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使生活更美好作文六年级 音乐让生活更美好(1)

杭州市民合唱团与杭州爱乐乐团同台演出

音乐使生活更美好作文六年级 音乐让生活更美好(2)

音乐无穷演讲嘉宾王涤;

音乐使生活更美好作文六年级 音乐让生活更美好(3)

音乐分馆内的开放式音乐普及活动;

音乐使生活更美好作文六年级 音乐让生活更美好(4)

魅力杭图·中外音乐家交流音乐会;

音乐使生活更美好作文六年级 音乐让生活更美好(5)

杭州爱乐乐团在图书馆大厅的表演;

音乐使生活更美好作文六年级 音乐让生活更美好(6)

上海歌剧院首席指挥曹丁教授为合唱团做指导;图7:HIFI室内的音乐普及活动

音乐使生活更美好作文六年级 音乐让生活更美好(7)

2016年12月的第一个夜晚,杭州城早已有了冬日的凉意。但在杭州图书馆报告厅,人群熙攘,暖意融融。

人群中,有步态从容的老人,也偶有稚嫩活泼的孩童,但大部分还是那些来不及完全卸去工作疲惫就匆匆赶来的城市白领们。白天,他们从事着各种职业,此刻,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音乐爱好者。他们是为了杭州图书馆音乐分馆8岁生日派对“音乐无穷”而来,是为了将在派对舞台上与大家分享生活与梦想的5位嘉宾而来。

5位嘉宾中,有浙江省人民医院的外科医生洪剑飞。当他拿起柳叶刀的时候,背景音乐是莫扎特,当他放下柳叶刀,他会去弹钢琴,或者做钢琴,或者,带着钢琴去非洲;

有在杭州做livehouse的第一人,酒球会掌门人王涤。他是中国民谣圈里的传奇,是站在万晓利、周云蓬、宋冬野等各种大咖身旁的神秘人物,他患有重度演讲恐惧症,唯独音乐让他有了分享的勇气;

有从18岁开始,已经做了40多年黑胶唱片机的台湾人郭登松,他4年前随太太来到杭州定居,结果很快得到了大批年轻人的追捧,他的客厅变成了杭州黑胶客们的俱乐部;

还有要“喝1万瓶好酒,听1万首好歌”的全国空手道重量级前五名选手汪洋;

更有一直在坚持为市民做阿卡贝拉(无伴奏人声)公益培训的90后小鲜肉组合———TNT……

这些嘉宾,都不是音乐家,他们是城市里最平凡的住客,是音乐的加号。而台下的400位听众,和在网易上收看直播的4000位观众,有的是心怀好奇,但更多的是因为与他们接触过,被他们感动过,或者,曾经在他们身上获得过鼓舞。

杭州图书馆音乐分馆,就是想用8,这个站起来的无穷号来告诉大家:让音乐成为生活的加号,人生可以更加美好。这,也正是它作为全国第一家以“音乐”为主题的公共图书馆的初心与未来。

全国第一家以“音乐”为主题的

公共图书馆

杭州图书馆音乐分馆,建成于2008年,是全国第一家以“音乐”为主题的公共图书馆,IMAL国际音乐图书馆协会的会员单位 (IMAL在中国地区的另一家会员单位是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

公共音乐图书馆是做音乐专类服务的,它区别于音乐高校图书馆的专业服务而出现。其更强调的是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是在“公共”精神引领下的,面向所有人的音乐专类服务,是借公共图书馆之力来引领人们感受音乐,并在其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满足和希望。

8年间,杭图音乐分馆用它1100平方米的空间,默默为市民读者提供免费的阅读、视听、音乐制作、音乐研究等基本服务,它还打造出了“总有一种声音打动你”这个活动品牌,完成了近2000场公益性质的赏析、沙龙、讲座、音乐会,留下了理查德克莱德曼、马克西姆、李云迪、廖昌永、吕薇等百余位国内外知音音乐人的足迹,并组建起了有“中国十佳合唱团”之称的杭州市民合唱团。

