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生最好的合作朋友”走了,那些朝夕相处的点滴,这两天如同电影画面一样时时浮现在谷建芬的眼前:听老大姐鼓励自己“好好写”、坐在床边翻看她的文字、电话里她耳背我大喊......这些画面,就像是昨天才发生的一样,如今却已成为过往,以后再也不会有了......

中国著名女歌词作家王健,7月30日因病逝世,享年93岁。

历史的天空词作者王健简介(历史的天空词作者王健去世)(1)

王健曾与作曲家谷建芬合作,创作了《绿叶对根的情意》《歌声与微笑》等经典歌曲,为电视剧《三国演义》创作了10首插曲及片尾曲《历史的天空》等经典作品。

8月1日,86岁的谷建芬接受了北青-北京头条记者的专访,讲述了她和老搭档、老大姐王健的合作往事。

对谷建芬来讲,王健的去世,意味着她失去了“这一生最好的合作朋友。”王健去世以后,谷建芬开始着手整理两人的作品、合作过程中的一些珍贵资料,未来可能集结成书,这应该才是对老友最好的纪念。

半年前身体状况尚可,晚年仍然笔耕不辍

于谷建芬而言,王健一定是她“这一生最好的合作朋友”。

谷建芬说,王健耳背,打电话她听不见,每次必须要见面聊,通常都是谷建芬去找王健。“后来我还跟她说过,我们俩要是不见面的话,就互相写信。”

半年前谷建芬曾去看望王健,那时候王健住在养老院,那里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她住的那个楼层有一个大厅,老人们三五成群地在那里聊天,但是王健不愿意去。

“我说你在这里不找朋友吗,她说:我不找,我跟他们没有话。她一天就在屋里呆着,想自己的事,写她的东西,她就觉得跟人家没有什么可说的,所以她生活孤独。她跟我交流的时候话特别多,聊得特别好。我说现在生活里头还有酸甜苦辣的事情,都是可以聊聊的,不要天天在屋里头就一个人在那,不出去,楼里边还有那么多人。她说我一个也不认识,也不想认识,他们也别认识我。她是那么个性格。”

谷建芬说,那次见王健,觉得她身体还不错。直到前几天还想着再去看看她,没想到7月31日早上突然收到王健去世的消息,有些意外,更觉伤感、遗憾,但听朋友说,王健走得很安详,心里才好受一些。

“对我来讲,我失去了一个这一生最好的合作朋友。”谷建芬说,想去送王健最后一程,但是家人不同意,担心她难受。

谷建芬已经开始着手整理与王健合作的作品、合作过程中的一些珍贵资料,将来可能会出一本书,这应该才是对老友最好的纪念。

历史的天空词作者王健简介(历史的天空词作者王健去世)(2)

歌词摆满一张床,匿名也挡不住合作

谷建芬说,两人合作创作的时候,通常是在王健的家中。王健家中有两张床,一张床睡觉,另外一张床上,放着王健平时写的随笔、日记和用各种本子写的词,每次王健都会邀请谷建芬坐在床边翻看她写的这些文字,然后谷建芬再从中挑出一些去谱曲。两人合作的作品,除了《三国演艺》之外,基本都是从王健“搁在床上的词”里选的,其中就包括《绿叶对根的情意》。

1986年秋天,王健有感于很多出国人员和外籍华人的人生经历,创作了一篇诗体日记,正是《绿叶对根的情意》的歌词。谷建芬谱曲后,《绿叶对根的情意》在北京怀柔的歌曲创作沙龙中进行了第一次试唱。1987年6月,刘欢在谷建芬作品音乐会中首次演唱。同年12月,毛阿敏在第四届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国际流行音乐节歌曲比赛上演唱了这首歌,获得演唱、观众评选和作曲三个奖项,使这首歌成为中国流行音乐在国际大赛中获得创作与演唱奖的首个作品。

1986年,王健收到上海国际友好城市电视节组委会的约稿信,要求歌词四到六句即可。王健很快就写出了简短歌词,当天发电报寄给了组委会。几天后王健到谷建芬家作客,发现她已经给《歌声与微笑》这首歌谱好了曲。

谷建芬说,她收到电视节组委会发来的好几首未署名歌词,从中选出了这首她认为是最好的作品,并且很快完成了谱曲。得知原来王健就是作者时,谷建芬说“匿名也没有挡住咱们俩的合作”。这首歌成为上海国际友好城市电视节的会歌。1988年六一儿童节,《歌声与微笑》在央视专题节目中播出受到欢迎,并入选1989年的央视春晚,由孩子们和主持人鞠萍等现场嘉宾共同唱响,从此后这首歌变得家喻户晓。

