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习作微课的基本思考,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小学语文微课评价标准?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微课评价标准(小学语文习作微课的基本思考)

小学语文微课评价标准

小学语文习作微课的基本思考

葛跃东(江苏常州别桥中心小学)

摘要

时下,“微”字化已成为生活与工作的流行语,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呈现为教学方式与技术的时代跟进。本文旨在通过教学课例实践来探讨与思考:明确微课的自身定位、认识微课的价值意义、科学开发与应用微课等三大问题,获得习作微课是对于教学的服务根植,是针对学式与教式的多元变革,是基于师生实际需求的开发应用的研究收获。努力让习作教学成为“一个人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尺寸”,成为探求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性化学习需要的新型学习方式,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学生的真实成长。

一、明确自身定位——服务根植

初期阶段,老师们对于微课兴趣盎然,很有新鲜感。但新鲜感过后,产生集体化焦虑感——“我不会做啊!”“感觉编辑过程比录还慢,鬼东西总出错。一降噪就自动退出,总要重弄,搞死我了。”甚至一位老师戏称笔记本为“本本”:“某老本,无故拒载新版软件;某傲娇,坚决不肯加入家庭网络;某小本,反复降噪仍偷渡‘雪花’,企图蒙混过关;某本本,上传任务时邪恶告知‘文件损坏无法修复’……”我们不难发现,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大都是针对制作微课技术层面的关注与担心。

基于学式角度,还要在方法上化僵硬为灵动。实践调查让我们都认识到,作文教学最大的困惑是学生一怕写,二不会写;怕写是缺乏动力,不会写是缺乏方法。兴趣和动力是前提,方法是关键。习作微课的介入让方法指导充满了活力与灵动。其一是让作前的广义指导成为现实。习作前的广义指导,包括学生平时观察世界,即观察、积累、思考和记录(含笔记和心记)生活;学生平时自主阅读,即阅读兴趣、阅读面、阅读量、阅读品位和阅读思考(含笔记和心记);平时阅读教学,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以课文为例子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质量等三方面,但实际往往是“一去不返”,或很难“情景再现”,微课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其二,习作前的狭义指导更趋灵活。习作课的当堂写作方法的指导,姑且称之为狭义的作前指导,因为微课是精短视频,所以指导可以在写作前引领,写作中点拨,写作后巩固;也可以在观看了一段后先写一部分,再观看,再写;还可以重复多看,加深记忆。以学生最需要的方式打开其思路,让习作指导发挥最重要的“唤醒”作用——想下笔、敢下笔、会下笔。

五年级有篇习作《学习修改作文》,教学时老师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方法指导,制作了连贯的四个微课:1.《微老师给你提建议》,主要包括“阅读老师批改过的《拔河》”“读懂‘眉批’和‘总批’的修改意见”“明确怎样才能做到有详有略”“运用修改符号修改好《拔河》”;2.《描写环境,渲染气氛》;3.《点面结合,写好场面》;4.《学习掌握修改方法》,包含“对比修改法(与课本范文、课外文章、老师下水文、同学习作与自己习作对比”“扩充删除修改法”“朗诵修改法”“搁置修改法”“传阅修改法”。学生在课堂中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微课,实际中选择第1个和第4个的较多;也可以选择一个微课中的不同内容,选择性观看。课堂结束时,有学生提出,希望再次观看“对比修改法”内容,并得到个体单独方法学习的再次理解和记忆巩固。习作指导的灵动性在运用微课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地体现,这是教师常规教学很难做到的。课后的调查表明,98.3%的学生认为看了微课后有收获,92.6%的学生认为习作微课能帮助自己写好作文。

基于学式角度,更要在时空上化控制为自主。作文教学,学生的学习与写作必须有一个过程,而且是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因此,学生在习作教学中个性的碎片化学习显得就尤为重要。但小学每节40分钟的课堂时间,一位教师面对几十位学生,要做到这样的学习和建构是极为困难的。微课的开发应用可以让学生跳出一节课、一间教室、一位老师的界限,家庭里、同学家,同样可以成为学习的“课堂”,让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得以实现。

苏教版语文第七册习作3是写一封信,要求为“请你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写一封信,选择一两个方面,介绍自己的家乡”。老师对照要求设计开发制作了连贯的《微老师助你来选材》《书信的格式》《信封格式》《如何写好景物》《如何写好家乡特产》等5个微课,上课前一天布置学生在家里自主学习,可以全部选择,也可以部分选择。第二天的课堂,教师在情境设置、导入课堂后迅速组织学生交流学习体会,在交流评议中梳理习作素材、习作方法、习作语言积累,教师相继点拨,再组织学生进行初稿书写。不求共识,重在实现想表达、乐表达、能表达的愿望。初稿完成之后,再次组织交流评议,进行评点修改,并适时提供《微老师助你评病文》《“微老师助你学例文》两个微课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修改初稿,也可以在课后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修改,或回家之后自主选择学习修改。这样的话,延伸了课堂学习的范畴,强调了学生自主、选择的话语权,实现学习时空拓展的目的。课后的调查显示,希望今后写作文时能在课外、或者家里电脑上看到这样微课的共有113人,占总人数的92.6%,不希望和无所谓的分别是3人和6人,占总人数2.5%和4.9%。应该说,大部分学生对于能拓宽时空限制学习的习作微课还是挺期待的。

