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王世国撰写的长文《我的书法启蒙老师王家琰》在中安书画网、《寿州日报》等媒体全文刊发后,在江淮大地引起热烈反响。各界人士纷纷留言评论,小编特地摘录一二,以飨读者。

王琰性格解析(一文既出众人赞)(1)

安徽省新闻出版局原局长蒋正萌:

写史渊源流长,评艺精道全面。这是我阅过对王家琰评介文章中最全面、最精彩的好文章。毕竟叔侄俩是交往甚密,艺趣相投之亲友!

安徽省诗词协会副会长哈余庆:

细心赏读,获益非浅。

这是一篇优美的人物传记,更是一篇精深的书法评论。大赞!

安徽大学出版社社长、总编朱丽琴:

大道至简,大道至真,大道至美。 读了这篇文章对王老师的为人、为艺有了更进一步了解。他在艺术上不懈追求,勇于不断突破自己;对后生晚辈能不遗余力提携,指教,人情上又“倾其所有”待客。

天地间有师为大,有师为尊,这自然流淌的真情源于像王老师这样的长者作出的师范。

浮想起我与王家琰老师交往的点滴细节,有他带来的满座喜气,满室春风;有细节中见真情的人情温暖的流动,感慨良多,敬意愈重。

虽有幸认识王老时间不长,但他人格的高大,足以让晚辈挂念。以后到合适的时机,我也要写写王老师。

合肥市文化局原局长章嵐给王家琰先生留言:

世侄的文章已拜读,文笔大气,评介精当,带给读者浓郁的艺术体验和强烈的感官震撼。

此文为我们展示了一位勇于追求、敢于创造、德艺双馨、富有人文内蕴的书画大家形象,可亲、可敬、可喜、可贺!!

王琰性格解析(一文既出众人赞)(2)

安徽省委党校办公室主任、书画家周晓樵:

王世国是书法评论大家,运用大手笔,写出大文章。

他以扎实深厚的书法理论,阐释王家琰老师的书法功底、书法风格的演变和形成,特别是对王家琰先生不同时期书法作品的评论,让读者看到和感悟了他的书法功底和艺术风格形成的过程。

同时,文章还指出:他以书法入画,达到“书到极致便是画,画到极致亦是书” 的"通会“境界,这正是他超越寻常而能成为书画大家的过人之处,令读者大开眼界和思考,了解他作为当代书画大家,对书法和绘画艺术梦的不懈追求,令人佩服和敬仰!

安徽省文联原主席、著名作家完颜海瑞 《读记评家琰兄美文感赋》:

少壯依稀一瞬间,

沧桑往事感流年。

如君杖国晚晴好,

書晝輝煌世胤傳!

蒋海东先生:

王老书画,囊括万殊,裁成一相。

以书入画,书画兼融,非具大境界、大气象者不能达此写意之高度。

王琰性格解析(一文既出众人赞)(3)

王家琰《芙蓉照水图》

李凯歌先生:

此乃大家手筆,

可謙、可讓、

可圈、可點、

可喜、可賀,

實属為人師者的尊敬典範。

汪志刚先生

字如其人,字见真性。先生应为豁达率性之人。

广东孙章和先生:

昔有二王书圣,

今有二王叔侄。

书香门第,

千年演绎不缀。

书法世家,

家国情怀。

广东王锐标先生给王世国留言:

家叔的书法另辟蹊径,独树一帜,炉火纯青,雄浑老辣,品之赏心悦目。

王琰性格解析(一文既出众人赞)(4)

王世国近日返乡,得王家琰先生赏赐墨宝:八尺行书大条幅《书法非常道》,字大逾尺,老辣雄壮,神满气足。叔侄二人将之高举过头顶,“道”字也未能完全展开。有网友看了笑评:“‘道’字不能完全展开,非常道也!”

王家琰先生在该条幅上题跋曰:“余故里寿州,乃中国书法之乡。己亥阳春三月应邀游安丰塘孙公祠,观梁巘书碑。归来,信笔书吾侄八公山人世国名著《书法非常道》以记之。子瑜王家琰客合肥六十三年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