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通常用车祸来比喻:造成车祸的可能原因很多,但是结果都一样是车祸。鲸鱼搁浅的案例中,大约只有50%鉴定得出原因,其中有些原因很明显,例如遭船只撞击会造成特有的骨折与伤痕;而在美国东北部,暴风雨过后,则常见到肺炎或外伤等。还有别种外伤也很常见,成因包括鲨鱼的攻击,或什至同类的攻击。而人类带来的污染物与自然形成的毒素,如藻类产生的神经毒素,也都可能与大量搁浅有关。磁场异常与海啸也被认为可能是原因之一。
有一些格外引人兴趣的案例,则来自疾病与鲸鱼本身的状况。比起人类与饲养的动物,鲸鱼身上有更为严重的寄生虫与病变;生物有这种状况还可以存活如此之久,实在令人惊讶。
近来,军事用的声纳确实造成一些喙鲸(beaked whale)搁浅事件,但并没有证据支持所有鲸类都会被声纳影响。有趣的是,似乎只有喙鲸在少数地区受到声纳的影响,而这至少带来了解决特定问题的希望。
有些案例则没有简单明了的答案。现在借助于人类医学上常用的诊断技术,例如电脑断层(CT)与磁共振造影(MRI)扫描或分子研究等,已经开始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原因。
鲸鱼搁浅可以回溯到亚里斯多德的时代,这暗示搁浅有很大的程度是自然现象。而这也引发一个问题:如果你坚持把鲸鱼送回海里,是否反而对鲸鱼族群有害?如果这条鲸鱼生了病,会对整个族群造成什么影响?我并不是在提倡即使做得到也不要把鲸鱼送回海中,但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该怎么做?
另一方面,如果人类活动促成了搁浅事件,我们也不能轻忽──如此才能在污染物、船运路线与噪音方面做出决策。对于岌岌可危的族群,例如只剩下不到400头的北露脊鲸(northern right whale),我们是否因某些理由加速了它们的健康恶化?搁浅事件的报告确实增加了,而有人正在设法了解,究竟是搁浅状况确实变多,或者只是某些地区的报告数量变多而已。
有时候,不论搁浅的原因为何,唯一的选择只有让鲸鱼安乐死。5月时在南非开普敦附近被冲上岸的伪虎鲸(false killer whale)就是一例,使得送鲸鱼回海洋的努力遇到挑战。试着想像在冬天的气候条件下,把它们送回海中有多么困难。鲸鱼体型虽大,从某些方面来说却十分脆弱。例如,万一在搬运过程中,水或沙子跑进喷水孔里,效果就像把水喷进你的鼻孔一样。如果真的把它送回水中,它也游走了,却变得衰弱、又回到岸边两三次,就必须要审慎判断它到底是能继续存活,或者只是增加痛苦;如果是后者,最好让兽医以人道方式结束它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