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病程可分为急性腹泻病(病程<2周)、迁延性腹泻病(病程2周到2个月)和慢性腹泻病(病程>2个月),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婴幼儿腹泻怎么办?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婴幼儿腹泻怎么办(婴幼儿腹泻病)

婴幼儿腹泻怎么办

婴幼儿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病程可分为急性腹泻病(病程<2周)、迁延性腹泻病(病程2周到2个月)和慢性腹泻病(病程>2个月)。

主诉

患儿大便次数增多和(或)大便变稀,伴或不伴有发热。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腹泻大便次数增多,一日数次,可伴有发热,呈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

2.脱水患儿腹泻次数增多时可出现脱水的相应表现。依程度可分为轻度脱水、中度脱水和重度脱水。

(1)轻度脱水:3%~5%体重或相当于30~50ml/kg液体丢失,表现为精神稍差,烦躁,皮肤干燥,眼窝、前囟稍凹陷,尿量稍减少。

(2)中度脱水:5%~10%体重或相当于50~100ml/kg液体丢失,表现为精神委靡,干燥,弹性差,眼窝、前囟明显凹陷,哭时泪少,口唇干燥,肢端冷,尿少。

(3)重度脱水:超过10%体重或相当于100~120ml/kg液体丢失,表现为精神极度委靡,表情冷漠,昏迷,休克,尿少甚至无尿。

(二)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1.轮状病毒肠炎秋冬季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类型,曾称为秋季腹泻。

多见于6月到2岁婴幼儿,病初1~2日,常有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增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便,无腥臭味,可有发热、咳嗽等症状,部分患儿可出现惊厥、心肌受损等多脏器受累表现。

2.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肠炎多流行于夏季,临床表现有发热、呕吐、频繁多次水样或蛋花样便,粪便培养可确诊。

3.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肠炎临床表现类似于细菌性痢疾,可有脓血便,有腥臭味,可有高热,粪便细菌培养有助于诊断。

4.出血性大肠埃希菌肠炎严重者可导致溶血尿毒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两大并发症。

典型患者有三大特征。

(1)特发性痉挛型腹痛。

(2)血性粪便(血水便或脓血便)。

(3)低热或不发热。

5.沙门菌感染性肠炎 多见于1岁以内的体弱婴儿,病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有胃肠炎型和败血症型,可排深绿色黏液脓便或白色胶冻样便,常引起暴发流行。

6.抗生素相关肠炎(1)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发生于长期给予广谱抗生素的患儿,表现为发热,稀水黏液便,可呈深蓝色,可见脱落肠黏膜,大便涂片镜检及粪便培养可确诊。

(2)甲膜性肠炎:由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感染引起,可在抗生素治疗2~9日后或手术后5~20日出现腹泻,中毒症状重,大便为黄稀便或水样便,可有甲膜排出,少数为血便。可有腹痛,重症可并发脱水、肾衰竭、休克及DIC等。粪便厌氧菌培养有助于诊断。

(3)铜绿假单胞菌肠炎:感染中毒症状重,腹泻开始为水样便,随后转为黏液或脓血便,严重可致休克等。大便培养可确诊。

(4)真菌性肠炎:病程迁延,常伴有鹅口疮,肛周可见黄白色甲膜,大便呈稀便,带泡沫,甲膜及粪便涂片可见菌丝。

7.迁延与慢性腹泻病程超过2周,病因复杂,持续腹泻可加重营养不良,继发感染,导致多脏器功能异常。

(三)辅助检查1.便常规 潜血注意有无脓细胞和红细胞等。

2.血常规细菌性感染性腹泻时可有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白细胞计数升高。

3.血气分析可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等酸碱平衡失调。

4.电解质可出现低钾、低钙、低镁等。

治疗要点1.饮食治疗可不禁食,给予易消化、流食或半流食饮食,宜少量多餐。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晒补钾:有尿的重度脱水者可予10%氯化钾200~300mg/(kg·d),分3~4次口服,或静脉均匀滴注(浓度<0.3%)。

晒补钙:佝偻病者输液同时口服钙片,每次0.5g,每日3次。有手足搐搦或惊厥者,立即静脉给予10%葡萄糖酸钙1~2ml/kg,稀释后缓慢静脉滴注,注意心率过缓时停用。

3.抗生素治疗病毒性肠炎抗生素无效,细菌性肠炎可选用粪便培养及药敏推荐的抗生素,甲膜性肠炎和真菌性肠炎须立即停用抗生素,并采用相对应的抗菌治疗。

4.肠黏膜保护剂蒙脱石散剂(如思密达、必奇等):小于1岁,每次1/3袋,每日3次,餐前30分钟口服;1~2岁,每次半袋,每日3次;2~3岁,每次半袋,每日4次;大于3岁,每次1袋,每日3次。

5.微生态制剂金双歧(三联活菌片)或思连康(四联活菌片):每次1~3片,每日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