从纯粹的幸福感开始

杭图音乐分馆是以“用世界顶级音响设备来做音乐普及”的姿态,完成了它给市民的第一印象。

2009年初春,也就是分馆开馆后不久,便迎来了《新音响》杂志创办者、音响发烧圈里殿堂级人物赖英智的讲座。赖英智以他的阅历告诉在场的杭州市民:“如此高端的音响设施,全球没有哪个公共图书馆能够拥有。”

这场讲座选取了用德国Acape11a音响来展现马勒“第二号交响曲”。这部庞大浩瀚的作品,甚至连大部分的交响乐团都无力演绎,但在Acapa11e的“口”中,却能层次分明地把耳朵叫醒,生命与命运的对话从红喇叭中传来,倾倒众生。赖英智说:“目前只有这家公司做到了把空气等离子化。到了震撼的高音部分,甚至可以看到其铜制部分随着旋律闪闪发亮,所谓余音绕梁,真能亲眼所见”。

时隔7年后,当年活动的参与者欧阳江河从四川又来到杭州,这次他是来为西湖读书节西湖诗社活动助力的。这位已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诗人在活动间隙,又独自来到音乐分馆的二号视听室,请求工作人员再次打开Acape11a的红喇叭。此时此刻,他或许回想起了当年为Acape11a所写下的那首诗:

听到灵魂深处,深海五十米,黑暗寂静钨丝微微一闪,蜡烛划过,烟头明灭那一线的光明,那对灵魂的触及

那不是物质性的享受,而是一种纯粹的幸福感

正如赖英智反复强调的:“让更多喜爱音乐的人能聆听到高品质的声音,这才是精良设备被制作的意义。因为它所传递的,始终不是昂贵的音响,而是无价的音乐。”音乐馆的3个HIFI室,用8年时间完成了近1300场活动,无数市民读者在这里明白了什么叫做“纯粹的幸福感”。它还接待了上千批次的国内外参观团,让居住在杭州以外的人们看懂了这座“最具幸福感的城市”的加分项。

今年6月,音乐分馆在杭州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上做了个小预告:2015年美泉宫仲夏之夜音乐会赏析,并在文案里小小注明了一笔:本次赏析使用的音响是ROCKPORT太阳神。微信报名的30个名额很快就被抢完了。一位读者打来电话说自己是上海人,年纪已经很大了,希望在还走得动的日子里,能听到太阳神的“高音明亮剔透如水晶,人声细密传神,低音气势磅礴”。图书馆工作人员马上答应了他的请求,并为他安排了听音效果最好的位置。活动当天,老者在子女的陪护下,从上海坐着高铁来了。

做有温度的“活态馆藏”

2016年夏天,在中国首届国际歌剧电影展映期间,著名歌剧艺术表演家李晶晶和国家大剧院资料室的同志们也专门走访了杭图音乐分馆,交流在歌剧艺术普及过程中的经验与体会。

李晶晶一到音乐分馆,就被开架的书籍吸引了。她一会抽出《音乐家辞典》翻阅,一会又用手机拍下《歌剧辞典》,并且一个劲说:“真棒!”音乐分馆的工作人员告诉她,馆内藏书近万册,堪称“乐中圭臬”的外文原版著述亦为数颇丰。藏书之外,光碟文献15000余张,除了大量的原版古典CD和蓝光光碟,还有1300多张新旧相杂的黑胶唱片。李晶晶沉吟片刻,问:“我想知道的是,专业文献有人用吗?”

音乐分馆主任王恺华告诉李晶晶:“我们有专业馆员的人才架构,还有强大的公益音乐讲师团队,所以馆藏都是活态的,静态文献会被转换成体验感特别好的‘音乐知乎’传递给市民读者。”

比如,2013年,中图公司引进并发行了27碟装蓝光《威尔第诞辰200周年歌剧全集精装收藏版》。音乐分馆购入后,以此为课件,开始了长达一年的普及工作,向市民读者介绍这位在西方音乐史上“举世不过二三位”的丰碑人物和他的伟大作品。

