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中国人非常熟悉的三国时期最终以西晋的统一而告终。但西晋的统一又只维持了不40年,之后北方游牧族群南下,北方陷入战乱,形成了东晋十六国以及后面的南北朝分裂局面。但有意思的是,尽管无论是在十六国时期还是南北朝时期,北方都是相对战乱较多的地区,但在经过了300多年南北分裂之后,最终重新统一中原的竟然还是源自北朝的隋朝。那么为什么南朝没有抓住北方的战乱,成为重新统一中原的主导力量?南朝这几百年又发生了什么呢?
王谢支撑起的朝代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相信正在阅读本文的多数读者对唐朝大诗人刘禹锡的这句诗都不会陌生,这句诗里的王谢是指在整个东晋以及南朝时代都曾举足轻重,甚至决定了其兴衰的王谢两大士族家族。而东晋乃至南朝的兴衰,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跟这些士族家族绑定在一起的。这些士族家族的支持,是东晋乃至南朝得以存在的根本,而这些士族家族自己的腐朽衰落也把南朝变成了他们的随葬品。
竹林七贤可被视为早期士族的代表
士族是中国历史上从东汉时开始兴起的一个贵族阶层,它的形成始自西汉末年。当时,汉朝官场上开始出现了一些世代为官的官僚世家。同时在农村地区也出现了拥有大量土地,使周边大量宗族和平民必须依附其家族生存的豪强世家。另外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还出现了一些专门研究儒学的经学世家。而这官僚世家和经学世界在拥有了比较稳固的地位之后也会在农村地区大量购置田产,豪强世家的子弟则会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周边长期作官,所以很快这三种世家就发生了融合,逐渐形成了士族这个贵族阶层。
西晋是由士族建立的朝代
士族经过东汉和三国时代的进一步发展,更加牢固地把持了朝政,形成士族大家垄断高级官职的现象。而建立了西晋的司马家族就是河内司马氏士族出身,所以他们建立统治之后加速了士族阶层的发展,使西晋很快形成了门第越高,官职越高的现象。
而到公元311年,南匈奴建立的汉赵政权攻占了西晋首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之后西晋的两位皇帝晋怀帝和晋愍帝先后被俘杀,西晋在北方的统治陷于瓦解。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懿的曾孙,当时镇守建邺的司马睿被拥戴为皇帝,建立了东晋王朝。
东晋在建立时就依附于士族
而拥立司马睿的人,就是晋朝最为重要的士族之一琅邪王氏家族。而琅邪王氏对司马睿的支持早在西晋灭亡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可以说在司马睿15岁时被封为琅邪王时开始,他和琅邪王氏就已经结成了一定程度的政治同盟。
在公元307年,司马睿在琅邪王氏的首领王导的建议下把自己的驻地迁到了东吴故都建邺(今江苏南京)。当时东吴灭亡才20多年,吴地的士族并不认同外来的司马睿,所以公开给他冷遇,在他抵达当地之后整整一个月都没人拜访他。
在这种困境中,凭借王导和他的堂兄王敦的鼎力支持,司马睿最终成功在江南士族之中建立起了威望,站稳了脚跟,也为后来他成功建立东晋王朝奠定了基础。所以在东晋建立之后,王导和王敦分别成为了东晋的宰相和督六州军事的大将军,等于东晋的内政和军事都被琅邪王氏收入囊中,而大量王氏族人也都成为了东晋高官(包括书圣王羲之(王导的侄子)和王献之父子)。所以当时的东晋很快有了“王与马,共天下”的民谚,这也足以说明以琅邪王氏为首的士族在东晋政坛的地位了。
王导画像
