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经人的日记谁写(正经人就该写日记)(1)

“正经人谁写日记啊”,这是一个流行于当下互联网的梗,来自于姜文导演的电影《邪不压正》。加之抗战题材蒋校长日记的高曝光率佐证,似乎很容易得出一个让众人感到快活的结论——成大事者,谁会把真心话写在日记里呢?正经人才不写日记。

无需去执着网络梗的逻辑推论是否真的严谨,本来就是玩梗嘛,怎么有趣有反差便怎么来。事实并不重要,即便事实是——老蒋写日记,我军的很多高层领导也写日记,哪怕是建国后,人们熟悉的江同志、温同志,在他们年轻的奋斗时代,也都有写日记的习惯。

一个人以后能干多大的事,一个人成不成功,与他是否写日记,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反过来,一个人不失败,在社会上混得不咋地,也与他是否写日记,同样没关系。

我就属于后一种。混得不咋地,但有写日记的习惯,不过我从来不觉得,我混得不行是因为我写日记的缘故。

事实上,以我当前浅薄的人生阅历,如果非要给朋友们一条建议,一条可以落地的去实践的建议,那么我会建议大家——写日记。还是从我自身的经历说起吧。

正经人的日记谁写(正经人就该写日记)(2)

写日记,最早源于小学,在我上学的那个年代,虽然新世纪已经来得像梦一样,但作业同样很容易让人做梦,光是给语文就得专门准备至少三个本:作文本、周记本、日记本。是的,日记是一项专门的作业,每天放学后写日记,第二天早上老师还要批改日记……此时回想起来,不由慨叹,啊,堂堂“日记”,尊严何在?不过在当年这都不是个事,因为与其它类型的作业一样,大家的日记都高度雷同,毕竟流水线的作业模式都一样嘛。所谓日记,就是每天的流水账,早上吃了啥,上午学了啥,下午玩了啥……充实又鸡毛蒜皮的一天,一天又一天,便也是我们的童年。

如你所料,很快,上了初中,正经人谁还写日记啊。上了中学,就已经是大娃了,要追求成熟了。中学有那么多好玩的事情,有那么多好玩的同学,包括好看的女同学。日记是不再写了,但日记本倒是更畅销了,尤其是那种彩色的、精美的本本,肯定人手至少一本。有的同学拿来写情书,但更多同学,是用来抄歌词和摘抄青春疼痛语录,再配上手工插画,整个小本俨然一本青春杂志,郭敬明看了都得仰望45度。

到了高中,才是我真正写日记的开始。原因很简单,我跑到离家很远的省会住宿上学,只有寒暑假才回家。这是我第一次离家这么远,离家这么久——我必须得独立生活了。也包括,我得独立处理我的情绪和思绪。

于是我掏出了小本本,隔三差五,在可以独处的日子里,写日记。起初是为了记账,那是2009年,作为学生,我只有一个捡来的诺基亚键盘手机,所以当年,电话仍然只是电话,更多事情还得落在纸上。记账是为了独立应对经济,顺便记录最近几天发生的事情,但很快,日记内容就发生了演变——在每个月生活模式类似的情况下,经济很快适应。于是日记里的内容,便是发生的事和所思所想。

这个时候,日记的真正作用才显现出来,那就是——与自己对话。

不是所有的事情和所有的思考,别人都能帮你完成。生命中的确存在着一些质地,只能留给自己去面对和探索。写日记帮我养成了这个习惯,定期与自己对话的习惯。

这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很多你想写的事情,往往是饱含情绪的,所以你有写的欲望,当你把这件事一字一句落在纸上的时候,在这个过程中,事件里你一开始高昂的情绪,其实也被一字一句的书写速度给潜移默化地均匀地消解掉了,这便是写日记可以化解和平复情绪的作用。

另一层面,由于日记的私密性,是你与自己的对话,其实观众也就只有你一个人,在这种心境下,陈述事实的时候,你是很难去撒谎的,因为你会清晰地感知到,如果出于美化自己的目的去矫饰,那么结果便是欺骗自己,这是自欺欺人,你对自己下不了手。所以,写日记的优势之一,会让你尽可能地诚实。而当你能够尽可能诚实地重述事件时,最珍贵的反思便也随之在你脑海里升起。于是更自然的,在一篇日记记录事情之后,紧接着就会是你事后的反思,你会看到你之前的情绪,看到事件里你的不足,也同时看到别人可能被你误解的地方——嗯,你更接近于旁观者的客观视角。而这样的反思,才让人成长。

整个高中,我从一个来自乡下的害羞内向的少年,变成了高考之后自信满满活泼开朗的18岁,期间,还经历过满脸青春痘、脚气感染等不少可以社死的遭遇,如今回看这样的青春期,其实也算得上波涛汹涌了。有许多让人自卑的理由曾从我身边驶过,但我没有中招,我依然呵护住了自己的自信,并使其成长。我想,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功劳,便来自于定期写日记的习惯,在无数次的反省与自我激励里,我才得以远行。

高中期间,我每年写完一个本子;高考之后的暑假,梦幻的18岁夏天,我又抽空拿出本子,专门去写从小到大的回忆录,写自己的成长故事,从小学写到高中。因为当时我发觉,自己对小时候的事情开始淡忘了,所以我得趁着记忆还在,把该留住的留住。

