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长期以来,中国家庭一直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作为教育的目标,结果是家长过高的期望值和强烈的攀比心理,使整个家庭教育始终围绕一个“累”字连轴转。父母觉得人家孩子行,我家孩子肯定也行;人家孩子能念好英语,我家孩子同样也差不到哪里去。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永远是世界上最可爱、最聪明的,但突然有一天发现隔壁老王家的孩子比自己的学习更好,心中便开始不安。

现代家庭教育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过去的孩子是散养,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精细圈养。如果仍单纯坚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理念,显然与孩子个性发展、与家庭和谐幸福、与学生健康成长,都很不合时宜了。其实,面对这种新的社会大环境和家庭内部局面,家长更应树立“望子成人”的家庭教育理念。

家庭教育适度的原则(家庭教育要树立)(1)

“望子成人”的教育理念,实际上是将家庭教育回归本位,尤其必须强化三个方面的意识:

1,承认孩子的差异性

孩子的先天因素决定了其智能会表现出各有侧重,存在差异。只有承认孩子的这些差异,家长才会切实去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激励孩子,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一是培养孩子健康的大脑,重点对孩子观察力、记忆力、逻辑思维力、形象思维力、创造性思维力、阅读的接受力、语言与操作表达力、自我管理的组织力等能力的培养,教育孩子会观察、会思考、会做事。二是孩子的两只手得能动起来,培养努力向上发展的积极性、兴趣的积极性、自信的积极性、注意力的积极性、意志的积极性,两手不仅会学习,更得会劳动,不能懒。三是孩子的两脚得有良好的承受力,身体健康才能有“硬件”上的承受力;心理健康才能有“软件”上的承受力,既能承受成功的喜悦,也能承认失败的挫折。这三个方面的能力培养,将来孩子才能健康地走向社会,才能有立足之地。

家庭教育适度的原则(家庭教育要树立)(2)

2,理解孩子的不完美

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这是事实。但有的家长却始终不愿承认这个事实,导致的结果就是一味追求孩子的完美性,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追求最好。这种表现非常普遍。这实际上也是家长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重结果而忽略过程。

孩子成绩保持领先,家长会嘱咐孩子不要骄傲;孩子成绩取得了进步,家长会拿孩子与第一名作比。当下的孩子,对于学习,无论是优等生还是成绩差生,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厌学情绪,只是优等生表现的时间较短,而差生表现时间持久。

所以,家长一定要面对孩子不完美的绝对性、固有性。只有承认孩子的不完美,家长才会调整好对待孩子的心态,也才会放下姿态和孩子共同想办法,协助孩子提高学习能力、和孩子一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庭教育适度的原则(家庭教育要树立)(3)

3,重视孩子的责任感

教育学中有一句名言:“当一个人感到有一种力量推动他去翱翔的时候,他是绝对不会去爬行的。”一个人从不谙世事的顽童到变成心中有他人、能妥善处理各类关系的社会人,其中的责任感是最为强烈的催化剂。这种责任感越强烈,他翱翔的欲望就会越强。家长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一是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独立完成。例如孩子自己答应过的事、许下的诺言、立下的目标、属于自己份内的事,自己必须想尽办法完成。那些凡事依靠他人、依靠父母的孩子,缺乏独立性、缺乏自理能力,更不可能有责任感。二是能够承担错误导致的任何后果。“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任何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在不断犯错、不断改正中积累起来的。如果孩子一出现错误,就怨天尤人,就推三阻四,尤其不能客观分析自己的问题,那他的责任感就很难建立起来。三是具备同情心和感恩心。知道感谢别人,能够同情弱者,这是一个孩子责任感的具体体现,也是孩子有爱心,能够为他人服务的品德。(图片来自网络)

家庭教育适度的原则(家庭教育要树立)(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