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进入中游荆江河段,奔流在“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两湖平原上。我国第二大的淡水湖洞庭湖,就位于荆江南岸的湖南省境内。湖南省也因于该湖以南而得名。湖北以该湖以北而得名。
晨曦下,烟波浩淼的洞庭湖。
洞庭湖曾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据《一统志))载:“洞庭横亘八百里,日月若出没其中”。因此,自古以来,有“八百里洞庭之称”。古时的洞庭湖,湖面辽阔,烟波浩淼,气势非常雄浑。唐代诗人杜甫描绘它“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孟浩然说“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洞庭湖畔的岳阳楼。
洞庭湖自古为五湖之首,是我国水量最大的通江湖泊,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作用,洞庭湖经历了由大到小的演变过程。至1949年,减至4350平方公里;至1983年,据湖南省水电勘测设计院量算测绘的《洞庭湖高程、面积、容积曲线图》计算,已减至2691平方公里。20世纪90年代末,据水利部门测算,面积只有2579.2平方公里。
美丽富饶的洞庭湖区。
由于每年从荆江四口和湘、资、沅、澧四水带来将近1亿吨泥沙,大部分沉积在湖底,平均每年使湖底提高约3.5厘米。年复一年的泥沙沉积和人工围垦,使湖面日益缩小。如今的湖面,已分割成东洞庭、西洞庭和南洞庭三大部分及大通湖等一些湖泊。而退居江西鄱阳湖之后,成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烟波浩淼的洞庭湖。
屹立湖滨的岳阳楼,是一座历史名楼,为历代文人墨客游览吟咏之处。湖中的君山,神话传说是神仙洞府之庭,故又叫洞庭山,湖亦因山而得名。君山是湖中的一个小岛,山上葱茏苍翠,湖光山色,宛如“白银盘里一青螺”,风景十分优美。传说舜帝南巡狩猎,死于苍梧。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来到君山,见云水茫茫,波横路断,招魂无处,不禁悲痛欲绝,血泪纵横。泪珠洒在竹子上,从此君山的竹子有了斑痕,成为有名的“斑竹”。
鱼米之乡富饶的洞庭湖畔。
洞庭湖是个天然大水库,起着容纳四水,吞吐长江的作用。湖南省境的湘、资、沅、澧四水先汇入湖,经调蓄后,于岳阳城陵矶流入长江。当江水上涨时,起着蓄纳洪水的作用。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洞庭一洞,含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是对洞庭湖地理气势生动而真实的写照。
鱼米之乡富饶的洞庭湖畔。
注入洞庭湖的湘、资、沅、澧四水及其支流,像一条条管道伸向湖南全境,组成庞大的洞庭湖水系,这四水有1300多平方公里洪道面积,两者合计,仍有3879.2平方公里。流域内有5000万人口,6000万亩耕地。
洞庭湖历史上是重要的战略要地、中国传统文化发源地,湖区名胜繁多,以岳阳楼为代表的历史名胜是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也是中国传统农业发祥地,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是湖南省乃至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水产和养殖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