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简称“浙”,省会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安徽、江西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浙江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被称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浙江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与江苏、安徽、上海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

浙江最早城市名(从浙A到浙L浙江各地市名称由来及历史沿革简要)(1)

浙A:杭州市

杭州,简称“杭”,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和金融中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长三角宁杭生态经济带节点城市、新一线城市。杭州曾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因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杭州人文古迹众多,西湖及其周边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其中主要代表性的独特文化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以及流传下来的许多故事传说成为杭州文化代表。

浙江最早城市名(从浙A到浙L浙江各地市名称由来及历史沿革简要)(2)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钱唐郡置杭州,初治余杭。《太平寰宇记》:“(州)在余杭县,盖因其县以立名。”为杭州一名之始。十年移州治于钱唐县,大业三年(607年)改杭州为余杭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杭州,天宝元年(742年)又改余杭郡,乾元元年(758年)再改杭州。五代为吴越都城,称西府。梁龙德二年(922年)分钱塘(唐避国号讳,改钱唐为钱塘)置钱江县,两县同城而治,并为州治。南宋以杭州为都城,升杭州为临安府,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临安府为杭州路,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改杭州府,明、清仍为杭州府。1914年置钱塘道,并钱塘、仁和为杭县,钱塘道尹驻杭县,并为浙江省会。1927年废道置杭州市,由省直辖。1949年杭州市仍为省辖市(地级)和省会,1994年,杭州升格为副省级城市。

浙B:宁波市

宁波,简称甬,浙江省辖市,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有制订地方性法规权限的较大的市,地处东南沿海,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东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北濒杭州湾,西接绍兴市的嵊州、新昌、上虞,南临三门湾,并与台州的三门、天台相连。是首批沿海开放城市,长三角五大区域中心之一,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中国著名的院士之乡。 宁波文化属吴越文化,宁波人属江浙民系使用吴语。宁波人文积淀丰厚,历史文化悠久,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兼海港城市,是中国大运河南端出海口、“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始发港,宁波港被国际港航界权威杂志——英国《集装箱国际》评为“世界五佳港口”。

浙江最早城市名(从浙A到浙L浙江各地市名称由来及历史沿革简要)(3)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为避明国号讳,取“海定则波宁”之义,改明州府为宁波府。清因之。1912年废府存县。1914年置会稽道。1927年直属浙江省,同年7月曾设宁波市。1931年初废。1949年置宁波市(省辖)和宁波专区(1973年改地区)。1983年撤宁波地区,设地级宁波市,1994年,宁波升格为副省级城市。

浙C:温州市

温州,简称“温”或“瓯”,浙江省地级市,浙江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浙江东南部、瓯江下游南岸,东濒东海、南毗福建、西及西北部与丽水市相连、北和东北部与台州市接壤。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发地区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改革开放初期,以"南有吴川,北有温州"享誉全国。温州文化属瓯越文化,温州人属江浙民系使用吴语。温州是中国数学家的摇篮、中国南戏的故乡、中国海鲜鸡蛋之乡,温州人被国人称之为东方犹太人。温州方言也被评为中国最难懂方言之一。

浙江最早城市名(从浙A到浙L浙江各地市名称由来及历史沿革简要)(4)

唐上元二年(675年)置温州,《太平寰宇记》:温州“以温峤岭为名。”《寰宇通志》温州府:“以其地自温峤以南恒温少寒,故名。”天宝元年(742年)改永嘉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温州。南宋升瑞安府,元改温州路,明、清复为温州府。1912年废府存县,1914年置瓯海道,1927年直属浙江省。1949年城区设地级温州市,为浙江省辖市。

浙D:绍兴市

绍兴,简称“越”,古称越州,浙江省地级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浙江省中北部、杭州湾南岸,东连宁波市,南临台州市和金华市,西接杭州市,北隔钱塘江与嘉兴市相望,是长三角城市群重要城市、环杭州湾大湾区核心城市、杭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绍兴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绍兴素称“文物之邦、鱼米之乡”。

浙江最早城市名(从浙A到浙L浙江各地市名称由来及历史沿革简要)(5)

