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无论是在口头对话,还是书面文章,我们都习惯用白话文来叙述,可以很方便简洁地说出我们的需求。但是在古代,古人说话可不像现在这样通俗化,而是使用带有大量“之乎者也”的文言文。文言文可是称得上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就连现代高考中也是一个必考项目。那么,历史为什么逐渐淘汰了文言文呢?

白话文会取代文言文吗(为什么白话文能够取代文言文)(1)

文言文诞生于秦朝,是以秦朝口语为基础逐渐延伸出来的一门专业性的语言,在历史上沿用了两三千年。古人惜字如金,无论是日常交谈或者撰写文书,都追求词以达意,用最少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文言文就是这样的一门语言,包含了很多的语法知识和含义。在古代的学堂里面,教书的先生都是用文言文来授课,也因此书童们渐渐满腹经纶,谈吐风雅。

白话文会取代文言文吗(为什么白话文能够取代文言文)(2)

但是这样的一门精髓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开始渐渐被白话文取代。两三千年的精华就这样淡出历史舞台,这未免让人觉得可惜。但是,历史发展到现在也证明了,白话文才是社会发展的趋势。这是因为和文言文比起来,白话文更能让人读懂其意思。曾经有一场很有趣的辩论:一位先生让一个支持使用白话文的学生用白话文来描述一句话,以凸显白话文的优势,他说的这句话就是:才疏学浅,难以胜任。这名学生脱口而出一句:做不来,赢得了全场的掌声。实际上,文言文中很多字眼有多种意思,很容易产生歧义,而且,文言文遵循的语法规则比较严格,也不容易掌握,在社会发展中,追求的是一种高效率的工作。试想,如果文言文用在我们日常的文书写作中,每个细节都要字斟句酌,恐怕效率也就会大大降低了吧。

白话文会取代文言文吗(为什么白话文能够取代文言文)(3)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它的深远价值也让人们知道白话文的优势所在。从此,文言文被当做一种文化精髓,在文学古籍研究中发挥着他的作用,也逐渐成为了一种历史的缩影。然而,在我们的邻国日本,却保可以看到大量的文言文的身影。日文里很多都包含中国的古代文字,日语的语法也和文言文的语法相似。这是因为唐朝时期日本来中国学习先进文化的时候也把中国的汉字精髓带了过去,一直流传至今。所以,很多中国消失的文化在日本还可以看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