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标修订:义务教育新课标来了(1)

近日,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发布,对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等内容作了调整。方案强调素养导向,提到“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注重“幼小衔接”等,新标准将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

新的义务教育课程修订自2019年启动,历时3年。徐州市鼓楼区教育局党委委员、徐州市民主教育集团总校校长周娅表示,课程标准的初衷是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把教育的目标从知识转到人身上来,让儿童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就是我们常说的除了关注学习成绩之外,有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就是要让孩子有时间锻炼、有地方劳动、有机会发展艺术特长,让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都能得到发展的人,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会交往、善合作,能够学会怎样去面对困难、解决实际问题,这些素养才是将来走上社会所需要的必备技能。”

义务教育课标修订:义务教育新课标来了(2)

义务教育课标修订:义务教育新课标来了(3)

南京市南湖第三小学副校长夏敬球说,新课标最大的特点就是回归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 “目标很明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我觉得这是回答三个‘培养’。乐学善学,勤于思考,乐于提问敢于质疑,学会在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夏敬球说。

新方案优化了课程设置,整合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九年一体化设计;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开设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将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扬州市小学综合实践学科带头人、扬州市汶河小学郭舟老师认为,新方案突出课程连贯性。“九年连贯起来,进行科学的设置,课程设置更有梯度。比如科学,按照小学加初中九年设置内容,梯度化、螺旋式上升,中间就没有脱节,也不会有过分重复的地方。”

义务教育课标修订:义务教育新课标来了(4)

义务教育课标修订:义务教育新课标来了(5)

新方案提出要“跨学科实践”。目前江苏省不少学校尝试学科融合,以南京市长江路小学为例,去年秋季起,学校启动“学科 ”教学,多门学科,多位老师通过跨学科实践,让课堂回归生活实践,打开学习方式。南京市长江路小学总支部书记郭冬霞说:“我们设计了13类‘学科 ’活动,比如科学和数学,研究“怎么滚得远”,科学组实验研究,数学组数据计算研究融合起来,两位老师带着孩子们去研究。语文和音乐、美术,在学生们积极参加学校的兰亭诗会诗歌创作活动,美术老师指导他们如何把诗变成画,音乐老师编曲。课后我们采访孩子们,他们说印象太深刻,课程非常有趣。”

义务教育课标修订:义务教育新课标来了(6)

随着长江路小学“学科 ”活动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老师加入了这场课堂教学的改革。科学组和德法组的老师们进行了一场主题为《这里是中国》的“学科 ”课堂教学研究。科学组张华老师通过一段风光视频来聚焦地理环境,激发同学们的研究热情,引出《这里是中国》的研究主题。同学们分别围绕“中国在哪里”“中国什么样”两个问题进行小组式学习:借助地球仪来了解中国的世界地理位置,借助中国地形图来了解我国陆地上的高原、平原、盆地等地形地貌,并发现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变化。接着,德法组的许成琦老师带领孩子们学习地理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从水稻、茶叶、小麦的种植区域看我国南北的差异。通过研学单在小组内展开了探讨和汇报,孩子们从“衣、食、住、行”这几个方面分别入手,了解了地理环境不同,人们的生活也有很大不同,要学会尊重不同的风俗习惯。在分享中,孩子们自然而然产生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学校校长周卫东说,“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给老师和学生都带来了新的挑战,老师们在尝试中能找到教学的新样态,从单科教学走向学科融合,和孩子们一起奔向更好的教育远方。

义务教育课标修订:义务教育新课标来了(7)

同时,新标准更加注重各学段衔接。“幼小衔接”,提出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小升初衔接”,要求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郭冬霞说:“幼儿园、小学、中学,包括大学,我们育人目标是一致的。要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带地走的习惯,这些才是我们课程提供给他的素养。”

义务教育课标修订:义务教育新课标来了(8)

目前,江苏省各个学校都在学习研究新方案。宿迁市豫新小学将加强教师培训,要求每位任课老师针对新课标制定一份教学计划。学校副校长盛颀说:“优化我校的课程设置,注重幼小衔接,加强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开展综合性、跨学科学习,合理安排不同学段的内容,体现学科的连续性和进阶性;同时要关注的是艺术课程,学生至少要掌握一到两项的艺术特长,举办艺术周、体育节,推广好的经验,提出新的要求,使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淮安生态文旅区实验小学则与幼儿园建立学习共同体,组织教师分享课例,双向学习。学校教务处副主任汪媛媛说:“在一年级阶段性开展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活动性为一体的‘五育’游园活动,录制启蒙系列课如‘邀你游校园’‘教你学礼仪’‘陪你共成长’,在视频与多媒体的帮助下,科学指导一年级新生入学,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徐州市民主教育集团总校校长周娅表示,新标准对老师提出更高要求。“创新的教研方式,原来是学科老师进行教研,根据现在的要求,我们会更多地跨学科、多学科的老师,共同来研讨。增加农技的信息技术,专职教师的比例和人数,以满足咱们新设的课程需要。标准中提到了幼升小、小升初,增加一些专项研究,更好地承接一二年级的活动化、游戏化的这种需要。”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沈杨 徐州台 扬州台 宿迁台 淮安台 通讯员/赵昌竹 编辑/国正)

【投稿、区域合作请邮件 信息新报 3469887933#qq24小时内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