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小山髻(发式)最近一段时间内,以《花间集》为主,谈谈唐、五代女子的妆容,有助于对《花间集》的阅读和理解理解,因为这些词作中对女子的妆容大多都用固定的词语,比如小山髻图片多数来自于网络共享资源,不会侵犯别的版权吧,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女为悦己者容故事?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女为悦己者容故事(女为悦己者容原创)

女为悦己者容故事

之一:小山髻(发式)

最近一段时间内,以《花间集》为主,谈谈唐、五代女子的妆容,有助于对《花间集》的阅读和理解理解,因为这些词作中对女子的妆容大多都用固定的词语,比如小山髻。图片多数来自于网络共享资源,不会侵犯别的版权吧。

《花间集》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编纂的一部词集,也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文人词选集,由后蜀人赵崇祚编辑。本书收录了温庭筠、韦庄等18位花间词派诗人的经典作品500首,集中又典型地反映了早期词人创作的主体取向、审美情趣、体貌风格和艺术成就。得名于集中作品内容多写上层贵妇美人日常生活和装饰容貌,女人素以花比,写女人之媚的词集故称“花间”。词作都是文人贵族为歌台舞榭享乐生活需要而写。绮筵公子、绣幌佳人眉眼传情,当筵唱歌,辞藻极尽软媚香艳之能事。于是花间派成了我国的第一个词派。

《花间集》在词史上是一块里程碑,标志着词体已正式登上文坛。真实地体现了早期词由民间状态向文人创作转换、发展过程的全貌。规范了“词”的文学体裁和美学特征,最终确立了“词”的文学地位,并对宋元明清词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女为悦己者容”出自《战国策·赵策一》:“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智氏之雠(chóu:仇)矣。”

本句中最重要的两个词是“悦己者”和“容”字。“悦”是高兴的意思,这里形容词作动词用,指使自己高兴。“容”是名词作动词用,是说梳妆打扮的意思。女子会为那些通过称赞或欣赏使得自己愉快高兴的人打扮, 因为值得这样。“士”指的是人才,“知己”指了解、欣赏自己的人,人才愿意为了解自己,欣赏自己的人赴汤蹈火,因为这样也值得。“悦己者”即可以解释为:喜欢(欣赏)自己的人,比如:爱人、恋人、丈夫等,也可以是亲人、父母、子女、上司、下属等;使自己喜欢(欣赏)的人,让自己喜欢(欣赏)的人。总之凡是喜欢自己和自己喜欢的人都可以称为“悦己者”。由此可解释为:女孩(或者女人)为了喜欢自己的人或者自己喜欢的人(悦己者)而精心打扮。

但是长期以来这句话也有不同的解释:“容”字的正确理解是关键,如果做“打扮”解,这句话就浅了,说成“女为悦己者妆”也可,“妆”和“容”并不应通解。“容”在这里做“容貌”的动词解,即“长成这样”或(和)“长得漂亮”。

那么这句话真义就是:男人有才,如果没人了解和任用,那么就没有用;女人漂亮,如果没人喜欢没人爱,那么就没有意义。男人的才能是为知己用己的人而生,女人的美貌是为悦己爱己的人而长。

《花间集》我有两个版本,武汉出版社1995版和九州出版社2001版,两个版本的注释、解释、对通假和异体字的使用有些差异。

发式、发饰在《花间集》是最常见的要素,如小山髻、双螺髻等。《妆台记》记述了唐代早期发式:“唐武德中,宫中梳半翻髻,又梳反绾髻、乐游髻,即水精殿名也;开元中,梳双鬟、望仙髻及回鹘髻、贵妃作愁来髻;贞元中,梳归顺髻,帖五色花子,又有闹扫妆髻。”

而《花间集》开篇就是小山髻。

唐、五代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读95版时我注解为:香艳华美,色调艳丽,笔法含蓄。陈延焯《白雨斋词语》渭其“无限伤心,溢于言表。”‘绮’明而‘怨’暗。”“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弄”字最美,可谓诗眼。峨眉来自于《忆秦娥》。

