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奶奶叫唐代玉,出生于民国22年,一辈子勤劳持家,养育了7个孩子(5子2女)。同那个时代的妇女一样,奶奶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家务事,大半辈子都献给了劳动和家庭。

养母育子18年的故事(她幼年痛失亲娘)(1)

小时候听爷爷说,奶奶本来出生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可惜亲娘死得早,没过多久,家中的顶梁柱地主祖父也过世了,从此,家道开始中落。

很快,奶奶的父亲再娶,新进门的后娘很年轻,大概17-18岁左右,对她很不友好。加上后来他们又有了自己的孩子,奶奶的处境就更艰难。

她的祖母实在看不过去,就把她带在身边,之后奶奶一直跟在自己祖母身边生活。日子虽不说富裕,但还不至于饿肚子。

好景不长,奶奶平静的生活再次被祖母的去世打乱。屋漏偏逢连夜雨,她的父亲此时又因得罪了什么权贵人士,家境开始变得落魄。

在那个粮食短缺的年代,家里那么多张嘴吃饭,日子过得很是艰难。

养母育子18年的故事(她幼年痛失亲娘)(2)

因此,奶奶在祖母过世后不久,就被送到爷爷家当了童养媳,那一年,奶奶只有12岁。5斤白糖,一袋大米,两瓶白酒就算彩礼。

奶奶嫁过来后,为了不让别人说自己吃闲饭,什么活都抢着做,喂猪,做饭,种地等,很是能干。奶奶不仅干粗活厉害,绣花,衲鞋,都不在话下。

听爸爸说,小时候,每到过年前,奶奶就更加忙碌了。家里人口多,奶奶白天照样下地干活,晚上才有空做鞋,裁衣,常常要熬好几个通宵,才能做好所有人的衣服,鞋子。以保证孩子们能欢欢喜喜在大年初一穿上新衣新鞋。

奶奶23岁那年才顺利生下大伯,之前的几个孩子不是流产,就是夭折。后来的几十年里,奶奶逐渐生下爸爸,大姑,三叔,四叔,小姑,五叔。听说生五叔时,生了三天三夜,一直生不下来,一是胎儿太大,二是奶奶也算高龄产妇了,那一年,奶奶已经41岁了。

爸爸说,奶奶在家里大喊大叫,喊了三天。总算老天保佑,生了三天三夜后,五叔可算生了下来,孩子起码8斤以上,当天爷爷也正好从外里赶了回来。

养母育子18年的故事(她幼年痛失亲娘)(3)

吃大集体饭那时,是家里最困难的时候。家里人多,老人孩子加起来,差不多10口人。普遍年龄小,无法出工。那会记工分,粮食都是按出工天数分发。全家上有老,下有小,都眼巴巴地指望爷爷奶奶。吃了上顿没下顿是常事,爷爷经常去外借粮食。

那时家里的主粮是红薯、南瓜。抓一把米,加一锅水,煮开。倒半筛红薯或南瓜一起搅拌,煮烂吃。人多粮食少,生活非常辛苦,受尽旁人冷眼奚落,家里人吃尽了苦头。这些都是从长辈那里听来的。

四叔从小挑食,不爱吃红薯。有一次差点活活饿死,两眼发白,失去意识,喉咙已无法下咽。碰巧路边有医生经过,用一个土鸡蛋才侥幸救回他的小命。直到现在,我们还经常拿这事取笑四叔。

奶奶嫁给爷爷后,开始每逢初一十五,都要吃斋念佛。年轻时,还经常跟爷爷去南岳衡山烧香拜佛,祈求保佑孩子们平平安安。去过南岳衡山的人都知道,那个山有多高,路有多陡峭。

这么说吧,从南岳大殿到南天门大概要走1个半小时,从南天门到半山腰又要1个多小时,从半山腰到祝融峰大概需要3个小时,在那个不通车的年代,纯靠走路。上山下山,差不多要一天吧。

我曾去南岳一次,回家后,我的小腿肚子疼了三天,简直疼得不能弯曲。

养母育子18年的故事(她幼年痛失亲娘)(4)

我上初三那年,爷爷过世了,享年73岁。爷爷是因肺癌走的,他是很不舍得离开人世,孩子都成家立业了,日子越过越好了,他的身体却垮了。临终前,他一直念叨着,再让我多活几年就好了,我实在不放心老婆子一个人生活。

爷爷走后,大伙怕奶奶伤心难过,让大姑接奶奶去住了一段时间。

从大姑家回来,奶奶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独自在农村生活。此时,大伯在云集安家,爸爸在广州打工,三叔房子买在云集,也在广州打工,四叔在衡阳安家,五叔在佛山安家。

奶奶喜欢待在农村,反而不太想去城里。她跟我说,自己的家才是家,儿子的家再舒服,也是儿子的家,始终不是自己的家,因为有时也要看儿媳的脸色。

养母育子18年的故事(她幼年痛失亲娘)(5)

