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方言

南阳方言,属河南方言小片数种方言中的一种,其或以形象,或以意会,皆不失字之原义者,如“狂语”曰“吹”,“视”曰“瞅”,“佯视以物”曰“晃”,“性急”曰“毛躁”,“初起”曰“开头”,“开始”曰“压根”,“讨厌”曰“割翼”,“脏”曰“埋迹”等,虽为俗语而实有意义可寻者,此为方言的一大特色。

其第二大特色,乃为一音可变数字,如六、禄、陆、绿等,此等文字之读音与京音和普通话相去甚远,诸如此类,不可枚举。

南阳为周秦之际经济文化重镇,秦统一了六国文字,实行“书同文”的政策,因而许多古音古字古词得以保留于民间至今。

南阳又是华中与南楚相沟通之地,文人墨客云集,故而使得相当一部分古词汇在当地民间得以保留,方言中既有浓郁的荆楚风味,也有鲜活的儒学色彩,其生活用语、歇后语、民谣的幽默风趣以及所体现的远古文化的质朴,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

南阳方言大全图解(老家河南南阳的方言大集合)(1)

南阳方言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历史上,南阳文化总体上可归入夏代文化,《史记·货殖列传》中就有“南阳,夏人之居也”的记述,近年来的考古发掘和文物普查也在南阳发现了多处夏代文化遗址

考古发掘和地方实物材料还证明,南阳是商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它承担着商代文化向东转移的桥梁作用。

夏商时期,南阳作为夏文化腹地,其方言应该是占主导地位的代表性语言。西周时期的南阳境内设封了许多小国以维护统治,方言分歧从此开始,但差别不是很大。

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急剧变革的大动荡时期,这种变革,在古代的南阳,表现得特别突出。

南阳方言大全图解(老家河南南阳的方言大集合)(2)

南阳是中原文化荆楚文化交接的战略要地,南方楚国崛起的锋芒直指中原,以图王室。这一时期,南阳地方诸国先后为楚所灭,沦为楚地。这样,列国中的吴、越、楚诸国的语言与中原各国的语言有了交融的机会。南方吴楚语言与中原语言本已具有巨大的差异,在交融的过程中南阳本地方言难免不受外语之影响。

战国时代,南阳为楚、秦、韩争夺之地。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秦尽占南阳全境,并在宛地设置南阳郡,自此南阳的文化进入了历史上鼎盛时期。后秦统一中国,设郡36个,南阳居其一。

东汉,由于刘秀及其手下的二十八宿多出自南阳,其在国内经济文化的地位更加显赫。东汉末年的封侯置国,造成了魏晋南北朝以来长期的混乱局面,南阳曾一度被瓜分,从而造成了南阳方言千差万别的分歧局面。

唐代以后,由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不断北移,导致语言发展中全民族共同语不断加强,方言分化差异逐步削弱,仅仅表现在南言和北音的差异上。南阳居于中原腹地,河北江南过渡地带文化心理积淀的丰厚性使得南阳方言一直在北方方言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与北方方言保持了较强的一致性。

由于地理环境、政治、历史等各方面的因素,南阳方言内部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尤其是语音和词汇的差别方面。语法的差别不大。

南阳方言大全图解(老家河南南阳的方言大集合)(3)

目前南阳的13个县市区中,根据其方言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可分为三个方言区,即东部区西部区中部区

东部区主要指南阳东南部的桐柏、唐河等县,以桐柏为中心,山地多,平川少,南与湖北接壤,东与信阳比邻,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人口约140万,其中有汉、蒙、回、藏、维、苗、壮、侗、瑶、白、土家等17个民族。

西部区主要包括西峡、淅川、内乡三县及镇平、邓州西部,属浅山丘陵地区,南接湖北,西接陕西,面积约8600平方公里,人口约170万,此区以内乡为中心。

南阳方言大全图解(老家河南南阳的方言大集合)(4)

大千烙画坊 烙画筷

中部区主要包括宛城、卧龙、方城、社旗、南召、新野、唐河西部、镇平、邓州东部等,此区以平原为主,南与湖北接壤,面积约15000平方公里,人口约700万,此区以南阳市城区为中心。

以上三个区的语言差别主要表现在语言和词汇方面。

下面从生活用语、交往用语、指代用语等几个方面与普通话的比较中加以论述。

(二) 南阳方言俗语与普通话比较

1、生活用语

五更:黎明;