绍兴古称越州,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赵高宗驻跸越州,次年为绍兴元年,并以年号为名升越州为绍兴府。元为绍兴路。明、清为绍兴府。1912年废府为绍兴县。1914年属会稽道,1927年直属浙江省。1949年为绍兴专区。1950年析绍兴县城区置绍兴市,属绍兴专区。1952年撤绍兴专区,绍兴市为省辖(地级)。1953年属宁波专区,1964年恢复绍兴专区。1962年绍兴市并入绍兴县,1973年改绍兴地区。1979年复置绍兴市,属绍兴地区。1981年绍兴县并入绍兴市。1983年撤销绍兴地区,改为地级绍兴市,为浙江省辖市。

浙E:湖州市

湖州,浙江省地级市,地处浙江省北部,东邻嘉兴,南接杭州,西依天目山,北濒太湖,与无锡、苏州隔湖相望。湖州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建制始于战国,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如莫干山、南浔古镇等。湖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近代湖商的发源地。

浙江最早城市名(从浙A到浙L浙江各地市名称由来及历史沿革简要)(6)

隋置湖州,以地濒太湖得名,湖州一名始于此。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改湖州为安吉州,元改湖州路,明、清为湖州府。1912年废府,1914年属钱塘道,1927年直属浙江省。1949年于吴兴县城区设湖州市。1960年嘉兴专区(1970年改地区)移驻湖州市,1962年撤销湖州市并入吴兴县。1979年复置湖州市。1981年吴兴县并入湖州市。1983年嘉兴地区撤销,湖州市改为地级市,为浙江省辖市。

浙F:嘉兴市

嘉兴,别称禾城,浙江省地级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地,处江河湖海交会之位,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是长三角城市群、上海大都市圈重要城市、浙江大湾区核心城市、杭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嘉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美誉。嘉兴自然风光以潮、湖、河、海并存驰誉江南,拥有南湖、乌镇、西塘三个5A级景区,以及盐官(钱江潮)、南北湖、绮园、月河历史街区、梅花洲、九龙山、东湖、莫氏庄园、茅盾故居、徐志摩故居等著名景点,构成江南水乡特色。中共一大在嘉兴胜利闭幕,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成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革命纪念地。

浙江最早城市名(从浙A到浙L浙江各地市名称由来及历史沿革简要)(7)

嘉兴在三国以前称为由拳,三国时属吴。公元231年,由拳发现水稻长势茂盛,孙权以为祥瑞之兆,因改由拳为禾兴。公元242年,因太子孙登战死,立新太子孙和,为避太子名讳,又改禾兴为嘉兴,嘉兴的由来即渊源于此。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为嘉兴府。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嘉兴路。明、清复为嘉兴府。1913年废府属钱塘道,1927年直属浙江省。1949年于嘉兴县城区置嘉兴市,并置嘉兴专区,1950年撤市并入县,1951年市、县分置,1962年复撤市并入县,1979年再次分置。1981年县并入市。1983年嘉兴地区撤销,嘉兴市升为地级市,为浙江省辖市。

浙G:金华市

金华,古称婺州,浙江省地级市,位于浙江省中部,东邻台州,南毗丽水,西连衢州,北接绍兴、杭州。金华史称“小邹鲁”,素有“历史文化之邦、名人荟萃之地、文风鼎盛之城、山清水秀之乡”的美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后学得先贤之风范,世代相传而名人辈出,有文坛巨匠、丹青大师、爱国志士、民族英雄、专家学者。

浙江最早城市名(从浙A到浙L浙江各地市名称由来及历史沿革简要)(8)

金华因“地处金星与婺女两星争华之处”而得名,简称金,又称婺州。自三国吴元宝鼎元年(266)始设东阳郡建置以来,具有1800多年的灿烂文化。历史上设郡、州、路、府、道。1949年金华解放,设立浙江省第八行政区――金华专区,1962年金华市撤销,并入金华县,1973年改金华专区为金华地区。1979年复置金华市。1981年撤销金华县,并入金华市。1985年撤销金华地区,金华市升为地级市,为浙江省辖市。

