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1)

最近的朋友圈中,关于纪录片《徒手攀岩》的文章被频频分享,

该片在豆瓣上拿下了9.1的高分,更是获得了第91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

用生命挑战极限的刺激体验,壮丽优美的画面感官,都令我们体会到了人类精神意志的极致魅力。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2)

这也是纪录片所能带来的一种特殊魔力,

它在记录某个活动、某类物种、某项运动时,总会将唯美的画面搭配至深的内核,引起影迷们内心的共鸣,

比如BBC的《地球脉动》、《人类星球》和《生命故事》。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3)

用画面感官,衬托精神内核,这也是纪录片导演们惯用的手段,

然而有一位电影导演,看他的作品,就像是在欣赏一副抵人心底的油画艺术!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4)

曾经的柏林电影节上,贾樟柯携自己的故乡影像《小武》参与角逐,那时,他第一次相识了努里·比格·锡兰,

至此,贾樟柯便对努里·比格·锡兰赞赏有加,评价他的电影:

“在他的电影里,能看到天气。”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5)

当代最伟大的导演之一,努里·比格·锡兰,土耳其的电影大师,

他身多职,导演、编剧、剪辑、制片人、监制、摄影均属仙中之仙。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6)

土耳其电影,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出现兴盛和繁荣景象,发展迅速,

可是从八十年代新电影运动后,土耳其电影却消失了近20年,

但在土耳其电影诞辰100周年之际,第67届戛纳电影节,

为土耳其捧回继《自由之路》之后的第二个金棕榈大奖的努里·比格·锡兰,让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在这片亚欧大陆的交界处。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7)

这片滋生养育着诗情画意般神奇影像的电影国度,

关于人性的终极探讨,标新立异的个人风格,坚持自我的制作理念活跃在各大欧洲电影节上。

(尤其是欧洲三大)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8)

其实锡兰的第一部短片《茧》入围戛纳电影节短片竞赛单元开始,

他便与戛纳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9)

2002年的《远方》获得戛纳电影节两项重要大奖,

分别是评审团大奖和最佳男演员奖。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10)

2008年的《三只猴子》获得第61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后来,该片还获得了奥斯卡的最佳外语片提名,这也是土耳其电影史上第一次获得此奖项提名。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11)

2011年的《小亚细亚往事》第二次摘得评审团大奖。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12)

2014年的《冬眠》夺得戛纳电影节最佳电影金棕榈大奖,可谓实至名归,

并获得了评委会的全票通过。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13)

他的长片处女座《小镇》获得柏林电影节“青年导演论坛”大奖。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14)

锡兰算不上高产导演,但是他的每一部影片都可以保证一如既往的高品质,

作为本世纪世界影坛最受瞩目的艺术片导演,锡兰屡屡斩获国际电影节大奖,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

他鲜明独特的个人标志,已经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15)

2018年,努里·比格·锡兰的新电影《野梨树》在戛纳的舞台上再现异彩,

一部可以上升到哲学思辨层级、充满了哲思性对话的巨作。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16)

《野梨树》是由努里·比格·锡兰执导,

岛吾·德米尔考、穆拉特·杰姆吉尔、本努·耶勒德热姆拉尔、哈扎尔·埃尔居奇卢、塞尔坎·凯斯金等主演的剧情片,

影片在法国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首映,目前豆瓣获得了8.2的高分。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17)

略显缓慢又从容不迫的电影节奏、细腻唯美的摄影镜头,把观者带入了那个亚欧大陆的多情土耳其,

导演特地让男主人公与自己同名,暗示这个电影表现他本人的成长历程。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18)

男主角青年锡兰,端坐在折射出海浪与鸥鸟的玻璃窗内,

在长镜头里,鸥鸟盘旋鸣叫的背景下,脚步沉重的大学毕业生锡兰慢步走出来,

脸上黯淡的光影和低垂的脸庞,已经暗示了他即将面对的艰难生活。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19)

果然,父亲的催债人咄咄逼人,狭小拥挤的生活住处,随时可能爆发的家庭争执,

这都显示着这家人窘迫的生存处境,而窘迫就在于锡兰有一个“失败”的父亲。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20)

