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84年邓颖超八十大寿(1984年邓颖超八十大寿)(1)

图|周恩来与邓颖超合影

1984年2月4日,是邓颖超八十岁大寿。

自从周总理病故后,邓颖超就没有给自己过过生日了,到1984年这一年,按照邓颖超的习惯,实际上也不愿意过这个生日。

但是在她身边的工作人员却认为:人生七十古来稀,如今这八十大寿,一定要好好过一过。

生日当天,邓颖超当年一些熟悉的老战友均一同赶来庆祝,并拍照留念。

当然最出乎预料的是,邓颖超生日到来之际,还收到了一份远在美国的特别礼物。

“邓大姐80大寿的时候,宋美龄曾经送来一只做工精美的水晶兔子。宋美龄一直记得邓颖超是属兔子的。”

事实上自新中国建立以后50多年的时间里面,邓颖超与宋美龄之间一直都有着书信往来,每到过年过节时,邓颖超还会收到宋美龄的贺卡。

尽管两人彼此政见不同,却始终维持了很好的友谊。

也就是邓颖超80岁这一年,1984年2月16日,宋美龄在台湾公开发表了《致邓颖超的公开信》。

而邓颖超也在亲自提笔,写了一封回信……

邓颖超与宋美龄50年的交情

1938年10月20日清晨,一艘载有300余名儿童的船只开往重庆。

结果这艘船在中途,即遭遇日寇轰炸机轰炸,全船儿童竟遭劫难,血染长江口,一时之间舆论纷纷。

宋美龄作为亲历者,曾对当年这样一个场景记忆犹新,尽管时隔多年,仍感觉历历在目。

"300余难童惨遭日机炸沉,连同护送人员无一幸免,迄今虽逾50余年,每思及之心中恒感悲愤不已!"

一次偶然的机会,宋美龄受张乐怡之邀,前往赵君陶开办的一所保育院,几个人约好了在曾家岩嘉陵江码头上船。

当时中共驻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就在曾家岩,宋美龄一上岸,就遇到了从周恩来办公室走出来的邓颖超。

这也是宋美龄与邓颖超的第一次见面。

1984年邓颖超八十大寿(1984年邓颖超八十大寿)(2)

图|1940年宋氏三姐妹看望保育院的儿童

遇到宋美龄,邓颖超自然要第一时间打招呼:“夫人要去何处?”

宋美龄没有打哑谜,而是如实回答:"天气很好,大概不会有空袭,何不出去走走?"

“好,我进去交代一声就来。”

一行人一路前往保育院。

因为时局艰难,保育院是设在一个祠堂里面,环境十分简陋,尽管如此,在当年这样一个战乱的年代里面,能够有这样一处安稳的避难场所,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一个不幸之中的大幸。

教室之中,有老师正在教孩子们唱歌,一见有人进来,孩子们立刻认出了眼前的人是谁。

“蒋妈妈、邓妈妈。”

大家呼啦一下全都喊开了。

在另一间教室,孩子们正在玩儿文字游戏,宋美龄、邓颖超饶有兴趣地在一旁观看。

一个十岁的小女孩从老师手中的一叠卡片中抽了一张出来,老师问她:“认识上面的字吗?”

“认识的,鬼子。”

小女孩儿怯生生地回答。

“开始接。”

“日本……鬼子”

“再接得长一些。”

“万恶的日本鬼子。”

“后面接。”

“万恶的日本鬼子坏极了。”

老师在一旁安慰地问:“还能接吗?”

小女孩这时开始小声啜泣起来:

“当然能接,万恶的日本鬼子坏极了,驾飞机轰炸我们,炸死了……炸死了我的爸爸……妈妈!”

1984年邓颖超八十大寿(1984年邓颖超八十大寿)(3)

图|中国战时儿童保育院负责任合影,前排右二为邓颖超

随着小女孩不断的啜泣声,在场的女同学均忍不住哭泣起来,只有男孩子还强忍着泪水。

邓颖超在一旁看着眼前这一场景,不由得有些伤感,她安慰了小姑娘,并问教室里的孩子:

“这个小妹妹接得很好,大家还能接吗?”

