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时期,居家圈养,实在闷的难受,昨天翻看头条,看到范曾大师在这个举国危难,万众一心,共渡难关的紧要关头,书写了几副书法力作,来为我们的白衣天使以及全国人民鼓劲,加油,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在此之前,范曾大师也火了一把,2019年底在荣宝斋举办的书画展上,书法一平尺售价20万,迅速被抢购一空,不得不说,范大师的作品确实具有市场号召力。

这个其实没什么,书法的艺术价值跟它的价格没绝对的关系,话虽如此,道理大家都懂,但是敬佩,羡慕,嫉妒之情,亦不可免,不得不说,金钱的魅力太强大了。我有时候做梦都在想,我的字要是一平尺能卖五块钱,我得美成啥样,头上还不得长个角出来?可谓,穷人乍富,乐大了,范进中举,乐疯了。

对于范大师的书法,网上有许多人都很困惑,赞声不绝,同时也骂声一片,大家说来说去,只是在表明态度,好,怎么好,坏,怎么坏,没有人细说,我今天就借着范大师这几副新作,具体谈谈我的愚见。

范曾评价自己的书画(范曾的字不入流)(1)


范曾早年的字我感觉师法郭沫若为多,后来在郭沫若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变化过来。简单讲,他的字经历了两个阶段,一个是在保留郭沫若一些线形的基础上,把笔画写的疙疙瘩瘩。郭沫若的线形,顿笔很有特色,范曾把这个特点夸张了,繁复了,以至于此。这么写的缺点在于为疙瘩而疙瘩,赘肉一样,一嘟噜一嘟噜的,不美观也没道理,不能说明问题。另一个阶段,就是现在的风格,逐渐减少了多余的疙瘩,笔画变得舒展起来。

我先说一下李敖对范曾书法的评价,然后再谈我的看法。

李敖专门写文章评价过范曾,题目就叫《评范曾》,他在文中说:“他的画,乍看不错,但看多了,千篇一律。他的字,做作讨厌,帐房的毛笔字而已”。

范曾评价自己的书画(范曾的字不入流)(2)


对于范曾书画的评价,李敖的说法基本上没毛病,也可以说直指要害,范曾的画不错,不过我说的不是他的形体构图,我指的是他的笔墨。我从赵忠祥发的图片上,看到他家里范曾绘画的一个角,就几根线条,我就感觉笔墨是活的。笔墨有神,这很厉害,说明范曾笔力了得。

李敖说范曾的字做作,确是不刊之论。那么借着李敖的话头,我具体谈谈我对范大师书法的感受。

整体上讲,范曾的字不入流,楷行杂糅,生拼硬凑,既不沉着,也不飞动——细笔画纤弱,不实在,笔墨不入纸,浮在上面,根本不得书法真意。换句话说,他不是在写字,而是在安排字,为了突出个人风格,为了能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刻意在安排笔画,结体。属于耍小聪明,妄自造作。

除了篆书,我没有见过范大师的临作,我感觉他对于经典书法的笔法缺乏深入的研究与细致的临摹,而是在不违反字结构的情况下,想当然的去安排笔画,把笔画当成了装饰品,衣服,只要骨架立得住,能不能异于旁人,全看自己如何装扮。

范曾评价自己的书画(范曾的字不入流)(3)


这可能跟他从事绘画有关,以为书法跟绘画差不多,先结构布局,后敷彩上色。

书法跟绘画完全是两回事,绘画是靠笔墨去表现物像,书法的笔墨就是它自己。书法的核心在于它有时间性,有节奏,有韵律,是凝固的音乐。说的通俗一点,书法是写出来的,不是画出来的,就拿笔画有疙瘩来说,书法上的颤笔是笔在颤抖的状态下写出来的,不是一顿一顿顿出来的。

下面具体到昨天的几副字,我在进一步说明一下。

我们先看战胜的战,右半部分的斜钩,一个是笔力软,一个是有弯曲。斜钩不是不能有弯曲,而是要有一种韵律感,帖学的笔画,如何评判好坏?有一点很关键,就是你的弧度变化,粗细变化有没有韵感,是不是流线形,换句话说,是不是过度自然。跟女人的体型是一样,标准体型是一种曲线美,比如小腿,由细到粗又由粗到细,过度柔和,自然,如果突然鼓起来了,就不自然了,就没有流动感了。包括范曾写的心字底,弧形妄自扭曲,没有一点美感。

范曾评价自己的书画(范曾的字不入流)(4)


战胜的胜字的月旁也是这个问题,竖钩突然弯曲,但是显得呆滞,胜字最后一笔反捺也是,后面突然鼓起一块,除了让人感到做作,不说明任何问题。

下面通过镇静二字,说一下范曾书法笔画的呼应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是由于楷行笔画杂糅造成的,或者说是他为了突出风格,故意如此的。镇字真旁起头,横画写完笔势带上去了,但是它写撇的时候,用一个类似楷书的笔法,或者是把代笔轻入纸,完全埋到了笔画里面,并没有很好的表现出来呼应关系,这样就让横画上挑的代笔感觉很孤立,而且代笔也写的过粗,这么粗的代笔上去,居然没有反应,实在不符合笔势的游走,出入。

范曾评价自己的书画(范曾的字不入流)(5)


静字右半部分的问题是行书笔突然来一个楷书的顿折,破坏了书写节奏,而且他的肩膀处的顿笔,多不合规矩,要么是如镇字那样,横划往上一顶,在顿下来出个大疙瘩,跟骨头错位了一样,要么顿笔位置太低,往下耷拉。书法上面顿折的地方要格外留意,不能耸肩,不能错位,也不能吊膀,这些都是毛病,跟人的肩膀一样,关节位置安排不到位,看着就不舒服。

左半部分三横的连笔,暴露了他在排叠笔画连接上的一个问题,他这种连接写法,行书上几乎没有,第二笔横画牵丝出来,不论下一个笔画写的粗还是细,一般都是逆入,方起,会有一个顶锋的动作,但是他这种连接笔画,都是露锋,圆接,不注意笔势的自然连贯,不遵从书法书写节奏,这两点是他书法不入流的一个主要原因,书法上一些基本的共性都不存在。

除了笔画,范曾书法的结体过于松散,我说的松散,不是说他的字结字不稳,而是笔画细瘦,字形宽博,导致字内空间宽阔,给人感觉上比较松散,这一点他似乎故意反其道而行之,书法历来讲究小字宽结,大字紧结,他却要反过来,这样结字带来的毛病,排在一起会明显看出来,就是乱,花。

范曾评价自己的书画(范曾的字不入流)(6)


最后说一下范曾对书法的自我评价,范曾自评其书法用了两句诗: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这个该怎么理解?其实范曾通过这两句诗想说他的字的风格:清新,俊逸。

范曾评价自己的书画(范曾的字不入流)(7)


清新,说实话,乍一看有一点,比较爽朗明快,但是实质是装嫩。俊逸,具体到笔画,指的是笔画爽利飞动,说实话,个别笔画有这种感觉,比如捺画,或者竖弯钩,不论是线形还是弧势,都有一种流畅的美感,比如挑钩,撇尖,确实写的劲健锋利,神采耀耀。但是大部分笔画是大头娃娃,充不的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