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790一816),唐代著名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宗室后裔,因避父讳,不得应进士举,韩愈曾为之作《讳辩》。他的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创造新奇瑰丽的诗境。有《昌谷集》。《全唐诗》收其诗233首。

李贺《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注:

《雁门太宋行》,乐府旧题,言边城征战之思,李贺此诗用旧题写战士苦战,为国指躯。雁门,郡名,在今山西。太守,郡的长官。行,古诗的体裁。摧,塌陷。金鳞开,形容月光映照铠甲闪闪发亮。角,军号。燕脂,一作胭脂。半卷红旗,描写轻骑急驰的情形。易水,在今河北易县。霜重,是说战鼓敲响了,声音沉闷象是被严霜冻住了一样。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易县。相传战国时燕王置千金于台上,招纳天下之士,典出《战国策燕策一》。玉龙,这里是指剑。

译:

黑云如山压城墙,城墙眼看要塌陷。

战士铠甲映日光,就象金鳞亮闪闪。

军号声声震天地,秋风瑟瑟生寒气。

奋勇杀敌不顾身,血流夜凝紫胭脂。

红旗卷一半,轻骑奔驰袭易水,

霜重天酷寒,战鼓低沉声不起。

为了报答,贤君广招贤才意,

手提宝剑,不惜为国征战死。

评:

李贺此诗是用乐府旧题,描写他想象中发生在塞上的一场鏖战,从中寄寓他爱国的情怀。

全诗分两大段。前四句描写边城白昼被围,敌人攻势猛烈,大有坚城欲摧之势,而我军将士奋力御敌,英勇战斗,铠甲被太阳映照得金光闪闪。血流遍地,夜色中塞外大地被染成胭脂般的深紫色。这四句,渲染了战事之激烈,战士之忠勇。

诗的后四句写我军轻骑夜袭,直捣易水敌阵。红旗半卷,战鼓低沉,揭示了特定的战斗场景。战士们握剑宣誓:决心为报答贤明君主的深恩,作殊死战斗。李贺擅长七言乐府,善于抒写和体味人处于生死转折之间的心理变化,本诗最后两句即体现了这一特色。

从艺术上看,这首诗的意境浑莽苍凉,语气沉重悲壮,深得屈原《国殇》的神理。诗中十分注意声音与色彩的描写,在渲染战争的环境,气氛方面饶有特色。以“满天号角”与“霜重鼓寒”进行强烈对比,造成一扬一抑的声音效果;又将铠甲的金光,大地的深紫,旗帜的鲜红与黑白颜色交织在一起,互相映衬,构成一幅悲壮惨烈而又色彩斑驳的战斗画面。

作者善于把想像中的事物描给得很逼真,用词则在奇诡中见妥贴,富于表现力。他只通过很少的笔墨,就把塞上将士们英勇赴敌的气概写得跃然纸上,在心理刻画上也颇有深度,读之给人的心灵带来震撼。这首诗的首句“黑云压城城欲摧”更成了广被称引的名句,现已被收入成语辞典,成为了现代的通用语汇。

附图:

甲光向日金鳞开,半春红旗临易水。

李贺夜雨寄北(黑云压城城欲摧)(1)

李贺夜雨寄北(黑云压城城欲摧)(2)

李贺夜雨寄北(黑云压城城欲摧)(3)

李贺夜雨寄北(黑云压城城欲摧)(4)

李贺夜雨寄北(黑云压城城欲摧)(5)

李贺夜雨寄北(黑云压城城欲摧)(6)

李贺夜雨寄北(黑云压城城欲摧)(7)

李贺夜雨寄北(黑云压城城欲摧)(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