这是教室里孩子们踊跃站起来发言,有的孩子从头开始接,有的孩子直接就在原句上接,有个孩子接得特别好,他发誓要抗战到底,把所有的日本鬼子都赶出去。

时隔多年后,宋美龄依旧对这样的场景难以忘怀。

事实上自南京沦陷后,江淮一带的难民纷纷涌向了武汉、安徽等地,可这些地方也都是朝不保夕,百姓流离失所,处境艰难。

而在这样的浩劫之下,儿童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厄运,有部分死于屠杀,有部分被父母抛弃,有些则与父母失散,孤苦伶仃,而这些儿童,最终能幸免于难的,恐怕是很少。

那时的长江中下游,是日军沉尸的集中场所,江岸边上,常有一些装着儿童遗体的麻袋。

其凄惨景象,莫能用言语概述。

不仅如此,日军在沦陷区大肆搜捕少年儿童,不仅让这些少年儿童为日本受伤的士兵输血,还要带他们回日本,将他们洗脑训练,用来对付我们。

日寇的险恶用心可见一斑。

当时《大公报》上还刊载了一篇李宗仁夫人郭德洁写的一篇文章,揭露了这种情况:

"日寇掳我战区肥壮少年,作为敌伤兵输血之工具,因此辈纯洁精壮,输于出血过度之负伤者,得能早日健康,重返战场。"

1984年邓颖超八十大寿(1984年邓颖超八十大寿)(4)

图|1939年初,南方妇局妇女组成员邓颖超、张琴秋、廖似光、卢竞如合影

当时的国民政府逐步的收容这些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儿童后,纷纷送往重庆安顿。

1938年年初,邓颖超就积极联络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在汉口一家饭店中,召开了有关儿童保育工作的会议。

出席会议的大多都是社会各界名流,如蔡元培、郭沫若、沈钧儒以及冯玉祥将军的夫人李德全,总计183人。

但这些人中,还缺少一个有着足够分量的人。

宋美龄的出现,极大的弥补了这个不足。

邓颖超希望,能够将保育院的工作,纳入宋美龄所领导的组织名下,宋美龄欣然答应。

在保育会成立的当天,宋美龄出席大会,并发表3000字的演说。

也就是在这一天,宋美龄与邓颖超两人正式见面,宋美龄非常客气的上前与邓颖超握手:"仰慕已久!真诚合作,全力救助难童。"

1984年邓颖超八十大寿(1984年邓颖超八十大寿)(5)

图|1939年陕甘宁边区儿童保育院部分儿童合影

早在大革命时期,邓颖超就曾积极参与,宋美龄对她闻名已久,尽管如此邓颖超还是客气表示:

"蒋夫人,我们不仅要以抗战精神救助难童,还要将他们培养成为建设中华的人才!"

两人始终维持着合作关系,尽管没有深交,但宋美龄的内心深处,对周恩来、邓颖超夫妇的是十分钦佩的,邓颖超也始终保持着对宋美龄的尊重。

完成丈夫未完成的事业

1979年12月,邓颖超出任了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是新时期开展具体对台工作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事实上在过去,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儿的领导人,为解决有关港澳台的问题,制定了各项政治措施。

五十年代时期,毛主席会见从香港归来的著名记者曹聚仁时,就曾谈到过一个主张:

“台湾如果回归祖国,可以照他们自己的方式生活。军队也可以保存,我们不强迫他裁兵,不要他简政,让他搞‘三民主义’。”

周总理充分归纳总结了毛主席的意见,并称之为“一纲四目”。

“一纲”就是台湾必须回归祖国;“四目”包括: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由蒋决定;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 足之数,由中央拨付;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协商解决;双方互约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团结之事。

蒋介石尽管在五六十年代,坚持反攻大陆,却也提出了坚持一个中国的的观点。

1984年邓颖超八十大寿(1984年邓颖超八十大寿)(6)

图|周总理与邓颖超

周总理早年是对台工作的主要领导者,当年大革命时期,周恩来曾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和蒋介石有这很好的私交情谊。

为争取祖国统一,周总理付出了毕生的心血。

1975年12月20日,周总理弥留之际,还召见了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罗青长,并嘱咐他:

