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刚兴起那几年,微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公司,拥有着最顶尖的科技水平。他的编程能力和数据安全的能力按常理说也是世界一流水平。
盗版泛滥然而,微软的办公软件在21世纪初在全世界盗版泛滥,网上随随便便就可以下载到这些软件的破解版。
相信当年非常多人都没有在微软官方上购买过正版office办公软件,或者是windows系统。一是当时网络支付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想买正版也不知道渠道。其次,当时普通人对电脑这种新东西都是处于摸索阶段,在专业的装机师傅一次过搞定后更是“免了”自己学习使用电脑的知识。
为了节约成本,很多装机师傅也会使用盗版的系统、盗版的office软件。对微软来说,中国还有别国的巨大互联网市场就失去了赚钱的机会。按道理说,微软作为一家世界级互联网巨头,他们明明有能力在软件上下手加密,为什么不严厉打击盗版?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问题首先,打击盗版成本太高。
当时的盗版除了美国本土外,都非常猖獗。如果纯靠一家公司的能力去打击,成本是非常高的。
打击盗版除了公司自己的努力,更多的是要靠当地政府的支持,如果拿不到当地政府的支持,那打击盗版就无从说起。
但其实从长远看,不打击盗版其实是微软的狼子野心。
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到底是供给决定需求,还是需求决定供给?
经济学认为,是需求决定供给。
其实也不难理解,在最先发展互联网的西方,一些家庭开始接触电脑。这个时候,他们就对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有了“需求”,所以微软才应运而生,来解决供给端的问题。并不是反过来,微软供给了软件,人们才对这些软件有需求。
这个思路,放到盗版问题上,就很可怕了。
一般来说,一个新行业的兴起都是百家争鸣的。
例如春秋时期,统治者谋求国家强大,有了这个“需求”,才有了“百家争鸣”。各种新思维应运而生,而其中儒家的思路最容易让国家强大,才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互联网时代也一样,正常来说,电脑的爆发性普及,让这种最基础的操作系统的“需求”也爆发了。为什么却唯独缺少了“百家争鸣”而是“一家独大呢”?
我讲一个“中国小微软”的故事。如果我和我的朋友在20年前在国内研发了一个比较简陋的操作系统并能投入使用,市场上会有人买我的产品吗?
没有。
Windows这么成熟的系统,还不要钱,谁会买我这么简陋的操作系统呢?
我的朋友也因为没有收入而离开了我的公司,我也撑不下去了。
这就是”中国小微软“的死亡故事。
微软用它强大的企业实力,放任盗版的横行,扼杀了市场上对其他软件的“需求”,进而扼杀了全世界的电脑科技公司。
只是放弃了一小段时间的盗版,却换来了长达数十年甚至可能是百年的垄断,这个交易赚不赚?
为什么我国一直在强调自我研发?为什么一直强调科技兴国?
别人的东西拿来就用,而且又便宜,自己研发这么费劲,究竟是为了什么?
看看之前的芯片。
科技技术一定要自己牢牢把握,万不能再让西方控制我们的命门了。
偏题了,说回经济学。由于微软的盗版软件让消费者对其余厂家的软件的“需求”降到了0,没了需求,别的公司也卖不出产品,只能倒闭。最终只剩微软一家独大。
这也是现在我国狠抓版权意识的原因,只有正版活下去了,他们才能造出更多的好产品,他们才能有更多的资金研发出超越西方的技术。盗版只会透支未来的潜力。
希望我国能尽早研发出我们自己的、优秀的操作系统,让我们能摆脱对欧美技术的依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