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一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续

第四层次是“人道六亲生克,家和万事兴”的游戏规则,即人性中所具有的“道”的属性,“人之道”的差别最大,有上、中、下之分,有善、恶之别,但人道六亲相生相克,仍以生为主,以克为辅,克是为了更好的生,克是为了最终的生,因此 “人道六亲生克,家和万事兴”的主要作用就是“代代皆新生”。纵观世界各国和各种种族的新生方式,无不符合六亲生克体系中相生顺序,即“官鬼生父母,父母生兄弟,兄弟生子孙,子孙生妻财,妻财生官鬼”,也许会因为大家的语言文化不同而叫法不同,但其实质的相生顺序都跳不出这个圈圈,这就是六亲生克,以生为主的最大意义。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翻译(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1)

六亲生克,家和万事兴

说完六亲生克体系中不可更改,不可替代的相生关系,再来说说六亲相生相克关系体系中的另一大主体活动:“克”,其中所蕴含的核心思想就是中国人常讲的家风家教、族规祖训的传承问题,所谓“天地无亲,维德是辐”,既然相生的关系已经注定,我们无法左右,那如何处理相克的关系就成了我们的主战场,给了我们很大的自主发挥空间。六亲生克体系总体师法五行生克体系架构,分三个阶段顺时针隔位相克,以兄弟娶妻纳财为始,第一阶段为兄弟克妻财,妻财克父母,进行不同家风家教和道德品格引进吸收、交流互鉴、融合发展问题。第二阶段为父母克子孙,子孙克官鬼,前者重点进行家风家教和道德品格的教学实践活动和实战化训练,后者以实践的经验对家风家教进行系统性改良升级。第三个阶段为官鬼克兄弟,是家风家教和道德品格的世代相传,敬畏祖训,继承发展的问题。

这个六亲生克模型体系不但把已经退休赋闲在家的父母给合理利用了起来,更把已经长眠于地下多年的列祖列宗也供了起来,起到对晚生后辈“人在做,天在看”的警示威慑作用,不但合理地定位各家庭成员的职责,更把各家庭成员拥有的有利资源最大化的发挥了出来,纵观世界各国家庭人文管理的相关模式,还没有哪一个地方能达到如此先进、如此全面的人文管理理念,大部分还都停留在动物界的管理模式中,由亲生父母管理小孩甚至是单亲家庭带小孩的模式,这在中国其实是非完整家庭条件下(比如父母双亡或者无法共同居住)的一种万不得已的权宜之计。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没有比较,就不知深浅,无知者无畏,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道层面的游戏规则就是“六亲生克,家和万事兴”,在这个游戏里面具体你要选择做什么,你自己决定,那是你的自由,最后也必须接受“合则多赢,斗则全输”的游戏规则。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翻译(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2)

入周问礼

因此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意思是说天地没有“仁”与“不仁”之说,没有偏私,对待万物都和对待刍狗一样 ,一切任其自然,这就是老子所讲的“道”。这句话其实是引子,想表达的是下面一句,就是“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橐du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世间的圣人,应该效法天地,对待百姓就像对待同胞手足一样,无所偏爱,任其自然,这才是圣人之道。他是针对孔子提倡的“仁”来说的,孔子既然树立了一个“仁”的概念,那肯定就会有“不仁”,认为这个人“仁”,就可能认为另外一个人“不仁”。对人类“仁”,对动物、自然万物可能就“不仁”。所以老子才提出一个“不仁”的概念,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无所偏爱,没有对谁“仁”或者“不仁”,一切都顺其自然,这个“不仁”说白了就是老子无为思想的体现。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翻译(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3)

骑牛而行,无为而为

所谓“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具备“上德”的人近乎道,道法自然,其顺应自然,顺势而为,上德不德不是无德,而是有大德但不处处彰显自己的德行,因此是真正意义上的有德;具备“下德”的人,处处彰显力图证明自己不失德,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德。因此真正有德行的人,人德合一,不怕失德,也不会失德,所以就不会把德行挂在嘴上,故意用某种行为证明自己不失德,这才是真正的有德之人。这有点类似于《易经》咸卦所表达的深刻哲理,咸卦实际上是讲感应、感情的卦,若想把感情处到亲密无间,或者彻底感化某个人,做到心灵的完全感应就必须先排除自己的私心杂念,去掉感字下面那个心字,变成无心之感即是咸卦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当时势不需要他们积极进取,胡乱作为时,上德就会顺势而为,无为而无以为,下德则无为而有以为,逆势而为,不可为而为之,一条“有为”路走到黑,不知道根据实际情况变通,唯心地认为“态度决定一切”,这也是儒家一直被更高层次的道家所诟病的地方。其情形犹如《易经》乾卦中的上九爻“亢龙有悔”,用力过猛,用“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形容这种情况再恰当不过。因此儒家后来才又针对性的提出 “中庸之道”这个互补对策,重点强调过犹不及,适度原则。“无为”“无以为”与道合一,即“天人合一”、顺势而行,“无为”“而有以为”与道相悖,逆势而行,因此作为上德的道家明显高于下德的儒家和无德的法家,是真正意义上的“实事求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