“对于过去帮助过我们的朋友后会有期,你们做对台工作的人千万要记住,对于帮助过我们的老朋友,一定要记住他,不要忘记他。 ”

周总理去世后,邓颖超继续完成丈夫没有完成的工作。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邓颖超出任了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后,于1980年元旦,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讲话时说:

“《告台湾同胞书》所明确宣告的大政方针......不是权宜之计,更非所谓的‘统战攻势’,完全是以中华民族的大义和整个国家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

著名爱国华侨陈香梅来到北京后,廖承志委托她将蒋家祖坟修缮一事转告蒋经国,并希望陈香梅能带话给他:

“如果经国愿意派人回来扫墓,我们将非常欢迎。”

陈梅香带着嘱托来到台湾后,蒋经国亲自接见了她,看了陈梅香递上来的照片,蒋经国没说一句话。

1984年邓颖超八十大寿(1984年邓颖超八十大寿)(7)

图|宋美龄

1982年7月,蒋经国公开发表了悼念父亲的文章。

尽管这篇文章是蒋经国为悼念父亲所做,可文中用了大篇幅的内容,来诉说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邓颖超看到蒋经国发表的这篇文章后,立即召开了对台小组会议,鉴于副组长廖承志和蒋经国当年是中山大学的同学,邓颖超建议他给蒋经国写封公开信。并从旁协助。

1981年7月24日,廖承志写给蒋经国的公开信在《人民日报》上发表。

总而言之,廖承志这封信在海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响应,众人纷纷将目光关注到蒋经国身上,希望能看到他的态度。

遗憾的是,蒋经国尽管想要寻求一个沟通和对话,但在当时还有相当的阻力。

1981年8月17日,对台工作领导小组收到了回信,但回信却不是蒋经国的回信,而是宋美龄的回信。

宋美龄仍旧坚持自己的立场,对邓颖超、廖承志的好意予以拒绝。

尽管如此,邓颖超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努力。

邓颖超八十大寿,宋美龄送来一件礼物

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国民党在大陆彻底失败。

尽管如此,宋美龄到了台湾后,她的“外交”热情依然不减,尤其是在六七十年代期间,更是频繁地活跃于外交场合,游说美国支持蒋介石。

1975年,蒋介石去世后,宋美龄赴美定居。

尽管宋美龄晚年深居简出,很少见客,但在态度上始终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主张。

1981年5月,宋庆龄先生病重,亲属知道宋庆龄始终记挂着自己的妹妹,于是专程致信,希望她能回来看一眼。

宋美龄接到信后,也只是冷冷地回了一句话:

“信已收到,我知道了。”

5月29日,宋庆龄先生病逝,宋庆龄治丧委员会特别向宋美龄发出邀请,希望她能回来参加姐姐的葬礼,然而宋美龄依旧不为所动。只是回了一句话:

“骨肉亲情,大道为重。”

1984年邓颖超八十大寿(1984年邓颖超八十大寿)(8)

图|邓颖超

尽管几次试探交流,均遭到拒绝,但邓颖超始终没有放弃努力。

后来几年的时间,邓颖超每年都要给在美国的宋美龄寄去贺卡。

宋美龄和周恩来、邓颖超均有很深的交情。

1936年西安事变以后,周恩来亲自飞赴西安斡旋,宋美龄是很承周恩来的情面的,与邓颖超也不消多说,抗战时期彼此曾通力合作,建立保育会。

1984年2月4日,邓颖超八十大寿,在美国的宋美龄送上一份贺礼,一个做工精美的水晶兔子,宋美龄知道邓颖超是属兔的,特别送上这份礼物。

2月16日,宋美龄发表了一封《致邓颖超的公开信》,算是对邓颖超多年来不辞劳苦联络的回应。

“……回忆前在重庆抗战时期,曾与大姊孔夫人数度与先生聚首交谈,征询先生对当时抗战问题及国家前途之展望,余二人均认为先生认解超群,娓娓道来,理解精透,所谈及之问题均无过于偏颇之处,实我当时女界有数人才,迄今思之,先生谈话所代表者,言皆由衷之欤?姑不究其内容真伪,犹记曾告家姐,若颖超能为国家民族效一己之力,必脱颖而出,甚至超颖而出也……”