浙H:衢州市

衢州,浙江省地级市,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南接福建南平,西连江西上饶、景德镇,北邻安徽黄山,东与省内金华、丽水、杭州三市相交。衢州旅游资源丰富,有“神奇山水,名城衢州”之称。境内江郎山、烂柯山、龙游石窟等150多处景点。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浙江最早城市名(从浙A到浙L浙江各地市名称由来及历史沿革简要)(9)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衢州,《元和志》卷26:衢州“以州有三衢山,因取为名”。天宝元年(742年)改信安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衢州,元为衢州路,明、清为衢州府。1912年府废,1914年置金华道,1927年直属浙江省。1949年析衢县城区置衢州市,又置衢州专区。1950年省衢州市并入衢县。1954年衢州专区并入金华专区。1979年复置衢州市,属金华地区,1985年撤销金华地区,衢州市改为地级市,为浙江省辖市。

浙J:台州市

台州,浙江省地级市,地处浙江中部沿海,东濒东海,北靠绍兴市、宁波市,南邻温州市,西与金华市和丽水市毗邻,依山面海,是江南水乡,水穿城过。历史上台州“河网密布、港汊交纵”,水乡风韵不亚于苏杭,有“走遍苏杭、不如温黄”之说。台州素以佛宗道源享誉海内外,是佛教天台宗和道教南宗的发祥地。天台山以其深邃的文化内涵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和合文化”。台州是浙江“七山一水两分田”的缩影,是山、海、水和谐的生态福地。

浙江最早城市名(从浙A到浙L浙江各地市名称由来及历史沿革简要)(10)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置台州,《元和志》卷26台州:“盖因天台山为名。”天宝元年(742)改临海郡,乾元元年(758)复改台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台州路,明洪武初改台州府,清因之。1912年废。1949年置台州专区,1973年置台州地区,1994年改为地级台州市,为浙江省辖市。

浙K:丽水市

丽水,古称处州,浙江省辖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丽水被誉为“浙江绿谷”,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573座,龙泉市凤阳山黄茅尖海拔1929米,庆元县百山祖海拔1856.7米,分别为浙江省第一、第二高峰。丽水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地级市第一个民间艺术之乡,历史文化遗存丰富。蜚声中外的龙泉青瓷、龙泉宝剑、青田石雕被誉为“丽水三宝”。丽水人属江浙民系使用吴语,丽水文化属吴越文化。

浙江最早城市名(从浙A到浙L浙江各地市名称由来及历史沿革简要)(11)

丽水古名处州。《名胜志》记载,“隋开皇九年,处士星见于分野,因置处州。”唐武德四年(621年)置丽水县,以好溪古名丽水得名。武德八年并入括苍县,属括州。大历十四年(779年)避德宗李适(kuò)讳改括州为处州,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处州路,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改安南府,寻改处州府。清因之。1914年废府属瓯海道,1927年直属浙江省。1949年置丽水专区,1952年撤销,1963年复设,1973年改专区为地区。1986年改丽水县为丽水市(县级)。2000年丽水地区和县级丽水市撤销,改设地级丽水市,为浙江省辖市。

浙L:舟山市

舟山市,浙江省地级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杭州湾外海域舟山群岛上。是中国唯一以数千计岛屿组成的市。背靠上海、杭州、宁波等大中城市和长江三角洲等辽阔腹地,面向太平洋,具有较强的地缘优势,如果把长江比作跃向东海的一条巨龙,把上海比作龙首,舟山就是龙首上那颗璀璨的龙珠。舟山是长江流域和长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海上门户和通道,与亚太新兴港口城市呈扇形辐射之势,境内拥有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大宗商品交易管理与监督中心。舟山是我国著名的渔场和海洋渔业的重要基地。素有“祖国渔都”之美誉。

浙江最早城市名(从浙A到浙L浙江各地市名称由来及历史沿革简要)(12)

​舟山由舟山岛得名。舟山岛,元《大德昌国州志》卷4:“以舟之所聚,故名舟山。”《方舆纪要》卷92宁波府定海县:舟山在“县东北二百里海中。一名观山。在昌国故城南。状如覆舟。嘉靖四十二年降海贼汪直于此”。1953年析定海县为定海、普陀、岱山三县,连同自江苏省划归的嵊泗县置舟山专区。1958年合定海、普陀、岱山、嵊泗县为舟山县,1960年撤销舟山专区,1962年6月复置,1973年舟山专区改地区,1987年舟山地区撤销改设地级舟山市,为浙江省辖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