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说起“春晓”诗词,我们很早就学了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诗写的是“暮春”景色,充满了伤春、惜春的感情,虽然意境很好,但未免有些消极。

很明显,一首诗词表达的感情是积极还是消极,跟它描写的景色和诗人当时的心态都有关系。一般来说,如果是描写“早春”或“仲春”的“春晓”,则不容易出现消极思想;如果当时诗人的心态积极向上,那么即使他描写的是“晚春”的“春晓”,也有可能是积极的情感。

1. 《横溪堂春晓》,虞似良

在“仲春”,田野一片碧绿,农田里正在插秧干活,即使是烟雨蒙蒙的天气,也很难让人产生消极的思想。宋代诗人虞似良的这首《横溪堂春晓》,就感染了人们春耕插秧的快乐,哪怕是细雨绵绵:

一把新秧趁手青,轻烟漠漠雨冥冥。

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

春晓诗词大全100首 十二首春晓诗词(1)

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

“绿色”代表了希望。“仲春”的农村,可能没有那么多的百花盛开,更多的是绿草茸茸。“一把新秧趁手青,轻烟漠漠雨冥冥”,刚长成的秧苗是青色的,而一旦插秧以后,则迅速长成深绿色了。将一把青色的秧苗,插入水中,那秧苗瞬间变得青葱,就好似农夫的手,将它染绿。天空中,洋洋洒洒,飘洒着朦胧如烟的细雨,细雨绵绵。

“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和煦的春风,吹绿了无边无际的稻田。白鹭飞来,望着那无涯的青翠,竟找不到落脚的地。这就是希望,无边无际的希望,胜过了百花盛开,万紫千红!

一句,“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那是生命力的象征,是春天的魔法!

2. 《春晓·浮花浪蕊自纷纷》,杨时

同样是写“暮春”,宋代诗人杨时在《春晓·浮花浪蕊自纷纷》表达的感情,就和孟浩然在《春晓》中表达的感情完全不一样,它稍稍有些惜春,但一点都不伤感,同时,又充满了对幽兰的喜爱之情:

浮花浪蕊自纷纷,点缀梅苔作绣茵。

独有猗兰香不歇,可纫幽佩系余春。

春晓诗词大全100首 十二首春晓诗词(2)

独有猗兰香不歇,可纫幽佩系余春

“浮花浪蕊自纷纷,点缀梅苔作绣茵”,诗人可能是不喜欢大紫大红的鲜花,称它们为“浮花浪蕊”,那些浮夸的鲜花,那些孟浪的花蕊,自然而然,到了纷纷凋谢的时间;它们随风落下,点缀在梅苔上,像是把大片的绿茵绣上了美丽的花朵。

“独有猗兰香不歇,可纫幽佩系余春”,“可纫幽佩”,屈原在《楚辞·离骚》中写到,“纫秋兰以为佩”。到了“暮春”了,可我一点都不伤感,因为还有猗兰幽香不停歇,我可以用幽兰连缀而成的佩饰,系住余下的春光。

一句,“独有猗兰香不歇,可纫幽佩系余春”,诗人还是有惜春的感觉的,但猗兰给了他春归后的慰籍!

3. 《春晓·春庭晓景别》,陆龟蒙

唐代诗人陆龟蒙是一个爱花之人,一句,“满身花影倩人扶”,让我们无比神往!这首《春晓·春庭晓景别》,抓住了“春花”、“春露”的特点,让人对春天过目难忘:

春庭晓景别,清露花逦迤。

黄蜂一过慵,夜夜栖香蕊。

春晓诗词大全100首 十二首春晓诗词(3)

黄蜂一过慵,夜夜栖香蕊

“春庭晓景别,清露花逦迤”,见惯了“春花秋月”的诗人感叹,春天的庭院,破晓的景色是与其他时候别有特色的,为什么?因为鲜花里带着清露,是那么逦迤,就像可爱的女孩,大大的眼睛里还带着泪水。

“黄蜂一过慵,夜夜栖香蕊”,这么美的花朵,惹得黄蜂一经过,就变得慵懒慵懒了,日日夜夜都栖息在香气四溢的花蕊上。

一句,“黄蜂一过慵,夜夜栖香蕊”,极具想象力:鲜花就像一个花枝招展的女孩,任你是浪迹天涯的游子,见到了这样的女孩,也再也挪不动脚了!

4. 《春晓·风光明淑柰渠何》,杨万里

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这首《春晓·风光明淑柰渠何》,充满了对春天的喜悦之情,诗人在“春晓”起来,看到了百花齐放,但他更喜欢海棠:

风光明淑柰渠何?非暖非寒直是和。

春到千花俱有分,海棠独自得春多。

春晓诗词大全100首 十二首春晓诗词(4)

春到千花俱有分,海棠独自得春多

“风光明淑柰渠何?非暖非寒直是和”,风光明媚淑和,这么好的风光,我也是无可奈何,只能起来;况且现在还是不冷不热,真的是太温和了,不起来走在实在是太可惜了。

“春到千花俱有分,海棠独自得春多”,春天来临了,这么美的春光,千花万朵都有份,但海棠独自得到的春光是最多的,要么,它怎么那么美呢!

