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后,我压根是不会想到15年前会如此的痴迷智商测试,当年正值事业困难时期,难免会出现自我怀疑,几个朋友在一起无计可施之余,玩起了智商测试,耗费了几十分钟,答上几十道题,然后互相比较一下谁的智商更高,我记得我的得分是136分,有位朋友以140分高居榜首,大家都很不服气,就又做了两次,直到追上对方才罢休,然后到处炫耀自己的分数——告诉别人我的脑瓜子有多好使。

我觉着基本上没啥用,事业该低迷依然低迷,公司该失败依然会失败,该赔的钱一分不少。要说好处的话,我觉着倒是有一个:觉着自己还挺聪明,运气不会一直这么差,多熬一熬也许会出头,毫无道理的自信。仅此而已。

智商测试哪里是最准的(智商测试如果不靠谱)(1)

如今,忽然发现了很多的智商测试广告,身边也有很多人会去参与其中,在朋友圈中晒晒自己的截图,起初觉着没什么?不过听说有些人真的拿这个东西去给孩子测试,来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是学习的料。甚至会互相打击卖弄,这个就又些离谱了。当初就觉着这东西不可能靠谱,人的行为如此复杂,大脑如此深不可测,怎么可能通过一个量表(智商测试的那个‘卷子’,专业名词叫量表),用一个分数就给表达了?

这两天,我翻了翻相关的资料,扒了扒智商测试的黑历史,分享出来。

阿尔弗雷德·比奈——智商测试之父

说起智商测试,不得不提一下比奈,巴黎大学心理学研究室主任,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

当时社会上对人的智力研究如火如荼,受到法国同胞布洛卡的影响,比奈从颅骨测量入手,也就是测量脑容量来推断智力。

智商测试哪里是最准的(智商测试如果不靠谱)(2)

阿尔弗雷德.比奈

很快,比奈发现颅骨测量学没啥用,而且先入为主的偏见会直接影响测量结果,压根不靠谱。

他决定从心理学的角度入手,开展新的研究。

1904年,比奈接受了公共教育部长的委托,开展一项研究:识别那些在课堂上没能取得成功的孩子(就是我们今天称为学习障碍、轻度弱智的孩子),给他们提供某种特殊形式的教育。这就是《比奈——西蒙智力量表》的目的和由来,量表中,涉及了指挥才能、理解力、创造力、批评......。

比奈的工作非常成功,但与此同时,比奈非常的警觉和自省,他几乎已经可以猜测出来那些居心叵测、利欲熏心的人会拿这个手段做什么,于是他开始不断的警告大家不要滥用测试,为此,比奈还提出了三个原则:

  1. 分数是一个实用数值,它们不支持任何智力理论,不代表任何先天或者永恒的东西。
  2. 这种测量只是粗略的,经验主义的引导,目的是识别轻度弱智和无学习能力需要帮助的孩子。它对正常孩子划分等级无效。
  3. 不论这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存在的困难原因是什么,重点应该放在如何通过训练进行提高,低分不能作为孩子天生低能的标志。

多么伟大的科学家,如此的克制、严谨。可比奈的提醒是徒劳的,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美国人来了,把比奈的量表带到了美国,从此智商测试一发不可收拾。

智商测试在美国

比奈的工作成果是非凡的,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创举,对于社会地位优越的统治阶级,它们非常需要证明自己智力的优越性,以及这种能力来自于遗传,也一定是必然的。如此简便可行的测试手段,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

这对美国这个宣称平等自由的国家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智商测试哪里是最准的(智商测试如果不靠谱)(3)

戈达德将比奈量表带到了美国

戈达德将认为智力是天生的、可遗传的,他在美国大力推广这项测试技术,希望能够进行群体隔离,防止美国血统进行恶化,肆无忌惮的将比奈的量表进行篡改,用于普通人测试。

他的测试结果非常的让人震惊:

83%的犹太人是弱智,

80%的匈牙利人是弱智,

79%的意大利人是弱智,

87%的俄国人是弱智,

......

他自己也觉着荒谬,谁会相信一个国家80%的人是傻瓜呢?他不得不对测试结果进行修正,将数值控制在40%~50%。

戈达德观点更加让人嗔目结舌:

还好,经过长达十数年的胡折腾,戈达德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疯狂和荒谬,1928年,戈达德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公开承认自己滥用比奈量表。

斯坦福比奈量表——现代智商测试的原型

美国的科学家对比奈量表的钟爱是群体性的,路易斯·特曼,这位斯坦福的教授坚定地相信人的大脑有一种可测量的东西——智力。1916年,特曼正式把比奈量表扩展到了90项,测试对象也从“需要帮助的青少年”扩充到“优秀的成年人”,这就是著名的斯坦福比奈量表,这就是我们后来IQ测试的标准。特曼为了进行更大范围的测试,不断进行游说呼吁:“相比于恶行和犯罪的巨大代价(每年花费将近于500万美元),心理学测试显然极具价值。”不但如此,他还积极地确定每个行业中成功所需要的最低智商。

从此,智力测试从一项科学研究,变成了一项价值数百万的产业!