历史的天空词作者王健简介(历史的天空词作者王健去世)(3)

为《三国演义》创作,先有歌曲后拍戏

1991年至1994年,王健再度与谷建芬合作,为电视剧《三国演义》创作了10首插曲及片尾曲《历史的天空》。

谷建芬回忆,当年创作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歌曲,她和王健在一起工作了4年,几乎每天都朝夕相处,“我们两个人她写词,我作曲,所以我就说,没有她也没有我这些创作。”

谷建芬说,创作《三国演义》的歌曲,之所以花了4年时间,是因为先要创作歌曲,然后再拍戏。词曲作者先去了解故事梗概,然后创作音乐,王健先写词,谷建芬再谱曲。“我们俩先出作品,录完音,放音乐,他们再去拍戏。因为没有音乐,他们也不知道怎么拍戏。”

而当时对她们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剧本,她们的音乐就对拍戏起到了关键作用。“挺难的,所以花了4年时间,每一次都是有一个主编给我们讲是怎么回事,我们也只能通过他讲的来写一写。写出来以后,大家还觉得挺合适的。”

谷建芬回忆,当时最先录的不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慎词、谷建芬作曲,《三国演义》片头曲),而是《这一拜》。拍这段戏的时候,三位演员最初不知道该怎么演。刘欢录唱的《这一拜》一放,演员们才真正投入角色,最后有了《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的经典剧情。

在跟王健的合作中,谷建芬觉得,王健是主导,功劳应该大部分是她的。“王健的文学等各方面的素养、思维能力比我强,比我高。经常是她把她写的词给我讲,为什么要这么写?是这么一个内容、这么一个事情。而我能给她提出来的,就是音乐上的‘4声’,音乐讲究‘4声’,就这一点是我比较关注的。但是主要的内容是什么?我就是听她的,而且她写得特别好。所以说先出歌后演戏这一点上,大部分的功劳是王健的。”

历史的天空词作者王健简介(历史的天空词作者王健去世)(4)

女性写《三国演义》歌曲曾被反对,“别听他的,咱们好好写”

在谷建芬眼里,大自己7岁的王健性格直爽,能说会道,有一说一,“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当时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谷建芬觉得自己没话说,就让媒体去采访王健,“我说你们就问王健,我都是听她的。她一说就能说一个小时,说的内容特别多。她是能说、会写、会想、会做。”

谷建芬回忆,当时还有一个情况,就是有一位领导反对找她和王健创作《三国演义》的歌曲,理由是《三国演义》是英雄的故事,不应该找女性去创作歌曲。老大姐一般的王健就对谷建芬说了一句话,给了谷建芬很大的鼓励:“别听他的,咱们好好写。”

“所以我们体会到,好多成功的作品,就是因为有人反对,反而心里增加了一种强大的力量,相信一定会写得更好。”

和王健的合作,两人很少有意见不合、争执的时候,“我都听她的”,因为谷建芬太信任这位全能的老搭档、老大姐,愿意跟着对方的思路走。而两人能合作一辈子、一起写出上百首音乐作品,也是因为相互的理解和信任。“我写出来的旋律,她从来也没有给我建议重新做或这么改那么改。”

王健生平

1928年出生于北京, 1954年调入中国音乐家协会,先后任《歌曲》《词刊》编辑共30年。1960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

1964年,第一次与谷建芬合作,创作了歌曲《姐妹们,团结向前进》。1984年,开始专门从事歌词创作。

1986年,创作流行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的歌词,经谷建芬谱曲,于1987年在北京举办的“谷建芬作品音乐会”上由刘欢首唱。

1986年8月30日,王健应上海电视台的约稿,为上海电视节创作了流行歌曲《歌声与微笑》的歌词,几天后由搭档谷建芬谱出旋律,最终于1988年第二届上海电视节上正式被定为节歌,并附上了英语歌词正式发表。

1998年,出版歌词集《王健作词歌曲选集》。2001年,出版个人首部随笔集《牵牛花引》。同年,作词的电视剧《大雪无痕》主题歌《岁月有情》获得第19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电视剧歌曲奖。2004年,为历史题材电视剧《楚汉风云》创作了10首歌曲的歌词。2006年,电视剧《施琅大将军》首播,为主题歌《海梦》作词。2020年,92岁的王健曾被请到央视《中国文艺》节目作客。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寿鹏寰

编辑/弓立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