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红色故事树优良家风(赓续红色血脉⑩)(1)

林则徐:一代忠贞垂史传

讲红色故事树优良家风(赓续红色血脉⑩)(2)

林则徐家规简介

林则徐(1785—1850年),福建侯官(今福建省福州市)人,是清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民族英雄。他本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人生态度,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主持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并粉碎了英国侵略者的多次武装挑衅,表现了坚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在30多年的政治生涯中,林则徐历官14省,统兵40万,为官清廉刚正,关心民隐,为民众所称颂。林则徐一生以爱国主义对待国家,以重民思想对待人民,以改革精神对待社会,以廉洁自律对待自己,为后人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林则徐的传世家训,叫做“十无益”格言。当时林则徐面对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他综合社会上流传的格言,写下这篇传家之训。这篇家训不仅是林则徐个人的修身标准,更是教导子孙后代为人处世的经典范本。

林则徐家规摘编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不孝父母,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不惜元气,服药无益;时运不通,妄求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淫恶肆欲,阴骘无益。

评论:志存高远 慎守儒风

林则徐提出“十无益”的做人准则,与他的人生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1785年8月30日夜,福州左营司巷一间低矮破落的民房里,一个男婴降生了,他就是被后人称为民族英雄的林则徐。究竟是什么,让这个当时福州城里再普通不过的平民之家,养育出如此了不起的人物?

林则徐小时候是非常苦的,清贫磨练林则徐的坚强意志,所以他幼小的生活就深深地印在他脑海里。

父母的言传身教在林则徐幼小的心灵里转化成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而林则徐本人,也用淡泊、仁爱、勤勉的家风,身体力行,教育后代。在林则徐纪念馆的第一展厅,悬挂着这样一副林则徐书写的对联:“师友肯临容膝地,儿孙莫负等身书”,意思就是说,老师和朋友能够来到只能容纳膝盖大的地方学习,他非常高兴,希望儿孙们要勤奋读书,努力做到博学多才,不辜负父辈们的殷切希望。

1839年,林则徐奉命当上钦差大臣,一路风尘仆仆,刚到广州他就给夫人写了一封信,信中郑重告诫他的夫人,当官不易,做大官更难,我自己是毕恭毕敬,奉命唯谨,要告诉两个儿子,一定要千万务须谨慎,不可仰仗乃父的势力,到官府走动,或者干预地方上的事情。从这里可以看出来,林则徐一生确实是非常谨慎,所以他能够始终保持那么好的官声,这跟他自己遵守父亲对他的告诫,另外一方面他也按照这样的一个家风,告诉他的夫人,教育他的孩子,在这一点上,他是一脉相承他的家风。

重读林则徐的经典家训,回顾其感人的家教故事,不仅仅因为它展现了民族英雄林则徐非凡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更因为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的智慧之光!

讲红色故事树优良家风(赓续红色血脉⑩)(3)

讲红色故事树优良家风(赓续红色血脉⑩)(4)

供稿:市委党史研究室

讲红色故事树优良家风(赓续红色血脉⑩)(5)

编辑:崔路伟 郭雨倩

主编:张学志 监制:胡艳军

四平日报新媒体中心

讲红色故事树优良家风(赓续红色血脉⑩)(6)

讲红色故事树优良家风(赓续红色血脉⑩)(7)

讲红色故事树优良家风(赓续红色血脉⑩)(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