整部影片,是锡兰的心灵成长史,

而贯穿于其中的,则是他对父亲的不理解,到逐渐和解,并认同的过程。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21)

锡兰喜欢并追求过的高中女生最终“去一个遍地金银的地方”,

她早早的嫁给了珠宝商人,并“自愿”围绕在家常琐事中度过余生,

这样的情景是不是让观者很有代入感。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22)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23)

而锡兰父亲从小就是一个异类,他不愿向现实低头,而选择尊重自己的理想,

锡兰爷爷温情地回忆道:

“当他还是个孩子时,我们忘了他在田里睡觉,我们发现他被蚂蚁覆盖了!”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24)

与之呼应的是片中后半部分出现的草地上,锡兰父亲身上爬满蚂蚁的场景,

这个场景,在现代人眼里会被定义为惊悚,

然而在锡兰父亲那里,却象征了与自然结合的绝妙的幸福方式。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25)

锡兰妈妈也在回忆中,也承认了父亲的特殊之处,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他们排队提亲……当其他人都在谈论钱,在攀比炫耀时,他在谈泥土和羔羊的味道,还有田野的颜色……如果时光倒转,再给我一次机会,即便知晓宿命,我相信我还会做同样的选择。”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26)

但是,由于锡兰父亲选择了理想,他生活得落魄不堪,

为家人们所嫌恶,为社会所抛弃,但真正的超越,是普通的规训和挫折难以摧垮的,

锡兰父亲一如既往地坚持他的理想,并最终把自己和儿子带回了淳朴的大自然。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27)

锡兰的父亲并非没有向现实妥协过,

但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一个家境庸常的父亲勤勤恳恳的薪水肯本不够撑起一个家,

于是他每日购买,试图通过这种方式一劳永逸地实现世俗层面的“成功”,即让家人们过上不会为温饱所虑的生活,

从而能让他全心追求自己为世俗所不屑的超越性。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28)

影片中的挖井

正象征着父亲对于生命真相的无尽探索与如同自然一般生生不息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29)

而在现实生活里,

唯一真正“支持”他的,恐怕只有他那条别人出百万,他也不愿出售的猎狗。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30)

超越意味着真正嗤鼻于世俗定位的成功与幸福,

锡兰母亲明白这一点的珍贵,

正如她所言,别的伊斯兰父亲回家后,经常打骂自己的妻子和儿女,但锡兰父亲从来就不会运用暴力。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31)

暴力是男权社会用以统治他者,彰显自己权力的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式,

它古往今来一直存在,家暴和婆媳虐待都是其表现形式。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32)

如前所言,锡兰父亲不认可这套父法的象征秩序,

自然也会否认作为彰显“强”的看似简单有效实则戕害人性的方式。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33)

但母亲则由于从小接受客体的教育,

虽然看到了丈夫身上的与众不同之处,但她也内化了社会的规训,

所以,她虽然在理性和精神层面上接受并吸收了丈夫的超越,但是,一旦落到现实层面,汹涌而来的生活压力激发了她的怨气,

且最终压垮了她本就所剩无几的精神力量,使得她最终妥协于社会的成功学之下。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34)

锡兰从不理解到认同自己的父亲,经历了相当曲折的过程,

这个过程,大抵是由几次重要的遇挫构成的。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35)

首先,锡兰创作了散体小说文本《野梨树》后,试图寻求资助出版,

在电影中,《野梨树》是一本“不是旅游指南或者纪实”,

而是“内心的坦白,不受任何信仰,意识形态或权威的影响”的“奇特的虚构自传体超小说”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36)

其中与当地官员的那场对话和后来商人交流的两场戏,令人印象深刻,

很好的反应的土耳其社会中的病,但这个病又何止是土耳其的病呢?

