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开的玫瑰有世俗的喜气与圆满,怒放之后又有一种含蓄与雍容。我要做一个玫瑰花一样的老人。

用玫瑰来写人生感悟(边看边聊玫瑰花的启示)(1)

鲜花之中,最喜欢玫瑰花。案头买来十枝八枝,或紫红、或香槟、或黄色,置于最普通的玻璃花瓶,可以养眼一个星期。常常细细探究,为什么最喜欢玫瑰?它好在哪里?

玫瑰的花瓣一瓣一瓣包得很紧,典雅,繁复。平衡而高贵。牡丹不够含蓄,俗了。百合又清高得太嚣张。玫瑰仍然有世俗的喜气与圆满,但它因为花形的丰富而耐琢磨。玫瑰从花苞到盛放,全盛时期只有三四天。很多人以为鲜花绽放以后就直奔下坡路了,凋败,萎谢。但是玫瑰花,在彻底舒展之后是呈卷边状而结束花期。怒放之后,椭圆形花瓣变薄,边缘微微内卷、收敛,呈现另一种含蓄与雍容。

这完全是一个人做人应该具有的审美走向。

因为城市里60岁至90岁的老年人越来越多,科学的先进使得长寿变得非常普及。“狂野老人”的称呼,先民间后网络再纸媒,成为热谈话题。时尚网红点打卡晒朋友圈,80岁赤膊走T台,“狂野老人”出典于此。

每日上班乘坐一辆公交车,从起点到终点有80分钟左右时间。常常见到两个相约的老人上车,旁若无人,从头聊到尾。自己的家事熟人的八卦。不知道这是否也算 “狂野老人”。人类给自己出的难题是:已经退了休,却不老。虽然老了,却精力旺盛。有精力,却不知如何刷存在感。

“中国大妈拿了十块钱的丝巾,在巴黎街头拗造型”。——导游们的口口相传,实在也是败坏了中国大妈的声誉。网红点可以打卡,赞赏的境界是去消费而不晒。

60岁以后去理发店,决定以后只染发而不烫发了,不允许自己“两次造假”。皮囊是可贵的,至老至衰,容颜仍是我们的处世资本。但是一些消散了,可以有另一些作为弥补。比如我们的淡定,我们的慈祥。目光不再清澈明亮炯炯有神,我可以佩戴一副好眼镜。即使不到巴黎去,我也不认为自己是土鳖。我对巴黎的了解可能比到过巴黎的人还要多。

在谈及一个老之将至的人的悔恨或者懊丧时,朋友提倡用一个好的概念:“新鲜”。呵呵,生命最好的状态就是新鲜。新鲜的食物,新鲜的感情,新鲜的婴儿,新鲜的理念……追求新鲜,老迈的生命会少却陈腐,狭隘。虚荣就是陈腐的。一直在总结得失,就是狭隘。

以一个企望者而不是展示者的姿态,或许才能迎接新鲜。天地对每一个人都是敞开的。就如同你在公共汽车中大声聊天也不会有人阻止。但我们应该怎样在世界上占好位置,却足见智慧高下。老人狂野,青年不响。老人不响,青年狂野。两两之间不成因果,也不必对应。如果要我选择,那么,我不做狂野老人,而是做一个玫瑰花一样的老人。(锟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