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巍巍太行山到处留下了朱总司令的足迹位于太行山区的寿阳县,有个200余户人家的小山村——景尚村1937年10月,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率部从五台山出发,经盂县进入寿阳,路经景尚虽然仅仅居住3天,但朱总司令在景尚的动人故事至今在群众中广为传颂,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红色记忆朱德在景尚?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红色记忆朱德在景尚(红色记忆朱德在景尚)

红色记忆朱德在景尚

在那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巍巍太行山到处留下了朱总司令的足迹。位于太行山区的寿阳县,有个200余户人家的小山村——景尚村。1937年10月,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率部从五台山出发,经盂县进入寿阳,路经景尚。虽然仅仅居住3天,但朱总司令在景尚的动人故事至今在群众中广为传颂。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国民党军节节败退,大好河山被日寇占领。10月25日,八路军的一支队伍来到了景尚村。

老乡们还是第一次见到八路军,只见这支队伍一色灰粗布军装,打着绑腿,一个脚穿草鞋的老八路用洪亮的声音喊着:“老乡们,不要怕,我们是八路军,就是过去的红军,是专打日本鬼子的。”老乡们一听,原来八路军就是红军,他们早就听说红军是老百姓的队伍,没想到今天终于盼来了。乡亲们打开院门,把八路军热情地领到家里。八路军战士们一住下,就帮助乡亲们打扫街院、挑水、推磨、劳作。那位穿补丁军装的老八路,顾不得拂去军装上的风尘,也挑起扁担给老乡们挑水,对老乡们嘘寒问暖。他五十出头的年纪,高高的个子,强壮的身板,两道粗黑的浓眉下,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布满皱纹的脸上,透露着慈祥忠厚。老百姓们窃窃私语,觉得这个老八路大概是个伙夫兵,因为他格外和蔼可亲,没有一点架子,所以老乡们都愿意和他接近。攀谈中,当这个老八路听说村里不少人为躲蒋阎兵还藏在山沟里时,就对乡亲们说:“快叫他们回来,我们是毛主席派来的八路军,和咱们老百姓是一家人。”乡亲们都知道毛主席是穷人的大救星,再加上他们又亲眼目睹了八路军对待老百姓的态度,便分头到山沟里去找躲在外面的乡亲:“咱们村里来了红军,快回来吧!”大部分乡亲回村了,还有少数胆小的不敢回来。

回来的老百姓一进村,就看到了一派新气象。走到街上,路面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八路军指战员有的给老百姓宣传抗日方针,有的刷写抗日标语,有的教孩子们唱歌,还有背红十字挎包的部队医生给老乡们看病。回到院里,院子干干净净。回到家里,水缸里的水满满的。灶台上放着白生生的大米饭、香喷喷的面条汤。战士们对乡亲们说:“老乡,你们挨饿了,我们首长让给你们送来饭,吃吧。”老乡们一个个感动得热泪盈眶,“活了这么大,第一次吃上了大米饭。”有的老百姓端上大米饭送到山沟里给家里人吃:“快回来吧,真是咱们的队伍来了。”

老乡们给部队送来了饲料、柴禾,战士们都要项项过秤,公买公卖。一次,一个八路军战士正和老乡们挂饲草,有个老乡把秤抬高了些,被人们当成是伙夫兵的老八路过来看见了说:“秤高了。”众乡亲说:“八路军对我们这么好,买我们点草,还能计较斤斤两两。”老八路笑着说:“买卖公平嘛。”非让重秤了才算完。于是,有的人又私下推测,这个老八路准是个马夫班长。