一句,“春到千花俱有分,海棠独自得春多”,表达出诗人对海棠的特别喜爱之情!

5. 《春晓曲·瑶轩倚槛春风度》,张元干

宋代词人张元干的这首《春晓曲·瑶轩倚槛春风度》,写的是“早春”的风光,虽然是“早春”,但杨柳已经绿了,花儿已经开了,但气温是咋暖还寒,人们还需要盖被子:

瑶轩倚槛春风度。柳垂烟,花带露。

半闲鸳被怯馀寒,燕子时来窥绣户。

春晓诗词大全100首 十二首春晓诗词(5)

瑶轩倚槛春风度。柳垂烟

“瑶轩倚槛春风度。柳垂烟,花带露”,春天来了,杨柳低垂,鲜花盛开,春风徐来,将它们都吹到瑶轩旁,倚靠着阑干门槛。从内屋看去,杨柳还带着烟雾,花朵还带着露水。

“半闲鸳被怯馀寒,燕子时来窥绣户”,人儿还躺在床上,半盖着绣了鸳鸯的锦被,有点害怕初春的余寒;但春天已经来了,燕子也时不时的来窥视一下那人儿的闺房。

一句,“半闲鸳被怯馀寒,燕子时来窥绣户”,其中的“鸳被”,暗示那人儿应该是已婚,那么这个“春晓”的意义就非常值得想象了。

6. 《山中春晓听鸟声》,高启

不难想象,山中的“春晓”,那一定是幽静至极。明代诗人高启的这首《山中春晓听鸟声》,所描写的山中“春晓”,不但幽静,更有空灵的感觉:

子规啼罢百舌鸣,东窗卧听无数声。

山空人静响更切,月落杏花天未明。

春晓诗词大全100首 十二首春晓诗词(6)

山空人静响更切,月落杏花天未明

“子规啼罢百舌鸣,东窗卧听无数声”,几声子归鸟的叫声过去,却引来了百鸟齐鸣,我在东窗还没起来,就听到了无数的鸟叫声。

“山空人静响更切,月落杏花天未明”,春山空旷,人声安定,鸟叫声就显得更加响亮;我从床上起来,却看到月亮落在了开门杏花的树梢,天还没有大亮。

一句,“山空人静响更切”,让我们想起南北朝诗人王籍的“鸟鸣山更幽”,也让人想起大诗人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都是以鸟鸣来反衬山的幽静。但这句,“月落杏花天未明”,则给这首诗带来了更多的是空灵。

7. 《清平乐·杜陵春游图》,周密

这首宋代诗人周密的《清平乐·杜陵春游图》,是一首题画诗,画的是诗圣杜甫在成都春游的故事。杜甫在唐代不怎么出名,到了宋代,他的名气大有超越李白的态势,因此,各种关于杜甫的作品也就层出不穷。这首《清平乐·杜陵春游图》,是词人欣赏完“杜陵春游图”后的题词:

锦城春晓。苑陌芳菲早。

可是杜陵人未老。日日酒迷花恼。

归鞯困倚芳酲。醒来还有新吟。

人与杏花俱醉,春风一路闻莺。

春晓诗词大全100首 十二首春晓诗词(7)

人与杏花俱醉,春风一路闻莺

“锦城春晓。苑陌芳菲早”,“锦城”,即“锦官城”,成都的别称。成都的春晓,那是阡陌就像花苑,而且那里的芳菲开得早。

“可是杜陵人未老。日日酒迷花恼”,“杜陵”,即“杜少陵”,杜甫自号“少陵野老”,所以人称为“杜少陵”。那个时候杜甫还未老去,他难得安定清闲,所以日日沉迷于美酒,迷恋上花草。

“归鞯困倚芳酲。醒来还有新吟”,他估计是一晚未归,困倚在马鞍旁,还带着酒醉的样子;但一旦他醒来,就会有新的诗篇。

“人与杏花俱醉,春风一路闻莺”,那时候,杏花盛开,他与杏花一起沉醉在春天里,而一路归来,春风徐来,莺歌燕舞,这还不让人陶醉啊!

初到成都的那一年,是杜甫后半生最惬意的一段时间!

8. 《清平乐·画堂春晓》,顾翎

清代诗人顾翎的这首《清平乐·画堂春晓》,描述的是一位思妇的“春晓”,思妇永远是伤春的,不管是在“早春”、“仲春”还是“晚春”:

画堂春晓。缥绿屏山绕。

窗外娃鬟声报早。

一夜丁香开了。

压云宝枕凝愁。伤春人怯登楼。

零乱东风飞絮,任他扑上帘钩。

春晓诗词大全100首 十二首春晓诗词(8)

窗外娃鬟声报早。一夜丁香开了

“画堂春晓。缥绿屏山绕。窗外娃鬟声报早”,豪宅里,春天的早晨,淡绿色的青山,就像屏风一样环绕在画堂周围。窗外,丫鬟一声报晓。

“一夜丁香开了”,“丁香”,极富象征意义,俗话说,“丁香不展”,它象征了爱情和离愁。现在,连一向不展的丁香花都开了,但她的那个良人呢?