而在公元383年,基本统一了中国北方的前秦王朝在其大帝符坚的率领下试图渡过长江,灭亡东晋。但在当年11月30日前后发生的淝水之战中,前秦大军被东晋军队击败,东晋守住半壁江山,前秦则在不久后解体。而率领东晋军队击败前秦军的两名主要将领分别叫谢安和谢玄,这两人是叔侄俩,都出身于当时另外一个重要的士族家族陈郡谢氏。所以在此之后,陈郡谢氏也成为了和琅邪王氏比肩的东晋显赫大族,其地位双双超越了东晋皇族司马家族。可以说至此以王谢为首的士族高门把持江南政局的局面基本形成。
士族对南朝的绝对掌控在东晋灭亡之后,出身寒门的刘宋开国皇帝刘裕曾经对士族进行了一定的打压,遏制了南朝政治完全由士族控制的局面,但在刘裕死后,士族在南朝很快重新崛起。而后来取代刘宋的齐梁两朝,其皇族都出身于另外一个士族大家兰陵萧氏,是南朝王谢袁萧四大高门之一,因此在他们统治期间士族集团再次蓬勃发展。
梁武帝萧衍也是出身于重要士族
所以在整个东晋和南朝存在的272年时间里,虽然王朝换了5个,但其实统治集团始终没有改变,也就是以王谢家族为代表的士族集团。基于这种政治结构,当时南朝统治区域内,家族和族谱成为了最为重要的身份凭据。在南朝时期,政府甚至专门的政府机构谱局,让精通家谱和族谱的专业人员在其中任职,把各大士族的世系源流和史上高官都记载下来,作为南朝任用官员最为核心的衡量指标。此外,这些记录还是士族子女择偶时的硬性标准。比如同样是出身高门士族的梁武帝萧衍,10个女儿中就有3个女儿有明确记载是嫁给了王谢两家的子弟。所以在南朝时期,各大士族基本都只会与其它士族通婚,士族与非士族之间的通婚基本绝迹。
而且除了垄断高官和士族圈内通婚之外,士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刻意地与非士族进行了区隔,即使是对少数因为特殊原因拥有了较高地位的非士族人士也不例外。比如刘宋时期刘裕的孙子孝武帝刘骏在位时,他的亲戚遇到的一件事就很有代表意义。
刘宋孝武帝也对跋扈的士族无计可施
刚才我们说了,出身寒门的刘裕在位期间曾经对士族进行过打压,所以他家其实是有一些非士族亲戚的。而孝武帝刘骏的舅舅路庆之就是出身于寒门。但不管怎么样,路庆之当时已经成为了皇舅,所以按说也应该有了相对尊贵的地位。但有一次,路庆之的孙子路琼之去拜访出身于琅邪王氏的士族王僧达的时候,王僧达竟然在交谈期间故意说自己家原来有个马奴叫路庆之,问路琼之是他什么人。之后不久竟然还叫左右把路琼之坐过的床也给烧了。可以说对路琼之进行了公开的污辱,同时公开宣示自己不愿意与非士族官员进行交往,哪怕对方是皇亲……
而更能说明问题的是:当路琼之气不过找表叔皇帝孝武帝告状时,自知惹不起王谢士族的孝武帝不仅不替他撑腰,反过来竟然还怪他年少不懂事,自己去王家讨没趣……
北魏与南齐对峙局面
所以看到这里,大家也就知道士族对南朝政治的掌控达到什么程度了。而当时南朝的门阀士族手中掌控了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又通过排他性的彼此通婚结成了一个对社会有严格掌控,同时势力极其强大的利益集团,所以虽然南朝一些出身寒门的官员对此也深怀不满,却也完全无力将其打破。可以说如果这个体系长期持续,形成类似印度的种姓制度也几乎是必然的了。
士族与南朝的衰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南朝士族子弟大量不学无术,深度腐化,除了奢侈享乐什么也不会,这样很自然地,南朝社会发展渐渐被北朝超过,而且差距越拉越大。而这种社会发展的差距,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人口。现代研究显示,在整个南朝期间,人口最多的时间出现在梁武帝太清二年,也就是公元548年,当时南朝人口达到了1200万人左右。
梁武帝晚年南朝人口达到顶峰,但也只相当于北朝三分之一略强