95版本理解: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许昂霄《词综偶评》、俞平伯《读词偶得》皆以为如此。而华钟彦《花间集注》的解释是两种,即屏风和发髻:“小山,屏山也。金,日光也。屏山之上,日光动荡,故明灭也。温庭筠《郭处士击瓯歌》云:‘晴碧烟滋重叠山,罗屏午掩桃花月。’又《归国遥》云:‘晓屏山断续。’皆其证。一说小山,谓发也,言云髻高耸,如小山之重叠也。陈陶诗:‘低丛小鬓腻倭堕,碧牙镂掌山参差。’陆游诗:‘远山何所似,倭堕千髻绿。’皆其证。金,钿铒之属。”

浦江清《词的讲解》又有不同:“‘小山’可以有三个解释。一谓屏山,其另一首‘枕上屏山掩’可证,‘金明灭’指屏上彩画。二谓枕,其另一首‘山枕隐秾妆,绿檀金凤凰’可证,‘金明灭’指枕上金漆。三谓眉额,飞卿《遐方怨》云‘宿妆眉浅粉山横’,又本词另一首‘蕊黄无限当山额’,‘金明灭’指额上所傅之蕊黄,飞卿《偶游》诗‘额黄无限夕阳山’是也。三说皆可通,此是飞卿用语晦涩处。”

吴世昌《词林新话》以为是小山枕;夏承焘《唐宋词欣赏》的说法又有不同,认为是修眉如远山眉。

沈从文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曰:“中晚唐时,妇女发髻效法吐蕃,作‘蛮鬟椎髻’式样,或上部如一棒槌,侧向一边,加以花钗梳子点缀其间……当成装饰,讲究的用金、银、犀、玉或牙等材料,露出半月形梳背,有的多到十来把的。……‘小山重叠金明灭’,即对当时妇女发间金背小梳而咏。……所形容的,也正是当时妇女头上金、银、牙、玉小梳背在头发间重叠闪烁情形。”

综合诸家直说,有“小山屏”、“小山枕”、“小山眉”、“小山髻”四说。我以为以“小山屏”和“小山髻”较好。

词中所写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梳妆”。妆者,以眉为始;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即写鬓。“懒”字、“迟”字,是写人之情态。“照花”两句承上,梳洗停当,簪花为饰,愈增艳丽。末句是新贴了刺绣花样去做女红,那花样却是鹧鸪双双,其心中难免有孤独、忧怨、期盼共生,使一段闺怨情尽在词中。刻画出一位古代独住思夫的女性形象。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巧妙地安排了“照”、“后”、“镜”、“面”、“映”五个响亮的去声字,置于换头之处,吟唱时显得跌宕飞动,抑扬顿挫。

真是复杂,一首小令里涉及到文学理论、美学、甚至道德伦理。都是专家搞复杂了,以我写诗词的经验,写一首短小诗词哪有那么复杂呵,只要设立一个意象和意象的象征意义就可以了。

“鬓云欲度香腮雪”是全词最有想象力和美感的句子,其中“云”、“雪”、“度”三字用的绝对精妙。用“云”形容女子的黑色长发;用“雪”形容女子肤色的柔白;用“欲度”描摹拂在脸腮上黑色长发的动感,这是以物拟物的手法,把静止的黑发拟成欲动的云。

“云”和“雪”两个自然景物意象是“小山”的意象丰富多彩起来。或者说“鬓云欲度香腮雪”是这首词人的创作意念,其他都是围绕这个意象所繁衍的。

所以我认为既是小山屏,也是小山髻,这种人景交融,相互替代,或者合二为一的表现手法我在《田边的马兰花》中就是运用过。在这里既表现了闺房内的景物,也表现女子的妆容。这或许就是诸家四说都有理的解释吧。

虽然很想译为自由诗,但是此词太过香艳,还是不译为好。就用通常的解译:

小山重重叠叠,晨曦闪闪或明或灭,鬓边发丝延伸向脸颊,逐渐清淡,像云影轻度。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有关发式的词《花间集》中很多,我就讲讲代表作。

小山髻

小山重叠金明灭

小山髻

半翻髻

双螺髻和双鹄髻

角髻

柠旋髻

飞天紒

鬟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