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和尚鲁智深的缺点和优点(花和尚鲁智深与行者武松谁更强)(1)

鲁智深

花和尚鲁智深的缺点和优点(花和尚鲁智深与行者武松谁更强)(2)

武松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北宋关西秦凤路渭州(今甘肃平凉)人,在梁山坐第13把交椅、步军十头领之一。在小说中第3回以渭州经略府提辖身份出场,身长八尺,腰大十围。做和尚后使一把五尺长的62斤水磨禅杖和三尺长的戒刀,征方腊后第99回坐化于杭州六和寺。

花和尚鲁智深的缺点和优点(花和尚鲁智深与行者武松谁更强)(3)

山东版《水浒传》于守金饰演鲁智深

天伤星行者武松,北宋河北东路恩州清河县(今河北邢台清河)人,在梁山坐第14把交椅、步军十头领之二。在小说中第22回以流落柴进庄上逃亡的江湖人士身份出场,身长八尺,胸脯横阔。当头陀后使一双雪花镔铁戒刀,征方腊攻睦州时,左臂为妖道包道乙所断,第99回以八十高龄寿终于六和寺。

花和尚鲁智深的缺点和优点(花和尚鲁智深与行者武松谁更强)(4)

山东版《水浒传》祝延平饰演武松

鲁智深和武松作为步军头领中排名和武艺最靠前的梁山头领,究竟谁更强一些,一直为读者所津津乐道。本文试着一一探讨,谬误之处难免,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先说说武艺:二人武艺相当,相差不大,可谓一龙一虎。

鲁智深前期遇上的对手如郑屠、周通、李忠、邓龙之辈都是不堪一击,中期与杨志、呼延灼等人交手也未落下风,只有在征方腊时与邓元觉(使50斤的禅杖)才是“棋逢对手”,大战50回合不分胜负,方天定和石宝都看呆了。鲁智深曾在瓦罐寺被崔道成、丘小乙联手击败,实乃肚中饥乏所致,二人武艺顶多与鲍旭、樊瑞差仿。在平常情况下,鲁智深定能击败二人联手。(与武松不同,鲁智深因为路见不平出手,与二人没有太大的仇恨;而武松身负冤屈遭到发配并险遭毒手,以武松的为人,为报深仇能忍饥挨饿连夜返回孟州城,击杀仇人只为出口恨气!)鲁智深一生征战,在华州因为大意中计被俘,东昌府被张清石子击头,除此之外从无败绩。他武艺高强,从未受过重伤,与李逵一样总是有惊无险、逢凶化吉,实乃一员“福将”。

再说武松,前期遇到的对手如西门庆、张团练、孔亮等人也是稀松平常,只有蒋门神(身长九尺、武艺高强)和飞天蜈蚣王道人能真正与他过几招。有人说西门庆武艺高强,武松也不是他的对手,请参见原著第26回武松斗杀西门庆的描写:“西门庆见来得凶,便把手虚指一指,早飞起右脚来。武松只顾奔入去,见他脚起,略闪一闪,恰好那一脚正踢中武松右手,那口刀踢将起来,直落下街心里去了。西门庆见踢去了刀,心里便不怕他,右手虚照一照,左手一拳,照着武松心窝里打来。却被武松略躲个过,就势里从胁下钻入来,左手带住头,连肩胛只一提,右手早捽住西门庆左脚,叫声:“下去!”那西门庆 一者冤魂缠定,二乃天理难容,三来怎当武松勇力? 只见头在下,脚在上,倒撞落在当街心里去了,跌得个发昏章第十一。”一两个照面就被摔下楼去,二人武艺相差的不是一点点。中期武松遇见对手交战也未有败绩,至于说鲁智深被张清石子破头,而武松未遭毒手,不能说明武松武艺高于鲁智深。只是一则鲁智深未提防张清,二则张清的目的是抢夺梁山军粮,无暇顾及武松,否则武松也难逃毒手。后期在睦州为包道乙施妖法飞剑伤臂,不能认为武松真实武艺不敌包道乙。面对妖术,即便卢俊义来了也抵挡不住。“武松醒来,看见左臂已折,伶仃将断,一发自把戒刀割断了。”这股狠劲在整部小说无人能及。