上大学,似乎一下子进入一个松弛的状态。但即便逃课,我也没丢掉写日记的习惯。此时的日记,频率上自然也是隔三差五,更接近于周记。内容呢,则以大量的思绪为主。大学时代,会想很多事情,那些一朵朵虚无的思绪,都想弄清楚是咋回事。如果这段时间状态不好,那么就及时总结和反思,一篇日记便是最好的自省录,往往也能为接下来如何调整指明方向——而不是任由情绪和思绪随意弥漫,将整个人陷入不自觉的混沌之中。

正经人的日记谁写(正经人就该写日记)(3)

我自己的体验是,往往颇为艰难的日子里,或者遭遇人生的十字路口时,我的日记频率会明显提升,比如大学毕业前后,这时候会发生许多事情,每件事情也都需要谨慎思考,我会面对怎样的新局面,我应该如何选择,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呢……这些不会有人教你的调整,我都是在及时的写日记里自己反思和摸索出来的。

不是每个人的生命都算得上波澜壮阔,但回看每个人的成长,一路上其实都是步步惊心。自己的成长,是值得记录和反思的。毕业之后工作这些年,尽管写日记的频率越来越低,甚至近三年已经低到一个月一篇,甚至半年一篇,但日记本依然在我身边。在我觉得应该写篇日记的时候,它依然会是我的城堡,会给我新的启迪,和走下去的新勇气。

事实上,我今天的自媒体写作,也是脱胎于当初的写日记。在我成长的年代,互联网越发嵌入生活,于是很自然的,我会把一些不那么私密性的、可以半公开的写作,发布在QQ空间;后来干脆把公共性的议题写作,直接发布在博客和微博。当然,2016年之后,便是“阿鱼探长”这个公众号。这也是为什么我今天的公众号的风格,是如此的个人化,甚至连更新的频率,都宛如当时年少时的日记频次。

写日记和写作,的确塑造了很大一部分我的人格。

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片段是在大学,有一次,和几位同学在校园里走着,有男有女好几人。其中一位关系好的女同学,本来在我前边走,突然她一边跑到我身边来,一边说“我喜欢跟阿鱼走在一起,因为他让人觉得心里踏实”。一时之间,一个巨大的疑问浮现在我脑海:

“为什么别人会感觉到我很‘踏实’?”

想来那年我也不过20岁,体重120斤,身材还挺痩削,远不像今天发福。那么瘦,下盘都不稳,又哪来的踏实呢?

这个问题困扰我许久。后来,我大概才想通了一点,那位女同学所说的“踏实”,应该指的是“我情绪总是很稳定,很沉静,极少见我冲动、发火或着急”。

这倒也符合事实。熟悉我的朋友都看得见,我的性格的确很温和,甚至和蔼可亲,做什么事都不急不慢,极少见我有极端情绪。我自己回想,我确实很少有极端情绪,从小到大,我都没能和别人痛快地打一架,因为,根本打不起来。我能和绝大多数人友好相处,我好像也没有什么破防的时候,顶多就是累了倦了,干脆睡一觉,或者闭关修炼几天——我的成长经验告诉我,那些极端的情绪,大多于事无补,也没必要,多理解他人,也多放过自己,很多矛盾就消退了。生活也从来不无聊,无聊的是自己缺乏找到乐趣的眼光。

我的情绪就像都江堰的内江水量一样稳定,但归功于鱼嘴和飞沙堰对外江水量的调控。

于我而言,写日记就是我的鱼嘴和飞沙堰。因为日记及时消化了我当时的情绪,所以我才不会冲动;因为日记让我得以充分反思,所以我才会更敏感也更能体谅他人一些吧。

经过多年实践,我只能确定,写日记的确极大地平衡了我的心理健康,没有让我被消极情绪所淹没,也让我在不伤害别人也不伤害自己的情况下,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情绪消解通路。

更重要的是,长久以来在本子上写日记的习惯,也使我很早就习惯一个价值观——真诚地表达自己。

我想,这也是在本子上写日记和在今天的社交网络上发动态,所完全不一样的地方。

正经人的日记谁写(正经人就该写日记)(4)

在今天的社交网络上,注册一个不知名的小号,记录自己的心情思绪,算不算写日记?——我认为不算。因为再私密的社交账号,你在记录的时候,也都一定会考虑到,这里的内容总有一天别人是会看到的,哪怕是与你没有现实关系的陌生人。这意味着,本质上,你的记录,仍然是在他人的旁观注视下去写的——于是,不可避免的,你会有意掩饰一些内容,你会考虑别人怎么看待你。你并没有做到诚实,也没有诚实地记录事件与诚实地反思自己,你留下的,依然只是符合你当前心意的记录。而这其实不具备反思的价值。你的动态记录只不过是一场有设计的情绪宣泄,是一场充满设计的社交形象表演。

所以朋友,去写日记吧,真正的用笔和纸的那种。正经人,是可以写日记的。当然,也许你唯一需要担心和提前解决的,是不要把日记本落在妈妈的手里,即便不幸沦陷,也请你提前与你的母上大人展开外交干涉,保护你的日记隐私权独立。

作为过来人,我当然有经验介绍给你——你可以买那种带密码锁的日记本啊!好看不贵,安全实惠。

不过我现在都无所谓了,因为中学时代的日记,给家人看也无妨,理由是过了保密期了嘛。

我知道你在好奇什么,可以坦诚告诉你,是的,我的中学的日记本里,也的确写了不少青春爱恋之类的东西,那是一些很青涩也很清新的少年心意。我打算将其一直保留,保留到有一天被我的妻子当面嘲笑,到时候任凭她发落。

只是不知道,那位有权审判我的日记的女法官,此时在何处,此时有没有启程,还是已经在半路上赶了三站公交和二亩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