在所有孙子辈中,我待在奶奶身边的时间最长,我是她的长孙女,从小学三年级一直到幼师毕业都在她身边。

奶奶是个很传统的人,思想封建。小时候,她对哥哥,刘意(四叔儿子),刘振东(五叔儿子)最好,即使跟在她身边的我,再懂事,再帮她做各种家务,得到的依旧是不满。

可从我读幼师开始,奶奶突然转了性,开始对我好了。每到周末,我回来了,她都会拿水果,牛奶给我喝,有时还会偷偷给我10块,20块零花钱。

小时候很不认同奶奶的做法,认为她就是重男轻女。直到自己结婚生子后,才渐渐明白。那个时候,爷爷奶奶住在五叔家,所有的开支都靠五叔支付。我的父母一年到头没给她钱,还要倒贴我的生活费,她不做做样子,五叔肯定是不舒服的。

养母育子18年的故事(她幼年痛失亲娘)(6)

幼师毕业后,我就来到东莞开店了。那些年,我经常寄钱给她,逢年过节也会托人给她钱,让她自己买点东西吃。

她来广州时,我们也会特意接她来东莞玩。给她买的衣服,鞋子,帽子等,她都会欢喜收下穿上。

她时常叮嘱我说,结婚了,一定要对婆婆好,女人都是很不容易的。还要我不要当婆婆的面,跟老公吵架,骂对方的父母,要我多记住别人的好。

最遗憾的是,我买了新房,奶奶却没有来过,那时她的身体已经不太好了,叔叔们也不放心带她来,就怕有个三长两短。其实,我知道,奶奶很想很想来的。

到了晚年,奶奶总是念我的好,说这么多年,吃了我的,穿了我的,用了我的,却没有什么回报我的。我只能安慰她,这是应该的,只要您好好的,比什么都强。

奶奶一直都是很要强的人,严格说起来,除了最后两三年,她真的没给子女添什么麻烦。

养母育子18年的故事(她幼年痛失亲娘)(7)

2017年,奶奶的身体每况愈下,耳聋厉害,渐渐腿脚无力,经检查,医生说,是脊椎骨折导致腰疼复发,加上年事已高,身体机能衰竭才导致的。

过完年后,奶奶的情况更加严重,开始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

得知她病了的消息后,平时不怎么联系的子孙们回到老家,欢聚一堂,共同商量奶奶的病情安排。

奶奶在医院住院一个月后,情况毫无起色,基于年龄摆在那里,医生不建议手术,风险太大,怕老人下不来手术台。

出院后,大家都商议结果是,子女轮流照顾,5人分摊伙食费。养儿防老,这是农村的习俗,因为这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大家的事。

养母育子18年的故事(她幼年痛失亲娘)(8)

躺了快一年后,2019年中秋节,奶奶的情况有了起色,居然能下地走动了,虽走不了很远。这对于我们后辈来说,真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奶奶这样善良的女子,终是得到了世间的福报。

2019年年底,我们大伙都选择回老家陪奶奶过年。距离我上一次在家过年,已经过去了12年。

大年三十那天,四婶和伯母负责饭菜。菜端上桌后,大家围坐一起,吃菜,喝酒,好不热闹。说实话,如今这样温馨热闹的场面真的太难了。

饭后,叔叔们打字牌,奶奶一直坚持坐在火炉们陪着,丝毫没有犯困的迹象。四叔还打趣说:“老娘今天精神很好,平时这个时间点,她起码已经睡了两次了。”

俗话说,多子多福,这话在奶奶身上得到了验证。奶奶的福气真的算不错了,儿孙满堂,子女孝顺。这么些年,她吃过,看过,享受过。

养母育子18年的故事(她幼年痛失亲娘)(9)

正如四婶所说,“老娘福气真的可以,她把老爹的福气都享用了。可以这么说,像她这么高寿,这么好福气的老太太,真的不多。连我自己亲娘都比不过她。

她几个儿子养得真的不错,就拿你四叔来说,每次回家都要检查,看看老娘缺什么?下次回去时,牛奶,水果,锅,洗洁精等一定会买好提回去,有时真的跟搬家似的。”

尤记得,前些年,叔伯们轮流买新房,大伙都抢着接奶奶去家里过年,说家里有老人坐阵,福运更好。

可奶奶只有一个,分不过来,为此大家只好商量,一个一个来,一年一家进火(乔迁之喜)。现在想想,还真是有趣。

2020年清明节后,爸爸打来电话,说奶奶的情况复发了,比起之前,更严重了。就在我们继续盼望奇迹出现的时候,2020年4月24日,享年88岁的奶奶,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养母育子18年的故事(她幼年痛失亲娘)(10)

临终前,奶奶叮嘱大姑:我死后,不需要开堂(农村丧礼仪式),把我摆在祠堂五天,请和尚念经超度就好,顺便让所有后人见我最后一面。

后来,爸爸兄弟几人商量后,决定就随了奶奶的心愿。虽然,这种打破传统常规的行为有些不妥,但奶奶在世时,子女对她尽了孝道,相信老人西去后,也就不会在乎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下葬后,大伙清理奶奶的遗物时,奶奶的行为再一次感动了我。她把这些年,子孙后代给的钱,买的东西,都记得清清楚楚,整整4个本子。

奶奶就是这样,永远只记得后人对她的好。

养母育子18年的故事(她幼年痛失亲娘)(11)

在我写这篇文章时,奶奶已离开我们3个月零24天了。

可在我心里,奶奶一直都在,就像从未离开我们一样。

她还是记忆里那个模样,那么慈祥,那么和蔼。仿佛我回家去,她还坐在那个门口,对我说:“小翠,你回来了,吃饭了吗?”

,