而与之相对,虽然北方曾经经历十六国乱世,人口大量减少,但在北魏于公元485年实施均田制之后,人口迅速增加,到公元534年已经达到了3300多万人。虽然后来因为北朝分裂和内战,人口再次出现了一定下降,但其人口还是始终保持在了3000万人上下。
所以当时北朝实力远远超越南朝已经是没有任何疑问的了。而在这种情况下,南朝又因为一次战略决策失误给自己惹来了塌天大祸,使其彻底失去了对北朝抗衡的能力。
侯景画像
其实这件事本来和南朝没有什么关系,是分裂之后的北朝自己的麻烦。在公元534年,北魏发生分裂,形成了彼此对立的东魏和西魏。公元547年,东魏权臣高欢病重,他的儿子高澄召当时在河南割据的河南道大行台侯景(可能出身以残暴著称的羯族,但有争议,有人认为说他是羯族只是对他的蔑称)入朝。但侯景却认为这是高澄想借机把自己除掉,所以不但没有入朝,反而很快率兵反叛。
这样高澄很快率军去镇压侯景,而侯景在战场上陷入劣势之后,很快向与东魏对峙的西魏表态愿意投诚。但当时西魏虽然对河南的广袤土地和众多人口垂涎三尺,却对侯景本人保持了高度警惕。认为他本身在东魏就已经位高权重,最后居然还和高氏父子闹翻,发动反叛,说明他野心极大,不会长久做“池中之物”。所以西魏采取了非常谨慎的做法,只是派兵去为侯景解了围,但很快就也像高澄一样,要求他自己入朝。
北朝分裂本来是南朝的机遇,但最终却加速了南朝衰亡
而侯景当然不会答应,所以很快转向南梁朝表态愿意投诚。而当时虽然南梁朝内也有人反对接纳侯景,但南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梁武帝却觉得借助侯景有希望扭转对北朝的军事劣势,因此不但给了侯景高官,而且还派兵北上,与侯景一同对北朝展开北伐。
结果仅仅两个多月之后,南梁军和侯景就被东魏军队打得大败,侯景的地盘也被东魏夺走不少。而吃到了苦头的梁武帝则180度华丽转身,开始与东魏展开和谈,而且在和谈中还把侯景作为谈判筹码,想通过把他还给东魏,让东魏作出一些让步。
除此之外,侯景在投降梁朝之后还曾经向梁武帝请求让自己和王谢两家的女子联姻,但我们刚才已经说了,在南朝当时类似“种姓”的制度下,连同样出身四大高门的皇族萧氏家族与王谢联姻都可以算“高攀”,像侯景这样的降将当然是连想都别想了。所以汉武帝回答说王谢两家门第太高,只能让侯景向地位较低的士族求婚。
描绘侯景之乱的画作
而这两件事叠加导致侯景暴怒,在公元548年8月发动了对梁朝的反叛战争。而当时处于士族联盟统治下梁朝,对民间盘剥极为严重,导致大量农民逃亡山泽或者投靠豪强,大量田地无人耕种,同时梁武帝本人还多次耗尽国库资助佛教,导致梁朝国力也下降严重,所以面对被东魏几次打的落花流水的侯景竟然束手无策,其首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很快被侯景攻占,梁武帝本人在被俘后被侯景饿死。
这次事件史称侯景之乱,整整持续了4年之久。侯景在攻占建康之后,为了报复之前向王谢两家求婚被拒的“耻辱”,对王谢两家进行了大规模屠杀,使其几乎亡族。虽然在公元552年,出身寒门的当朝将领陈霸先率军击败侯景,最终平定了侯景之乱。但在侯景攻城和后来南梁军队反攻期间,建康曾先后遭遇双方军队劫掠,大量平民饿死病死的情况。因此侯景之乱使南朝在本身人口就远少于北朝的情况下又损失了数百万人口,使其彻底失去了与北朝抗衡的能力。
陈朝相对于北朝已不是同一个量级
公元557年,陈霸先逼梁朝敬帝萧方智禅位,建立陈朝。但陈朝国力始终也没有恢复到南朝之前的水平,而北朝在公元581年被隋朝取代时人口已经达到了3500万人左右,随后还持续增长,与南朝形成了几何级数的差别,所以最终隋朝在公元589年将南朝灭亡可以说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了。(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