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成为热议,而数学插图是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数学问题提供背景信息或文字内容的图片,具有解释、表征、组织等作用,同时它也为学生解决这些数学问题起到一定的暗示作用。

有些暗示像春雨一样润物无声,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插图,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些暗示则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在:暗示主观臆断,没有体现科学的精神和态度;暗示喧宾夺主,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脱离教学内容;暗示画蛇添足,暗示作用反而起到负作用等等。

所以我们要理性对待插图中的暗示作用,不能简单照搬,否则就会不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以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为例,其中《有趣的拼搭》有这样一幅插图,看哪个滚得最快?

小学数学教材插图是什么(小学数学教材插图的暗示作用不可忽视)(1)

球滚得最快,所以教材就用插图进行了暗示:球在最下面,它应该滚得最快。但我们仔细分析一下,怎样才能说明球滚得最快呢?这个插图中的暗示有点问题,要说明球和其他物体相比滚得最快,应该这四个物体放在同一高度,并且同时放手,让它们滚下,看哪一个最先到底,从而看出谁滚得最快。

另外,对该插图的暗示还有一个疑问就是,球和圆柱同时从很低的高度滚下,学生的肉眼能看清楚它们谁滚得更快吗?这些都需要我们用实验来验证。可能有些教师认为这个实验是物理实验,作为数学课不需要重点研究这些问题。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暗示不能主观臆断,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去验证,要让学生养成一种科学的态度,用科学的态度处理数学规律与结论。

再有,在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找规律》有这样一个插图:

小学数学教材插图是什么(小学数学教材插图的暗示作用不可忽视)(2)

要解决这个问题,教材暗示:先在下面用线连一连,再回答。如果按照这个暗示,学生可以比较容易解决该问题。但这一节课的内容是找规律,是关于排列与组合的问题。教材插图的暗示与组合关系有关系,但学生可能体会不到组合的含义。

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组合的含义以及它和排列的区别,我个人觉得教材可以去掉这个暗示。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把每一场的对阵双方写下来:红队-黄队,红队-蓝队,红队-绿队,黄队-蓝队,黄队-绿队,蓝队-绿队,得出结论:一共比赛六场。如果有学生写出多于六场的比赛,如出现了黄队-红队等,教师正好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来探讨:红队-黄队和黄队-红队是不是同一场比赛?通过讨论与交流,学生肯定会对组合的含义有一个初步的理解。这个插图的暗示作用为什么会喧宾夺主?因此,教材插图的暗示没有体现组合的含义。

小学数学教材插图是什么(小学数学教材插图的暗示作用不可忽视)(3)

这是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2页《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节的插图。其实这种暗示太明显,为什么要转化成长方形?如果可能直接得到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事实上,这样的公式是有的),那么还要转化做什么呢?教学设计时,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改:教师先给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再引导学生用数格子的方法(回到定义去)来数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样的暗示让学生感觉到很自然,然后把这个平行四边形放在透明方格纸下,也就会出现象例2这样的图形。

这时候,教师不要急着提问:你能把例2的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吗?而是让学生想办法得出它的面积。如果学生用不满一个算半格的方法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则可以提醒学生,这种方法得出的面积可能不精确,能不能有一种方法得到它的精确面积呢?这样学生就会真正理解为什么要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这样学生才能从一个简单操作者变成一个积极思考者。

还有,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中《三角形的面积》有这样一个插图:

小学数学教材插图是什么(小学数学教材插图的暗示作用不可忽视)(4)

例4后面是例5,例5:从第127页上照下图选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剪下来,看看能不能拼成平行四边形……从例5我们可以看出,例4中插图的作用就是暗示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能不能去掉插图中没有涂色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教学就从直角三角形入手,提问学生:你能说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准确面积吗?学生很自然考虑把这个直角三角形和它右上方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涂色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一般情况下,不会考虑如插图所示的那个直角三角形。虽然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教材的插图只想暗示我们: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虽然这样的理由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按照学生的思维习惯,一般都会考虑拼成长方形,而且这种研究问题的过程也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先考虑特殊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得出一个猜想,当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时,再进行类比,从而归纳出一般性的结论。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积累更多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也可以体会到直角三角形作为一种特殊三角形它也有其特殊的性质。

最后,看一下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中《解决问题的策略》有这样一道题目:

小学数学教材插图是什么(小学数学教材插图的暗示作用不可忽视)(5)

利用红体字和下面的插图暗示,借助推理,学生比较容易得到结果。这里,想问问讲过该题的老师,解题结束后,有没有要求学生认真思考一下本题的暗示。为什么要用一个点来表示一个人,为什么可以用连线表示两个人已经比赛过一次,大多数教师想要说清楚其中的理由并不容易,怎样才能让学生理解这个暗示呢?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反复地思考,一次、两次没有弄明白,十几次、几十次,可能还不明白,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还要坚持思考,相信总有恍然大悟的那一天。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特别强调通过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但是不是所有知识都可以通过学生探究而得到呢?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不是所有知识都能通过学生探究而得到的,也不是学生一学就会的,学生的有些数学知识必须通过讲授得到,而且必须要有一个慢慢领会的过程。

关注客观,看见被忽略的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