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蔚州文艺
搜集编写 赵 斌
宋梅成,男,艺名 灯影黑(1885-1970)演唱大花脸、二花脸、三花脸(丑角)、老旦,会导演、会师鼓,并操作皮影戏人。读过私塾,酷爱文艺,尤其喜欢灯影戏和蔚县大戏、蔚县秧歌。是吕家庄灯影戏主要演员之一,是吕家庄戏班的教戏老师。群众常以“大老梅”相称。他将陕西皮影戏的碗碗腔,按照与信任的韵味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形成了具有蔚县特色的蔚县灯影戏腔。他一生创作了三百多出灯影戏剧目,创作刻制了两千多个灯影戏人物,可称得起蔚县灯影戏的一代宗师。
据村里人回忆,宋梅成,家境不富,学识不浅,自幼天资聪颖,记忆力很好,双手会写真草隶篆,会作画,还给人们画炕围子画。对戏剧特别爱好,尤其是偏好灯影戏。童年时期跟随从外地来的皮影班,人家到哪里去演出,他就跟到哪里去看。后来发展到把陕西皮影戏老艺人“盖陕西”谢德隆请到自己家中,正式拜师学艺。学习皮影戏剧人物的设计、刻制,木偶戏人物的塑造,道具,服装的制作,乐器选购。学习皮影戏的唱腔和传统剧目,学艺满,就组织本村的“皮影戏迷”杨文照、薛宝、薛福、薛云、杨波、申国贵等,建立起蔚县第一个灯影戏班。他是蔚县各路戏班里的红人,日伪军统治蔚县时期,就曾在蔚县城唱大戏。他终身未婚。老年后,在村里,经常给人们“讲故事”,俗称“捣鼓”。
据村人讲,他特别善于改编,一个戏本,经他的口能唱出十余个戏来。他的创作能力特强,自编自导的新剧目有现代戏《杨老棉入社》《童养媳》《抗美援朝》《送子参军》等小戏。特别是《抗美援朝》《杨老棉入社》曾参加全县文艺汇演,荣获《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奖。
另据《蔚县文教大事记》(1985年出版内刊),1952年12月,蔚县县政府文教工作总结记载:本年十月有三十三名艺人去专署(察南)学习,十一月有四十名艺人赴省参观(察哈尔省),当时去专、赴省艺人有:吕家庄的宋梅成、西柳林的李凤英、王秀英,北口的袁景春、李明等。十二月召开了全县文化工作会议,传达了省文化会议精神,贯彻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
据《蔚县文教大事记》记载,1953年九月,县政府从上苏庄、北口、西柳林、吕家庄四个业余剧团中,选其优秀演奏员,正式成立了“蔚县联合业余晋剧团”(即蔚县晋剧团前身),从事季节性营业演出。
吕家庄戏班于1950年重建,班主宋梅成兼教戏老师,武场有薛宝、薛云、薛福等;文场有申国贵、寇宣、王老永等。主要男演员有宋梅成、杨文照、王琳、郭温、杨福林、刘成、杨坡、马金奎、宋登举、杨晶等。女演员有李素珍、姚凤英等。
文革前是吕家庄戏班的最鼎盛辉煌时期。据村里老人讲,那时候,逢年过节的,白天唱木偶戏一天三场、晚上唱灯影戏、蔚县大戏等,联唱半个月不待重复的。戏班一直到1964年“四清”运动开始后停演。
吕家庄灯影戏班主,还有郭文、王焕、常有志等。
注明:此前,有关吕家庄灯影戏的资料,把宋梅成,写成宋梅,在此特做更正说明。
附录:蔚县灯影戏剧目分类
(附录摘自王玉祥编写的“蔚州灯影戏的前世今生”一文)
1.打台小戏(20多出)《京东桥》《小妖子挂灯》《玩伞》《跳绳》《耗子啃腊》《大变化》《五花马》《送小姨》等。
2.神魔故事戏(120多出)《朱仙阵》《万仙阵》《九曲黄河阵》《风沙阵》《瘟神阵》《阴阳阵》《十绝阵》《苏护反商》《战冀州》《黄飞虎反五关》《摘心楼》《七箭书》《绝龙岭》《渭水河》《伐西岐》《炮烙柱》《碧游宫》《哪吒出世》《九龙柱》《魔家四将大战丙灵公》《哼哈二将显神通》《闹朝阁》《水帘洞》《孙悟空闹龙宫》《大闹天宫》《五行山》《十八罗汉斗悟空》《高老庄》《通天河》《女儿国》《真假悟空》《蜘蛛洞》《盘丝洞》《无底洞》《火焰山》《狮子洞》等。
3.木偶剧目(白天演出)
(1)蔚县大戏:(北路梆子蔚州道)《打金枝》《骂金殿》《三娘教子》《牧羊圈》《算粮》《辕门斩子》《明公断》《金水桥》《二进宫》《白蛇传》《司马庄》《黄鹤楼》《回荆州》等150多出。
(2)蔚县秧歌:《伍子胥过江》《踢洞》《送妹》《剿场》《嫖院》《魂扇》《借冠子》《一场梦》《打经堂》《杀狗》《杀山》《杀嫂》《小松林》《瞎子观灯》《刨茬子》《三贤》《列女传》等80多个剧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