让我们欣赏一下特曼的广告词:30分钟内进行5个测试,将会显示孩子的一生。

这种愚蠢而疯狂的行为,还是引起了人们的警醒,瓦尔特.利普曼愤怒地写到:智力测试的危险就在于,在规模教育的体制中,当不怀有偏见的人对学生进行分类,从而忘记了他们的责任就是教育时,他们就会停步不前。智商测试宣传的就是:低智商人群就是天生、无望的劣等人!

耶基斯:通过智商测试,证明美国人是白痴的科学家

罗伯特·耶基斯,哈佛心理学家,在1912年,心理学还只能算作“软科学”,并未登上大雅之堂,很多学校甚至不承认心理学的存在,耶基斯励志要将心理学变成一门真正的学科。

智商测试对他来说无异于是上天的恩赐,他把智商测试这件事,推向了顶峰,他决定说服当局,对军队中的新兵进行测试。

他的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助手——心理学家波林,从测试档案中,挑选出16万个案例构建了在当时来说非常惊人庞大的数据库。

三大惊人的结论浮出水面

  1. 美国成年白人的平均值仅仅处在傻瓜的边缘,智力年龄只有13岁。
  2. 欧洲移民可以按照来源划分等级,都是傻瓜,平均智力年龄年龄在11岁左右。
  3. 黑人是最大的傻瓜,平均智力年龄10.41岁

耶基斯也开始困惑:我们似乎在一个困境中绝望,要么半数的人是弱智,要么就不应该把12岁智力年龄放到弱智范围。

其实耶基斯的测试手段上的问题在现在看来是显而易见的。大量的士兵不识字甚至没有拿过笔、大量的人有明显的文化差异、大量的人都不知道你这测试在干什么。

耶基斯懵逼是一种必然。

臭名昭著的《移民限制法案》和绝育法律

耶基斯工作的影响是深远的,他为种族隔离、限制黑人受教育提供了辩护。1924年《移民限制法案》通过。设定移民配额为3%。

还有更恶心的情况发生了,1927年,巴克松诉讼案中,弗吉尼亚州执行了绝育法律。一名母亲在智商测试中只有9岁,而这位母亲的母亲智商测试只有7岁,他们决定对这位母亲执行绝育。这项法律执行了48年,剥夺了一些未婚母亲、妓女、少数罪犯一些不遵守纪律的孩子生育的权利,这48年,绝育数量超过7500例。

对此,耶基斯的学生,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布雷格姆反省到:许多测在测试领域工作的心理学家一直都为自己的错误命题而深感内疚,这很容易让他们不知不觉的从测试分数滑向一种由测试名称暗示的假设能力。因此他们提到了感官区别、感知、记忆、智力以及类似的东西,而参照物仅仅是一种确定的、客观的测试状况。

但愿参加智商测试是吃饱了撑的

美国人如此钟爱智商测试是可以理解的,他们国家的历史太短,对于多种族的矛盾一直处理得不太好,他们需要这种迫不得已的手段。

但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对于多种族和谐融合早早就处理得非常妥当:契丹、鲜卑、匈奴、汉、羌、......,可以融合在一起,变成一个伟大的中华民族。我们压根不需要通过美国种族主义时期的诞生的糟粕工具给自己添堵。马丁路德·金说过:“手段是正在行程之中的理想和进行之中的目的,人们无法通过邪恶的手段达到美好的目的,因为手段是种子,目的是树,邪恶的种子发不出善良的芽,更不可能结出美好的果。

智商测试哪里是最准的(智商测试如果不靠谱)(4)

现在这么多人喜欢用智商测试,变成了一门非常大的生意,我们无法阻挡这个脚步,但是测试之前,最好先问问自己想干啥。

如果仅仅是吃饱了撑的,随便玩玩,那么就去测吧,就当看场电影放松一下。

如果你想用这个测试结果来进行生活决策,那么还是要小心,添堵是大概率的,尤其是不要在孩子身上使用。

无论怎样解释,智商测试或多或少带着邪恶的暗示——“我不一样,这种不一样是天生的,为此我们需要做点什么......”。

每个孩子、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蕴藏着没有被发现的天分,人的复杂性、大脑的复杂性不是通过一个简单的打分行为就可以判定。

让我们重温一下比奈的警示:智力测试分数是一个实用数值,它们不支持任何智力理论,不代表任何先天或者永恒的东西

以上内容大量取材于《人类的误测:智商歧视的科学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