再说说力气:二人都是身高八尺,身材壮实的魁梧汉子,所谓“身大力不亏”。

描写鲁智深力气过人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三拳打死郑屠;五台山订购62斤禅杖嫌轻、醉打山门击毁半山亭和金刚神像;大相国寺倒拔垂杨柳;野猪林禅杖击折松树等情节。描写武松气力非凡之处主要有这几点:赤手打死吊睛白额虎;孟州牢营天王堂单手举四五百斤的石墩,并向空抛至一丈高,且轻轻接住放下。二人俱有拔山扛鼎之力,

但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更显高明,且看小说第7回如何描述:“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 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柳树生根于土中,要靠双手生生拔出需要何等的力量!固然这是小说夸张的描写手法,但也从侧面反映了鲁智深的双臂力气力何止千百斤。武松虽然力量惊人,比之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还是差了一点。

第三说说智谋或应变能力:二人虽然性子急躁,但都是聪明之人,非李逵这种莽汉可比。

鲁智深打死郑屠、桃花山惩治周通李忠、野猪林救助林冲等章节,都表现出他是外表粗鲁、实则是心细之人。至于华州中贺太守圈套,实乃过于托大所致。而武松则比鲁智深更为精细:兄长冤死,先不急于报仇,而是细细勘问相关人员,待到人赃并获才开始动手;醉打蒋门神,故作醉态让蒋门神放松警惕,事后逼其答应三个条件(放弃快活林、与施恩赔礼、离开孟州城);大闹飞云浦、血溅都监府都表现了他做事决绝,下手果断,关键时刻斩草除根不给行动留下麻烦变故。至于十字坡、孔家庄被擒,前者因为疲累、后者因为醉酒所致。

武松杀伐果断、做事毫不犹豫,临机处置、见貌辩色的能力更胜鲁智深一筹(十字坡黑店相同遭遇不同结果就是明证)。另外,鲁智深在饥饿之下无法战胜崔道成、丘小乙联手;武松却能披枷戴锁从孟州城来到飞云浦,反杀四个爪牙,接着饿着肚子连夜赶回孟州城,杀尽仇人。这耐力和毅力实在惊人!

第四说说酒量:整部小说里好汉离不开酒,记忆中108将只有李云不饮酒,酒为众好汉增色不少。宋代已有蒸馏白酒问世,但尚未流行,书中好汉所饮之酒,通常都是低度的米酒。否则,黄泥岗劫生辰纲时正值酷暑,押运人员不可能以白酒解渴,必是喝下去能解暑降温效果的饮品。即便如此,纯粮米酒喝下去入口甘之如饴,可后劲绵长。

《水浒传》中描写喝酒的头领主要有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等人,其中鲁智深、武松、李逵酒量较为突出。但李逵只是一味滥饮,即不论酒质好坏、菜品如何,只要有酒就一气乱喝(与身份气质有关,小牢子、为人粗鲁莽撞)。鲁智深和武松则属于豪饮,鲁智深以狗肉下酒,颇有汉高祖之风;武松景阳冈喝了“透瓶香”回乡,仿佛飞将军回营。那二者究竟谁的酒量大呢?鲁智深喝酒的顶峰是五台山喝了一桶;武松喝酒的顶峰是景阳冈喝了十八碗(酒醇劲大)、孟州城逢店必喝(约三十五六碗,且前晚也曾喝酒)。

二人都曾醉酒,但鲁智深是大醉、呕吐、鼾睡;武松只是中醉(景阳冈)、疲乏醉(夜走蜈蚣岭、孔家庄)。所以比较起酒量来,武松完胜鲁智深。不喝酒,鲁智深不可能醉打山门被赶下山,也不会落脚大相国寺相识林冲;不喝酒,武松不可能打死猛虎成为都头,接着报兄仇、杀赃官。二人最终殊途同归,上了二龙山,继而上了梁山。