“压云宝枕凝愁。伤春人怯登楼”,她枕着云宝枕头,满是忧愁。她,一个伤春人,最胆怯的是登楼远眺。思妇永远是“伤春人”,最怕春光大好!

“零乱东风飞絮,任他扑上帘钩”,东风吹来,飞絮一片凌乱,思妇无心管这些,一任飞絮刮在了帘钩上。

9. 《海棠春·春晓》,宗婉

清代女诗人宗婉的这首《海棠春·春晓》,记录的是一个贵妇人的“春晓”,稍稍有一点伤春,有一点惜春,但更多的是一种悠闲的贵妇生活:

暖香萦梦春将晓。

小院静、曲房深窈。

翠幕一重重,哪有东风到。

半醒半睡闻啼鸟。

似报我、海棠开了。

检点梦如何,约略春多少。

春晓诗词大全100首 十二首春晓诗词(9)

半醒半睡闻啼鸟。似报我、海棠开了

“暖香萦梦春将晓”,她还在梦中被暖香环绕,春天即将破晓。“小院静、曲房深窈”,她所在的小院一片寂静,而她的闺房深深,不知道深几许!

“翠幕一重重,哪有东风到”,翠绿色的幕帘一重又一重,连东风都吹不进来。

“半醒半睡闻啼鸟。似报我、海棠开了”,在半睡半醒间,似乎听到了鸟啼,像是在报告,海棠花开了。

“检点梦如何,约略春多少”,醒来了,还要回想一下刚刚做的梦,在梦里,春天还剩下多少!

最后一句,“约略春多少”,颇有“花落知多少”的感觉!

10. 《春晓·一帘红日晓光浮》,宗婉

这首清代女诗人宗婉的《春晓·一帘红日晓光浮》,一如既往,展现的是一种贵妇人的日常生活,上一篇还稍稍有点伤春,本篇则完全没有任何伤春、惜春的感觉:

一帘红日晓光浮,帘外东风响玉钩。

半掩画屏人未起,似闻鹦鹉唤梳头。

春晓诗词大全100首 十二首春晓诗词(10)

一帘红日晓光浮,帘外东风响玉钩

“一帘红日晓光浮,帘外东风响玉钩”,透过帘子,都能看到那一轮红日,早晨的阳关浮现在闺房里;帘外,是东风拂来,玉钩轻响。

“半掩画屏人未起,似闻鹦鹉唤梳头”,屏风还半掩着,那人儿还未起来;迷迷糊糊的,她似乎听到了鹦鹉在叫她梳头。

一句,“半掩画屏人未起,似闻鹦鹉唤梳头”,写尽了贵妇人的悠闲生活!

11. 《春晓·一年生活是三春》,杨万里

宋代诗人杨万里是非常热爱生活的,特别是热爱农村生活。而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那么一定是非常热爱春天,特别是阳春二月。这首《春晓·一年生活是三春》,记录的就是他在农历二月的生活:

一年生活是三春,二月春光尽十分。

不必开窗索花笑,窗隔花影也欣欣。

春晓诗词大全100首 十二首春晓诗词(11)

不必开窗索花笑,窗隔花影也欣欣

“一年生活是三春,二月春光尽十分”,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先说结论:一年的生活,最美的就是三春;而三春中,如果有十分的春光,那么二月的春光,就占尽十分,一点都不留给一月和三月。

“不必开窗索花笑,窗隔花影也欣欣”,在二月的清晨,你甚至不必打开窗户,去寻找鲜花那灿烂的笑容,就算隔着窗户,也能看到花影,一片欣欣向荣!

得要多么热爱生活的人,才能写得出,“不必开窗索花笑,窗隔花影也欣欣”。

12. 《杏林春晓·种得千株艳杏花》,王汝玉

这虽然是一首“春晓”诗词,但实际上是一首歌颂医者的诗词。明代诗人王汝玉的这首《杏林春晓·种得千株艳杏花》,特别有意义:

种得千株艳杏花,东风门巷尽赪霞。

行人不识谁家住,错认当年董奉家。

春晓诗词大全100首 十二首春晓诗词(12)

种得千株艳杏花,东风门巷尽赪霞

“种得千株艳杏花,东风门巷尽赪霞”,这里种植了数千株的美丽杏花,清晨,东风徐来,门巷里尽是一片灿烂的红霞!

“行人不识谁家住,错认当年董奉家”,董奉(200—280年),又名董平,字君异,号拔乾,长乐人。从小学医,信奉道教,专为人治病,为东汉名医,人称“董仙杏林”。据《神仙传》记载:“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

来来往往的行人,不知道这是谁家,看到这么一大片的杏林,都以为是当年董奉老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