负责威尔第歌剧赏析活动的是馆员赵彬,他介绍说这个活动其实社会反响挺好的。李晶晶笑着说:“我相信。其实我在北京也一直做着歌剧艺术普及的工作,去小学里给孩子们讲歌剧赏析,开普及歌剧知识的微信公众号。你们知道吗,真的会有那种一家人在闲暇时间,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一起看歌剧电影的啊。所以,音乐这个东西,讲明白了,真是很有趣味。”

没错。音乐当然是最流行最普及的艺术,它有着比语言文字更古老的文明源起。专业文献的学习是有门槛的,但对音乐本身的普及和传播,则能随时唤起人们内心的共鸣。所以,阵地服务之外,在每个周末的晚上,城市逐渐沉寂下来的九点半,音乐分馆就会通过调频FM89杭州之声准点放送“经典正流行”。

这是一个善于思考的音乐节目,它的定位是“以客观的视角解读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打破风格、流派的束缚,拆掉历史、地域的壁垒,从音乐出发重视人类文明的变迁”。

2016年初春,经典正流行介绍了柴达木民族乐团寄来的《柴达木之魂》。节目主持人,也是音乐分馆馆员张安琪在节目里告诉大家“这里的每一首歌都代表着蒙古族人的文化积累与智慧”,他说“这些年当我们苦苦学习研究西方音乐的和声进行时,我们自己的少数民族音乐的和声进行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变成现在我们听到的这个样子呢? ……想弄明白音乐发展的来龙去脉,就必须去了解这个民族的历史,因为每一首歌背后都一定有段动人的故事。”

这期节目的反响特别好,根据节目录音整理而成的文字,成为《柴达木之魂》发行后,唯一的非蒙古族乐评人写的乐评。

杭州市民合唱团为品牌插上翅膀

如果要用一种文艺形式来赞美城市赞美生活的话,合唱应该是最好的选择。用中国合唱泰斗马革顺的话来说“合唱之美在于雪花精神,它阐释的是无私奉献”,而更多的艺术家则认为合唱的多声部人声配合是对和谐社会最形象的艺术展示。

如果一定要让杭图音乐分馆亮一亮自己的金名片,那应该就是杭州市民合唱团了。

2010年,杭图音乐分馆以专业馆员为人才依托,创建公益性质的群文社团杭州市民合唱团,并面向大杭州进行团员招募。建团6年,市民合唱团的履历上分别记录着:浙江省合唱节金奖得主,匈牙利布达佩斯柯伊达合唱节金奖得主,中国国际合唱节金奖冠军,被中国合唱协会授予“全国十佳合唱团”称号,浙江省群文合唱领域最高荣誉记录的保持者和刷新者。

2016年,在由杭州市委宣传部主办的“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大型主题音乐会”中,市民合唱团有幸成为第一支与杭州爱乐乐团合作演出的本土群文合唱团。

作为一支非专业团队,杭州市民合唱团的一切荣誉都来之不易。

在杭州,像这样的非专业合唱团大大小小有近千个,人们充分享受着合唱给予的快乐。市民合唱团与之最大的不同在于,它要给予团员的不只是快乐那么简单。

从市民合唱团建团之日起,音乐分馆就明确了在公益和普及的宗旨下,必须有严苛的业务要求:能够快速读谱,表演时必须背谱,每周排练三次,每月排一首新歌,有严格的考勤和淘汰制度,有完善的团队管理体系……杭州市民合唱团,不只是为了享受快乐,还要求专业水准。

建成一年后,因为对业务水准的绝对坚持,杭州市民合唱团成为城市合唱队伍中的一匹黑马。

用合唱团团长王恺华的话来说就是:“做服务也好,做活动也好,首先是树立品牌,然后就需要考虑如何传播品牌。市民合唱团就是音乐分馆的一对翅膀,他们飞到哪里,杭州图书馆音乐分馆就出现在哪里。”

谁都知道,养一个社团是件非常烧钱的事,要打造一个能飞的品牌固然很好,但翅膀一定是很贵的,音乐分馆用什么来为飞翔买单?

