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着丈人的关系,梁中书在官场上可谓平步青云,年纪轻轻便坐上了大名府留守司的职位不过毕竟是靠丈人的提拔起来的,所以表面风光的梁中书在家里并不十分硬气,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水浒传中的梁中书是什么官职?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水浒传中的梁中书是什么官职(为什么会有人认为梁中书是水浒传中难得的好官)

水浒传中的梁中书是什么官职

凭借着丈人的关系,梁中书在官场上可谓平步青云,年纪轻轻便坐上了大名府留守司的职位。不过毕竟是靠丈人的提拔起来的,所以表面风光的梁中书在家里并不十分硬气。

在端午节家宴时,蔡夫人就当面问自己的丈夫:

“相公自从出身,今日为一统帅,掌握国家重任,这功名富贵从何而来?”

梁中书急忙向夫人解释:

“世杰自幼读书,颇知经史。人非草木,岂不知泰山之恩,提携之力,感激不尽。”

这样的对话不知在生活中会发生多少次,不过无论夫人怎么质问,梁中书都不敢有丝毫的不耐烦,这种惧内的习惯从二人结婚那一刻起就产生了。

那么,惧内的梁中书是个好官吗?

说他是好官,生辰纲这事该怎么解释?

为了报答岳父老泰山对自己的提携之恩,为了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在蔡京生日的当天梁中书都会送上一份价值不菲的贺礼。梁中书对自己的妻子说:

“下官如何不记得!泰山是六月十五日生辰,已使人将十万贯收买金珠宝贝,送上京师庆寿。一月之前,干人都关领去了,见今九分齐备。数日之间,也待打点停当,差人起程。只是一件,在此踌躇:上年收买了许多玩器并金珠宝贝,使人送去,不到半路,尽被贼人劫了,枉费了这一遭财物……”这份贺礼价值十万贯,不知有多少奇珍异宝在其中,为了讨好自己的岳父,这梁中书真是下了血本。

那么凭借自己的工资,梁中书有能力为岳父操办这样的寿礼吗?

梁中书作为大名府的留守司,据考证其一年的薪俸在一万贯左右。这份工资虽然不少,但是相对于十万贯的礼物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凑齐这礼物,梁中书肯定会有自己的办法,那就是搜刮民脂民膏,这十万贯不知是多少百姓的血汗钱。

民间把梁中书的这份生日礼物称为生辰纲,梁中书给岳父送厚礼这件事在江湖上早就传开了,江湖中人无不摩拳擦掌,打算将这笔“不义之财”留下。

从生辰纲这个角度来看,古人所说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果真不虚,梁中书的职业操守还是比较差的,他是一个贪官无疑。

说梁中书是好官,卢俊义会不服气!

在大名府,有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他祖居北京,是北京城里有名的大员外,一身武艺,棍棒天下无对,号称河北三绝。

作为富豪之家,卢俊义向来严格要求自己的手下,自己也是谨小慎微、奉公执法。

但是,远在山东的梁山泊上,宋江和吴用却盯上了这位卢员外,他们觉得卢俊义就是此时梁山上缺少的“人才”。

就这样,吴用带着李逵假扮算命先生来到了大名府,他骗卢俊义有血光之灾,并建议他到东南方一千里之外避难。

卢俊义相信了吴用的话,不顾众人的劝阻,执意要去避难。这东南方一千里,不是别的地方,正是梁山泊所在的济州府。

卢俊义到梁山泊下,便被“请上”了梁山,卢俊义在山上住了四个月。

这四个月里,管家李固成功地接管了卢俊义的一切,无论是房子、票子还是妻子,他都照单全收。可以说,除了燕青,其余的东西都姓“李”了。

卢俊义回到大名,半路上遇到了燕青,燕青把实情都告诉了他,卢俊义却不愿意相信: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我卢俊义天下无敌。

不对,应该是“我的娘子不是这般人,你这厮休来放屁!”

不听燕青规劝的卢俊义最终被诬陷入狱。而负责审理的人正是梁中书。

他大声喝问卢俊义:

“你这厮是北京本处百姓良民,如何却去投降梁山泊落草,坐了第二把交椅!如今到来,里勾外连,要打北京。今被擒来,有何理说?”

堂堂的富豪怎么会勾结梁山贼寇,甘心为贼呢,梁中书这话实在是欠考虑,读水浒的时候,我总是这么想。

直到我看到书上这句“李固上下都使了钱”,我才恍然大悟,梁中书不是糊涂,而是收受了李固的贿赂,才帮助李固说话,陷害卢俊义。

恐怕卢俊义的家产,有很大一部分流入了梁中书的腰包。

说梁中书坏透了,曾经的杨志可不这么想。

当年杨志在东京杀死了泼皮牛二,被发配到大名府。他与梁中书在东京见过。梁中书了解了杨志的经历后,决定收下杨志,留在身边听候使用。

杨志自在梁中书府中,早晚殷勤,听候使唤。梁中书见他勤谨,有心要抬举他,欲要迁他做个军中副牌,月支一分请受。只恐众人不伏,因此传下号令,教军政司告示大小诸将人员,来日都要出东郭门教场中去演武试艺。

堂堂的大名府一把手,想要任命一个副牌军简直就是轻而易举,一句话的事。

但是,梁中书并没有那么破坏程序,他还是走了正规的流程,既然是军职,那么就凭能力使用,手底下见真章。

于是,大名府的比武就开始了。

杨志不负梁中书厚望,击败了副牌军周瑾,战平了正牌军索超。

梁中书十分高兴,升任杨志做了管军提辖使。

杨志确实是个人才,作为杨家将后代的他有过硬的实力,却没有与之匹配的运气,难得梁中书不嫌弃他囚犯的身份,给他机会重用他,这种知遇之恩,杨志还是十分感激的。

而梁中书的慧眼识才也是值得称赞的。

梁中书带着新提拔的两个提辖入城时,大名府十分地热闹,“两边街道扶老携幼,都看了欢喜。”

梁中书问百姓们为何欢喜,众老人们回答道:

“老汉等生在北京,长在大名府,不曾见今日这等两个好汉将军比试。今日教场中看了这般敌手,如何不欢喜!”

有了这样的将军镇守大名府,自然是大名府之福,百姓之福。从这一点上来看,梁中书的治理能力还是可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