这天,一个十五六岁的小战士到老乡正庆家向正庆妈买鸡蛋,正庆妈说:“你们给我们又吃大米,又吃面条,吃我们自家鸡下的蛋,哪能要钱?”小战士认真地说:“这是我们的纪律。”正庆妈说:“啥纪律不纪律,快拿去吧!”“大娘,我们首长这两天身体不舒服,鸡蛋是给他买的,不遵守纪律更不行。”“首长?”大娘还弄不懂这个新名词,又问:“首长是多大个官?”小战士笑着摇摇头。“是旅长那么大的官?”小战士还是笑着直摇头。“是说大了还是小了?”“小了。”大娘觉得这可奇怪了,说:“难道是领兵挂帅的总司令不成?”小战士乐了,神秘地说:“你算猜对了,就是咱们的朱总司令。”大娘一听,愣住了,忙问小战士:“听说毛主席是擎一杆大红旗的巨人,朱总司令也是一位巨人,长着三头六臂,他手下的队伍是天兵天将,日本人见了就吓得晕头转向,是吗?”小战士咯咯笑个不停。正庆妈以为自己说对了,也笑起来,她拉住小战士,“快领我去看看,我还没见过。”小战士说:“见过,他还给你家担过水。”正庆妈似乎还不相信:“是哪一个?”“就是那个身高体健,说四川话的老八路。”大娘惊奇地又问:“总司令还担水?”小战士自豪地说:“嘿,当年在井冈山,他还和战士一起下山挑粮!”小战士说完,给正庆妈放下鸡蛋钱,就跑走了。这个小战士就是朱总司令的警卫员。正庆妈把钱捂在胸口上,怎么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要知道,这钱是朱总司令给的呀!她慢慢想起来,原来人们开始觉得是伙夫兵,后来又说是马夫班长的老八路,就是率领千军万马打日本鬼子的朱总司令。

于是,朱总司令在景尚的喜讯,一传十、十传百,像长了翅膀似的传遍景尚村的家家户户,也很快传到了临近各乡村。人们既高兴又激动,简直无法形容。相距景尚十里远的张韩河村的老百姓听说朱总司令率八路军住在景尚,暗地里让几个年轻人到景尚找八路军和朱总司令,诉说国民党军队退下来住在张韩河村欺负老百姓,还要把老百姓的牲畜赶走的情况。朱总司令骤然变得严肃起来:“这帮东西,不抗日还要骚扰老百姓,眼下就要秋耕了,没有牲口怎么行!”立刻派了一个干部带一个通讯员,随同老乡去张韩河村。人们暗暗担心,张韩河村住着几百个川兵,八路军只去了两个人能行吗?消息很快传回来,两个八路军到了张韩河村,经过据理力争,给老乡们要回了牲畜。

朱总司令和八路军在景尚的声望更高了。老乡们带着崇高的敬意,到朱总司令住的窑洞里看望他老人家。朱总司令正俯身在一张方桌上看军用地图,见乡亲们来,他满脸笑容地给乡亲们搬凳子,倒水喝,让大家抽他的旱烟丝并挨个问乡亲们:“家里几口人?生活过得怎么样?”老乡们激动得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只是一个劲地点头。慢慢地才对朱总司令的问话,一一作了回答。青壮年们要求报名参军,朱总司令说:“好啊,咱们这里就是抗日前线,咱们要组织游击队,抵抗日本侵略军。”接着,朱总司令给乡亲们详细讲述了全国的抗战形势。乡亲们临走时,朱总司令握着大伙的手说:“只要咱们军民团结起来打鬼子,就一定能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乡亲们听了朱总司令的话,心里热乎乎的,对革命的胜利充满了信心。

夜幕降临了,乡亲们主动给朱总司令站岗放哨。虽然警卫员再三劝阻,但乡亲们出于对朱总司令的敬爱,还是执意不肯离开。三更天,夜深了,朱总司令窑洞里的煤油灯还亮着;五更天,风凉了,朱总司令仍没有休息,纸窗上映着他高大的身影,还不时传出他轻轻的咳嗽声。乡亲们看着朱总司令为了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夜不眠地辛勤工作,对他的敬仰之情久久不能平静。

10月27日,朱总司令和他率领的八路军就要离开景尚村了。乡亲们和八路军指战员难舍难分。出发前,朱总司令又让部队给贫苦老百姓留下一些粮食,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使乡亲们深受感动。乡亲们也主动组织起来,给八路军运送东西,有的用牲口驮,有的担,有的背。当时的道路不好走,一会儿翻沟,一会儿过河,一路上,部队里的牲口都驮着东西,只有几个伤病员骑着马。朱总司令和普通战士一样,迈着矫健的步伐,精神抖擞地走在队伍里,时而和战士们说笑,时而和乡亲们交谈。乡亲们把朱总司令和八路军一直送到二十多里外的里思村,才和八路军告别。

有个叫张吉俊的老乡,送八路军回来后,看见灶台上的铁锅里盛着大半锅大米。这是怎么回事?他家里住的是八路军总政治部机关的指战员。一住下就借了他家一口铁锅。送八路军走时,锅还没有送回来。他心想,没就没了吧,不值几个钱。当时,他看到自己的铁锅放在灶台上,里面还有大米,不禁感慨地说:“从古到今,哪有这么好的军队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