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中国的的历史上,在春秋时期曾经百家齐放,涌现了一批精采艳艳、才智超群的人物,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被誉为“东方兵学的鼻祖”的孙武。

孙武练兵的故事(春秋人物志:兵圣孙武)(1)

↑孙武画像

在春秋末期的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孙武在此出生,其父名为孙凭,他们的祖上曾是齐国的贵族,当过“上大夫”一职。

公元前532年,齐国发生内乱,孙武为避祸事也为钻研兵法,于是毅然到了南方的吴国。在此隐居避世,决定将所思所想写成一本书,这就是后世中著名的《孙子兵法》。

孙武练兵的故事(春秋人物志:兵圣孙武)(2)

↑孙子兵法

孙武在写成了《孙子兵法》后,他自然极为高兴,可为检验兵法实战的结果,又必须要亲自上战场才行。他久居吴国,看出吴王想西进伐楚的预谋,并结识了一位知已伍子胥,让其向吴王阖闾引见自己,在这其间还发生了一段有趣“七荐孙子”的故事。

最后孙武自然成功的见到了吴王,他们二人仿佛一见如故,相谈甚欢,阖闾任命孙武为吴将,两人在一起经常讨论军事甚至政治问题,吴王每次都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孙武练兵的故事(春秋人物志:兵圣孙武)(3)

↑吴王阖闾画像

公元前508年,吴王终于决定灭楚,他采用孙武的计略,在短短十几天的工夫,便率领吴军攻入楚国的都城郢。

而之后孙武可谓是一战成名,不久吴王阖闾去世,夫差继位,孙武则继续辅佐这位新任吴王。

孙武练兵的故事(春秋人物志:兵圣孙武)(4)

↑吴王夫差画像

夫差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君王,更是在孙武和伍子胥的共同辅佐之下,将之前耗损的吴国实力彻底恢复。

直到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率军攻吴,但在孙武的排兵布阵下,连吃几场大败仗,最后只能屈辱求和,吴国再次大胜。

孙武练兵的故事(春秋人物志:兵圣孙武)(5)

↑孙武墓图片

孙武五十多岁的时候,至交好友伍子胥被杀,转而隐居,专心修订其兵法著作。不久之后他可能因忧国忧民和郁郁不得志而去世了,他的卒年当在公元前480年。从退隐到寿终,孙武一直没有离开吴国,死后则葬于吴都郊外。

《孙子兵法》强调战争的胜负不取决于鬼神,而是与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外交努力、军事实力、自然条件诸因素有联系,预测战争胜负主要就是分析以上这些条件如何。他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强调在战争中应积极创造条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促成对立面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

要知道历史上从来不缺乏精采艳艳的人物,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令孙武被奉为“兵圣”呢?

其实是因为孙武在军事兵法上的卓越认知,让他得以同“孔子”“老子”的思想地位相同,这才是真正的原因!他著作的《孙子兵法》更是被后世的诸多名将奉为“兵学圣典”。

而他本人,自然也被奉为“兵家至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