尽管双方在许多事情上,均有很大的分歧,宋美龄也在信中清晰明了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但邓颖超始终坚信,彼此之间的沟通是有效果的。

1988年5月,邓颖超也给宋美龄写了一封信。

“庐山初识,忽忽五十年矣。山城之聚,金陵之晤,犹历历如昨。别后音问阔绝四十余年,诚属憾事。幸友谊犹存,两心相通。

回首当年,国难方殷,夫人致力全民抗战,促成国内团结,争取国际援助,弘扬抗日民气,救助难童伤兵,厥功至伟。

……

我亦年逾八十。今虽卸却政务繁荷,然念念不可置之者,唯国家统一一端耳。”

可遗憾的是,宋美龄始终不积极回应,成为一个永久的遗憾。

1984年邓颖超八十大寿(1984年邓颖超八十大寿)(9)

图|1984年邓颖超八十大寿,宋美龄送来的礼物——水晶兔

宋美龄晚年深居简出,与外人接触不多,尽管她也曾经历过过往辉煌,却始终不肯写下一篇回忆性的文字。

2003年10月24日,宋美龄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家中去世,享年106岁。

邓颖超晚年始终致力于对台友好交流,只要有台湾同胞访问团来大陆,邓颖超都要抽出时间接见,并且耐心细致的听取代表团成员对祖国统一的意见和看法。

早于1979年年底,朱学范当选为民革中央副主席,邓颖超与他多次会面,并嘱咐他要为祖国统一作出贡献。

1981年2月,朱学范主持召开了对台通邮座谈会,并向中央对台工作小组提交了《关于成立对台通邮研究小组的请示报告》。

邓颖超接到报告后,热情地赞扬了朱学范的贡献,至1988年,朱学范当选为民革中央主席后,邓颖超还专门致电祝贺:

“关于祖国统一实行一国两制,你和贵党的同志们一定能取得新的发展和新的成绩。”

1988年,北京举办了战时儿童保育会成立50周年大会,尽管当时宋美龄未能出席,邓颖超还是专程向她表示了祝贺。

在人民大会堂中,当年曾受保育会抚育长大的孩子,如今也都是两鬓斑白的老人,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没有忘记邓颖超的恩情。

1984年邓颖超八十大寿(1984年邓颖超八十大寿)(10)

图|邓颖超

1990年11月,是张治中将军百年诞辰纪念日,张治中将军的后代自台湾来祖国大陆访问,邓颖超得知消息后,立即将他们请到家中做客,期间谈到张治中将军时,邓颖超赞扬张治中将军为促成国共两党合作和祖国的和平统 一作出了不少有益的工作。

晚年的邓颖超,身体状况始终不是很好,却依旧牵挂着国家大事,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和女儿莫尼克公主还曾亲自到医院探望。

尽管是疾病缠身,当她听说北京第一实验小学即将举行80年校庆时,邓颖超还是提起笔,为学生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

1992年7月10日,邓颖超病情加重,医生虽然竭尽全力救治,但无奈邓颖超的情况依旧没有好转。

第二天上午6时55分,为祖国辛劳一生的邓颖超离开了我们,享年88岁。

面对自己的死亡,邓颖超其实早有准备,几年前便向中央提出了要求,如遗体解刨后火化,不保留骨灰、不搞遗体告别,所有房屋以及与周恩来共有房屋为全民所有等等。

邓颖超为自己选的最后一套衣服,是做成于60年代的一套西装。

1984年邓颖超八十大寿(1984年邓颖超八十大寿)(11)

图|邓颖超晚年与秘书赵炜

当秘书赵炜拿出来的时候,这套西装袖子也破了,西服里子也破了,就连裤腰也破了,上面打着好几个补丁,还是各种料子的都有。

当时大家都不赞成拿这件衣服,但最后还是秘书赵炜拍板决定,遵照邓大姐的意愿。

邓颖超奶奶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她的精神却始终伴随着我们,终有一天,我们能够看到她老人家所期待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