢?仝飞舟说,大麦虫虽然长得不怎么好看,但确实比想象得可口多了。

关于“巡天太极”:天地同步展神功

志愿者们既是舱内生活的执行者,也是试验的一部分。为了保持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体育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常规的跑步机、自行车之外,仝飞舟还专门参与设计了一套自创中国功夫“巡天太极”。上个月,神舟十一号飞船航天员陈冬在天宫二号执行任务期间,曾与仝飞舟天地同步打的太极拳也是这套中华神功。这套拳是为探索在太空失重条件下,航天员中长期在轨驻留可执行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训练方法。可别小看这套功夫,它可是集中华太极五大门派之所长,分天、地两套,各十八式打法。2012年6月26日,执行神九任务的刘洋在天宫一号上首次展示了这套太极拳。

“这套太极拳主要是针对航天员的任务设计的,动作不受空间限制,以基本功练习为主,历经神州九号、神州十号、神州十一号航天员在太空失重条件下进行动作尝试和验证。在这次的密闭试验中,进行了太极拳对人体的生理心理方面的试验和验证工作。这些数据以后都会使用到航天员的训练工作当中。”仝飞舟表示。

180天的试验,仝飞舟等志愿者不仅经受了密闭空间带来的生理、心理上的巨大挑战,还按计划完成了繁重的科学试验。他们不畏艰难、勇于挑战,忠实地履行了自己的使命,为国家和科学研究交出了一份圆满的答卷。出舱后,他们还将接受1个月的医学检查。

提及家乡南阳,仝飞舟希望通过媒体对父老乡亲说:“南阳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感谢母校和老师们对我的栽培,也非常感谢家乡的父老乡亲对我的关注和支持,我会继续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好,为祖国的航天事业以及航天研究作出更大的贡献!”(晨报王雪 皮中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