杭州图书馆以其独到的眼光做了一回音乐分馆合唱团项目的“天使投资人”。在2013年和2014年期间,在杭图的资助下,合唱团先后斩获两个国际金奖。市民合唱团的翅膀就这样迅速硬了起来。

翅膀硬了,它就会飞。2013年开始,合唱团开始有演出邀约了。虽然演出补贴都不会很多,但在团员们的精打细算、群策群力下,实现了每一分钱的超高性价比:开大师课、做演出服、自主外出参赛,包括有团员生病时,也能用暖暖的团费给他买上一袋苹果了。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之外,赶上合唱团的业务进度、并且服从团务要求,并不轻松。但是每年募新的时候,报名与录取的比例基本都会保持在7:1以上。

对水准的坚持,或许比单纯的快乐更吸引人,也更凝聚人。而对荣誉的执着,是一个社团能够获得自生长机能的源泉。

正是因为市民合唱团的存在,浙江省音协会放心地将“浙江省老年合唱交流演唱会”交由音乐分馆负责承办。从2011年到2016年,这个盛会的参演团队从最初的30支增加到了60多支,在地域上也从浙江省扩展到了全国。在一年又一年的相聚中,杭州图书馆成为了浙江省合唱领域的一个地标性建筑。

前方是斑斓的春天

2016年12月2日,杭图音乐分馆“音乐无穷”分享会结束的第二天,以“音乐普及与社会文明”为主题的全国音乐图书馆业务研讨会在杭州图书馆召开。这也是全国公共图书馆界关于音乐专类服务的第一次研讨,共有天津、上海、广州等7家图书馆参会,杭图音乐分馆是发起人也是东道主。

整个上午,参会嘉宾都在各种头脑风暴,在书香里传播音乐,让人感觉广阔天地,大有可为。济南图书馆的刘昱主任在发言时,对头天晚上的分享会意犹未尽,他说:“我忽然想到,其实坐在台下的400名杭州市民里,至少有十分之一的人同样可以走到台上,用他们的故事去感染人鼓舞人,因为‘音乐加’是直接接着地气来的。”

到下午,研讨会迎来了一批尊贵的客人。他们是和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杨燕迪一道前来考察的全国音乐院校图书馆联盟第一届会议的代表们———来自全国11家音乐高校图书馆的馆长们。做音乐专业服务的人和做音乐专类服务的人,第一次那么紧密地坐在了一起。

杨燕迪教授向公共音乐图书馆的同仁们追溯了成立音乐院校图书馆联盟的初衷与这一年来的筹备情况,他说:“对于院校图书馆来说,成立联盟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师生,服务科研,通过搭建更强大的新技术平台,来吸引年轻人,培养年轻人。”说完,他话锋一转,微笑着问:“那么公共音乐图书馆有没有结盟的计划呢?”

浙江音乐学院图书馆馆长孟凡玉教授在旁说道:“院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希望能携手共进,加强联系。”这是一句让所有人都为之一振的话。

虽然研讨会并没有沿着联盟的议题深入展开,但它让人们相信,翻开由专业院校与公共图书馆共同书写的、面向每一个人的音乐篇章,并不是很遥远的事。再次借用市民读者对音乐无穷分享会的评价:“音乐与生活的完美融合,这也许是音乐发展的方向和继续生存的基础。她已经以另外一种形式成为知识分子、商人,尤其是年轻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曾经有一个谬论,什么时候看演出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需求,那么文艺的春天就到来了! 当然,这个春天是色彩斑斓的,不是孤傲的或是盛气凌人的,就像今晚的演出。”

有一天,当你来到杭州图书馆北二楼的音乐图书馆,它的宁静会让你觉得时间放慢了脚步:通透的玻璃房,厚实的地毯,深紫色的沙发;老阿姨晒着午后暖暖的阳光,伏案细细摘抄着《中国优秀艺术歌曲集》;几个工人打扮的男人结伴而来,兴高采烈地打开马兰士CD机,戴上森海塞尔的耳机,满脸沉醉、神情舒缓得听起了高原红;打扮时髦的年轻人,会跑到服务台问有没有某位歌星的某张唱片,因为唱片行里已经买不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