寥天地:露天;

夜个:昨天;

见天:每天;

后傍:下午;

前傍:上午;

前音儿:前天;

眼气:眼馋、羡慕;

瓷实:结实、殷实;

细发:仔细;

人尖子儿:长得漂亮、俊俏;

风发:感冒;

埋迹:肮脏;

不美气:有病、不合适;

打平伙:几个人凑钱吃一顿;

腿粗:喻有坚实的靠山;

腰粗:喻家庭财产丰厚;

旮旯:不容易被发现的地方;

卖野眼:东张西望;

样门儿:正好;

晃晃:逛;

麻达:麻烦;

黑不溜鳅:黑得难看;

怯火:畏惧、害怕、胆小;

紧紧巴巴:勉强;

老:常常;

皮实:泼辣;

临了:最后;

叫唤:喊叫、吵闹。

2、交往用语

脸青:不讲情面;

胡必枣:不讲道理;

肉拧头:办事不利索;

冒撂:说大话;

没有足足:不知足;

领娃:女人生孩子;

暮囊:没本事;

害娃子:妇女怀孕;

急里麻察:慌乱;

贵贱:无论如何;

伤脸:使人丢面子;

瞎话:谎言;

嚷:批评;

磨牙:纠缠、唠叨;

串门子:在近邻户闲坐;

戳祸:惹祸;

压根:从来;

样美:正好;

啪啪:说说。

3、称指代用语

懒货:懒惰的人;

尖:不吃亏的人;

二毬:傻子;

熊包:软弱者;

老实腾儿:憨厚老实之人;

嘴倌:光说不做者,能说会道者;

背锅子:驼背之人;

猴屁股:坐不住的人;

毛孩:小男孩;

毛女:小女孩;

屋里人:妻子;

外头人:丈夫;

二杆子:愚蠢;

冒失:粗野、鲁莽之人;

贼:小偷;

娃儿:男孩;

妞:女孩;

掌柜的:丈夫;

媱妈:后妈;

先生:教师、医生;

溜光锤:不务实者;

半吊子:直率、倔强、爱使性的人;

菜:笨、笨拙;

教师儿:武功高强之人;

糠包菜:无能之人;

稀屎:小胆子。

4、家禽、家畜类指代用语

虼蚤:跳蚤;

猪唠唠:猪;

狼巴子:狼;

叫驴:公驴;

草驴:母驴;

二马子:小公马;

老犍子:阉过的公牛;

伢猪:公猪;

草猪:母猪;

长虫:蛇;

老鸹:乌鸦;

哈蟆:青蛙;

癞肚:癞哈蟆;

蚂蚱:蝗虫;

抱鸡娃:孵小鸡;

大油:猪油;

刀螂:螳螂;

改劁子:阉过的母猪或公猪;

屎壳螂:蜣螂;

小虫:麻雀;

夜猫儿:猫头鹰。

5、植物类指代用语

济里狗:蒺藜;

包谷:玉米;

包谷瓤:玉米心儿;

水萝卜:红萝卜;

红薯母儿:发过芽、育过苗的红薯;

花籽:棉籽;

灰子:梅子;

落生儿:落花生;

倭瓜:南瓜;

北瓜:南瓜;

大麻籽:蓖麻。

6、其他物品指代用语

贼星:流星;

冷子:冰雹;

屎布:尿布;

呈子:状子;

洋油:煤油;

坑:池塘;

门面:商店铺子;

胰子:香皂;

大氅:棉大衣;

后园:厕所;

布袋:容量为50千克以上的长袋子;

碓古舀儿:石臼;

电把:手电筒;

袼败:用细麻和面糊制成的做鞋底的原料;

粿子:糕点的通称;

黄香:松香;

马扎儿:小凳子;

末子:碎土,碎屑;

灶火:厨房;

瘴子:雾;

蒸馍:馒头。

如有遗漏,欢迎留言补充,也可私信小编,谢谢(●'◡'●)


南阳方言大全图解(老家河南南阳的方言大集合)(5)

有里儿 有面儿 更有范儿 的南阳特产文化礼品

感谢欣赏,忆南阳发布的文章,均为原创整理编辑发布,如需转载复制到其它平台,请注明出处。


关注头条号:忆南阳 —— 一起回忆 记忆 南阳

【南阳历史沿革 风俗民情 文化特产 风景名胜 名人轶事 名剧名曲 民间歌舞 民间庙会 汉代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