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金属配合物和螯合物的转化(百万大气压下Ba原子掺杂合成新型钡超氢化物)(1)

富氢化合物在高压下具有丰富的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是物理学、材料科学及超导界共同关注的前沿课题。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镧系笼型氢化物基础上(Nat. Commu. 10, 3461 (2019); Sci. Adv. 6, eaax6849 (2020)),制备出了新型钡超氢化物BaH12。利用原位高压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结合理论计算发现新型钡超氢化物BaH12具有扭曲的立方结构,呈现金属性。BaH12能稳定至75GPa,大约是分子金属氢所需压力的五分之一,原位高压电学测量表明在140GPa时其超导转变温度为20K。这项研究在理解氢基高温超导体的结构特征方面取得标志性进展,同时为常压下实现室温超导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途径。

近日,宁波大学崔田教授、吉林大学黄晓丽教授等人,与俄罗斯Skolkovo科学技术研究院Artem R. Oganov课题组合作,在高压下超氢化合物研究方面又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以“Synthesis of molecular metallic barium superhydride: pseudocubic BaH12”为题,于2021年1月11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在极高的压力下,氢由于独特的量子性和电子结构,会转变为金属氢,极有可能成为室温超导体。早前哈佛大学报道了在495GPa压力下固态氢转变为原子金属氢的实验证据,但争议较大。除了在纯氢体系中实现原子金属氢之外,在氢体系中添加其它元素,形成高氢含量的富氢化物也是一种获得金属氢的途径:利用非氢原子的“化学预压缩”作用,在较低压力下实现金属态和超导电性。因此,寻找到更高含氢量的、性能优异的富氢化合物是氢基超导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本课题组通过Ba元素掺杂成功合成了新型钡超氢化物BaH12(pseudocubic Cmc21),是目前实验上获得氢化学计量比最高的氢化物。利用原位高压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结合理论计算发现新型钡超氢化物BaH12具有扭曲的立方结构,呈现金属性。BaH12能稳定至75GPa,大约是分子金属氢所需压力的五分之一,原位高压电学测量表明在140GPa时其超导转变温度为20K。这项研究在理解氢基高温超导体的结构特征方面取得标志性进展,同时为常压下实现室温超导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途径。

通过原位高压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测量技术结合激光加热技术,我们在DAC #B0-B3四组实验中均成功合成了具有准立方结构的富氢化合物BaH12(见图1)。为了克服氢渗的问题,我们采用了NH3BH3(AB)作为氢源,该方法已经被证明在百万大气压以上压力合成超氢化物是有效的。将~10 μm的金属Ba与作为氢源和传压介质的AB在目标压力下激光加热至1500K以上,加热后可以明显看到金属样品体积的膨胀,预示着新化合物的产生。通过实验测量与理论计算方法相结合,进一步确定新型钡氢化物的化学计量比和对称性。

模拟金属配合物和螯合物的转化(百万大气压下Ba原子掺杂合成新型钡超氢化物)(2)

图1:DAC#B0-B3在不同压力下的XRD衍射图谱及Cmc21-BaH12结构

除了

模拟金属配合物和螯合物的转化(百万大气压下Ba原子掺杂合成新型钡超氢化物)(3)

结构以外,进一步的理论计算提出了几种扭曲的立方结构BaH12:Cmc21,P21及P1(见图2)。计算结果表明,

模拟金属配合物和螯合物的转化(百万大气压下Ba原子掺杂合成新型钡超氢化物)(4)

-BaH12的热力学和动力学都不稳定(ΔHform> 0.19eV/atom),因此可能扭曲为低对称性的Cmc21、P21或者P1,并且XRD图谱上较弱的非立方相的衍射峰也证明了结构扭曲的可能性。结合实验上观测到BaH12具有的金属性,从而判定合成出的BaH12具有Cmc21结构。

模拟金属配合物和螯合物的转化(百万大气压下Ba原子掺杂合成新型钡超氢化物)(5)

图2:几种扭曲立方结构BaH12的声子和电子态密度图

电子局域分布函数计算结果表明,Cmc21-BaH12结构中氢原子以H2(dH-H=0.78Å)和

模拟金属配合物和螯合物的转化(百万大气压下Ba原子掺杂合成新型钡超氢化物)(6)

(dH-H=0.81和1.07 Å)单元的形式存在,两者组成H12的马蹄形长链(dH-H<0.78 Å)(图3)。Bader电荷分析表明,电子由Ba原子向H原子转移。因此,Ba-H键为离子键,而H-H主要为共价键。态密度图谱显示费米面处83%的电子来自于氢,BaH12的导电性源自H12长链构成的氢原子层,这是首次发现的具有金属性的分子氢化物。

模拟金属配合物和螯合物的转化(百万大气压下Ba原子掺杂合成新型钡超氢化物)(7)

图3:150 GPa压力下Cmc21-BaH12结构的电子局域函数及态密度分布

为了研究Cmc21-BaH12结构的金属性和超导性,我们进行了原位高压电学测量。在140 GPa、1600 K条件下制备目标样品后,原位高压电阻测量结果证实了其金属性,并在140 GPa具有20 K的超导转变温度,与理论结果符合(图4)。BaH12是目前实验上合成的含氢量最高,稳定压力最低的金属氢化物,为金属氢及富氢化合物的超导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模拟金属配合物和螯合物的转化(百万大气压下Ba原子掺杂合成新型钡超氢化物)(8)

图4:140 GPa时样品电阻随压力的变化及计算的BaH12超导参数

该研究成果共同第一作者为吉林大学陈吴昊博士、Skolkovo科学技术研究院Dmitrii V. Semenok博士及Alexander G. Kvashnin博士,通讯作者为宁波大学崔田教授、吉林大学黄晓丽教授及Skolkovo科学技术研究院Artem R. Oganov教授。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基金委项目、上海光源同步辐射BL15U1线站的大力支持。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2010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