官腔与虚伪并存!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37)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38)

在官商接洽未果之后,为了继续寻求支持,锡兰找到了本地最著名的作家苏莱曼,

然而苏莱曼的发言令他大失所望,

苏莱曼非常不屑锡兰提出的非常富有创见力的“超小说”写作模式,

接下来又批评锡兰,对于很多作家自传作品读起来像是“组委会”编造出来的论断,而实际上根本无法反映作家真实自我的强烈质疑。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39)

很有意思的是,正如本雅明把现代作家比之为任人挑选的肉体,

锡兰在影片中也将其比之为“等待交易的奴隶”

这种质疑让苏莱曼无法忍受,他试图远离这个“不识好歹”的年轻人。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40)

然而锡兰绝不愿意放过任何向前辈学习的机会,紧跟着苏莱曼走出书店,

他继续批判研讨会上作家们如同“文化传教士”般抱团宣称“不写作他们就会死”,

而他认为真正的艺术家是那位拒绝参加研讨会的人,

真正的艺术家们应该否定现存的一切,应该独立而叛逆地观察世俗,要有不依附大众的独立思考。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41)

而苏莱曼却说那都是“天真的年轻人”的“过度冒失”行为,

并认为锡兰是一个“无可救药的痴迷浪漫主义者”

并在说出这些苍白无力的辩解后恼羞成怒,情绪失控地大步离开。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42)

这相当有力地再次摧毁了锡兰对于“作家”这个职业的崇敬,

一个小男主体,在面临社会对他超越性的屡次打击时,愤怒不止,却无力反抗,心灵仿佛迷失于荒原,而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他用暴力击碎河边的美人鱼雕塑,多次响起的低沉哀乐让他无声的嘶吼显得更加伤痕累累。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43)

在苏莱曼事件之后,锡兰与父亲的矛盾达到了顶峰,

他辱骂买彩券的人,包括自己的父亲都是“白痴”,愤怒地质问:

“你怎么能这么轻松,让我们替你受过?”

由此可见,其实锡兰在无意识间已经认可了世俗层面的规训,而这种规训时常体现在家庭成员的交流中。

例如,当他奉母命找父亲要生活费而不得,母亲说:

“你是一个男人,你应该揍他!“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44)

在巴特勒那里,语言具有述行的功能。

“你是一个男人”在母亲那里,即是告诉锡兰他不应该懦弱地躲在房间里怨天尤人,

而应该成为一个承担得起家庭责任的主体。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45)

正因如此,锡兰更加憎恶父亲是个世俗失败者的现实,

父亲的失败不仅让他在生活层面失去了认同对象,而且必须提早承受做为主体的焦虑与迷茫,

母亲的极深的怨气与处处碰壁的现实,让他选择把目光始终聚焦于父亲在生活中做为“不负责任“的失败者的那一面。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46)

锡兰在现实中再三遇挫后,最终选择自己借债出版书籍,

而这本出版艰难的书,在母亲与父亲那里得到的回馈对比非常有趣,

母亲深深为儿子的成功骄傲,她说自己从未对他失去信心,她甚至可以体会到他饿着肚子在宿舍里坚持写作的艰难,甚至因之垂泪,

在母亲那里,无论锡兰创作何种内容,都会被母亲称为“最伟大的”,并且把这种境界很高的超越性拉低到世俗成功学的位置,

她并不能真正地阅读并理解作品。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47)

而父亲却可以,虽然父亲只是轻描淡写甚至半开玩笑地说:

“不要以为我没注意到你在哪里谈到了我,你没说我好话,但该是如此。”

在父亲这里,正是这番再朴实不过的诙谐话语,锡兰的超越性第一次得到了真诚的认可。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48)

在影片结尾,

主人公那亮得仿佛能溢出光的眼睛,正说明他的心灵已对父亲彻底敞开,父子二人在精神层面终于互相确认。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49)

《野梨树》毫无疑问是一部杰作,

故事充满了锡兰擅长的诗情画意和隐喻,又不乏锡兰导演本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诉说,

影片的摄影和画面更是绝美到近乎完美,每一帧画面都可以作壁纸,都可以成为油画画作。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50)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51)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电影界(是在欣赏抵人心底的艺术人生)(52)

《野梨树》也并非是文艺青年的顾影自怜,更多的是表达一种希望,

哪怕它没有开花结果,也要像野梨树一样,寂寞着又勇敢的生在着活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