再说说对政治观:虽然二人都是嫉恶如仇、侠肝义胆、打抱不平的好汉,但由于他们的地位出身和受封建社会时代的限制,他们不可能真正成为广大贫苦百姓的救星。他们只是出于“路不平,有人铲”的朴素想法,他们不具备也不可能去为劳动人民找到新的出路,即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革命者”。

其实他们还是有些轻视一般劳动人民的,鲁智深是提辖出身,为人豁达明理,没有官场恶习,但第2回遇见史进及李忠,全然不顾李忠作为下层人民为了谋生必须卖艺(房饭钱都没着落,如何有心思喝酒);为了与兄弟喝酒,恶语驱赶观众;酒店中因金翠莲哭泣,搅扰了三兄弟饮酒而发怒。这些可以说鲁达性格豪迈,注重兄弟义气,但看来总觉得行事不妥。拳打郑屠时口称:“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虽然郑屠是个恶霸该打,但鲁达言语中透着对底层之人的蔑视)。

武松看似比鲁智深温和一些,只是因为本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态度,为了达到目的,可以对诸如郓哥、何九、众邻居展现不同的手段(或利诱或威逼)。1983年山东版《水浒传》电视连续剧是一部精品,但里面有个桥段不一定符合人设:武松初到孟州牢营,施恩的老管家送来的酒肉,武松将酒肉与众囚犯分享,以体现武松豪爽侠义的性格(想必是根据评书内容改编的)。而原著第28回是这么描写的:“只见一个军人托着一个盒子入来……武松来看时,一大旋酒,一盘肉,一盘子面,又是一大碗汁……武松把那旋酒来 一饮而尽,把肉和面都吃尽了。那人收拾家火回去了。”整段未见武松与同牢房犯人分享酒肉,这才符合武松的个性,若同牢房是自家兄弟,定然不会独享酒肉。

总的来说,鲁智深很早就看透了当时官场的黑暗,所以比武松更早觉悟。武松最初骨子里对封建官僚抱有幻想,一心只想报答阳谷知县、张都监、孟州管营之流,直至幻想破灭方才大彻大悟。鲁智深洞察世情比武松要深(参见二者对于招安的表态)。

最后说说价值观:这是二人最大的区别。

鲁智深锄强扶弱、打抱不平从来不是为了自己,都是“管闲事”。如救助金氏父女打死郑屠,解救桃花村刘太公女儿惩治周通,救护林冲相送至沧州城,搭救史进而身陷囹圄……他的善举未必见得给他带来好处,全是一片拳拳赤子之心,见不得弱者和兄弟受欺、强者施辱。鲁智深秉承“救人须救彻,杀人须见血”的原则,数次因为救人而连累到自己。人生唯一一次小污点:瓦罐寺因肚中饥饿抢夺僧人米粥,吃了五七口,听得僧人诉苦报怨,立刻不吃了,并为僧人出头去找崔道成、丘小乙对质,反而遭到二者围攻。

反观武松,他的所作所为大都与自己相关的人与事(打虎只是偶然事件,并非主观决定。只有蜈蚣岭解救被抢妇女是有意为之)。有恩于己就要立马报恩:如阳谷知县、施恩(全然没有考虑施恩也是如蒋门神类似的地方一霸)、张都监,即使是押解他去孟州的两位公差,因为一路小心服侍他,也不忍被张青、孙二娘杀害。有仇于己戓兄弟也决不放过,如西门庆,蒋忠、张都监等人,他信奉“你不惹我还则罢了,你若惹我必当加倍奉还”的原则。平心而论,武松的所作所为也是人之常情,但鸳鸯楼杀死丫鬟仆人妇女实在不应该,有些人并没有全部参与构陷武松,有些即便参与了也是在胁迫的情况下,试想:张都监让玉兰及侍女参与陷害武松,作为下人谁敢说个不字,谁又敢泄露半句!。武松受尽冤屈、饱经磨难还险遭杀害,心头之火无法遏制,故而痛下杀手。看到此处不由令人胆寒。

所以,鲁智深的胸怀比武松宽广。鲁智深才是“梁山第一尊活佛”!

最后总结,鲁智深和武松基本上是不分轩轾,乃一时瑜亮。作者更喜欢鲁智深一些,您的观点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