基于教式角度,要学会转变观念,深研教材。微课、翻转课堂等新技术在新时代发展下势必将陆续走进千校万人,这样的尝试应该是教育教学的必然。张一春老师将之趣称为“微课的‘七宗罪’”:动摇了教师的权威、改变了师生的关系、颠倒了教学的模式、转变了教学的使命、再造了教学的环境、推倒了校园的围墙、改造了评价的机制。笔者深以为然,不仅教师的教学角色更倾向于服务者和指导者,也间接或直接地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发展、专业技术支持发展,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平台。一个微课的开发,若缺乏清醒的认识和内容主题的通透,显然是得不到大家的认同的。一位老师在进行一次习作微课教学之后,由衷地表示往常的常规教学是一次备课一次上课,有了习作微课是两次备课两次上课,甚至是三次备课三次上课。每一次的备课是深化,每一次的上课是提升,趣言对教育的理解、对学生的了解、对教材的析解、对自我的分解都随着微课的介入愈来愈有见解了。

三、科学开发应用——基于需求

焦建利先生曾撰文指出,由于不少微课作品的设计、开发与制作并不主要以应用为目标,导致现有不少微课作品在应用上普遍较弱,运用微课进行的教学模式创新普遍乏力。这说明目前很多微课的开发与应用呈脱节状态,表现为功利性或者实际运用价值模糊。对于此点,胡铁生老师说的更为具体化:“要在注重对单个知识点的微课开发的同时,更要注重对某个学科系列化、专题式、结构化、完整性的微课程建设。”笔者认为,综合而言,微课的设计、开发、制作,无论是单个知识点内容,还是学科的系列化、专题式、结构化、完整性内容,都应立足于一个基准——需求,需求包含教师、课标、教材的现状需求,但最为核心的还是学生的现状需求。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龚国胜主任在一次交流中明确告诉我们,习作微课要根据核心因素来制作,这个因素就是学生学习的需求,有什么合理需求,就要努力满足合理需求,即根据学生的需求思考:可以做什么?能做什么?解决什么?

学生习作素养发展的需求究竟有哪些呢?我们可以从调查了解学生、依托教材课标、根据教师风格等几方面来确定。老师要试着走近学生,运用座谈、调查、问询、交谈等多种方法去了解学生对习作本身和具体习作内容的要求,并针对性地进行微课开发应用。例如在调查学生希望微课由谁来担任主讲人时,122人中47人选择“老师”,占总人数的38.5%;17人选择“同学”,占总人数的14.0%;58人选择“卡通形象”,占总人数的47.5%。可能因为问题的设计欠缺,或是刚开始接触微课的缘故,学生对父母、名师、其他人的选择空缺,相信会在进一步实践中产生一定的变化。制作时老师有些犯难,比例最高的卡通与第二的老师相差也不是很大,如果一节作文课中,不同内容微课的习作形象选择不同,又有点不伦不类。学生的答案却令人赞叹:“既是卡通,又是老师,不可以吗?”于是,两位有意思的卡通形象的男女教师一呼而出,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微老师”。

具体到习作书写,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发现学生对于写作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类。一是厌写:1.老师太凶;2.不想看书;3.字数总是要求写很多;4.感觉没意思;5.时间总是不够用。二是写法掌握不够:1.听不懂,或者太罗嗦,听不明白;2.水平差,作文题目起得枯燥;3.句子写不通顺,不够精彩;4.总是遇到很多不会写的字;5.实际体验不够,没有思路,不知道该怎么写;6.没有好的辅导老师,看得书太少。三是不会修改:不知道怎么修改,不会找错误,感觉自己写得已经很好了,可还是有很多错误。第一类是情绪问题,第二类是写法问题,第三类是修改问题,这些问题为习作微课开发应用点明了方向和目标。针对这样由需求产生的方向目标,我们设计开发了“微老师助你明要求”“微老师助你来选材”“微老师助你找方法”“微老师助你勤积累”四个版块,开发了“微老师助你改病文”“微老师助你评范文”两个版块,以及“微老师助你来总结”一个版块,每一个版块至少有1个微课,每一篇习作至少有6个微课来支持,着力帮助、指导、服务学生解决如何激发写作兴趣、如何授之以渔或者自悟得渔、如何学会修改等问题。

(本文选自《语文教学通讯C》,2016.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